-
境外疫情驱动下的人民币持续升值,能否对抗通胀?
人民币4、5月份的强势行情本质上是2020年6月以来升值大势的延续,其背后的主要支撑因素是疫情背景下海外需求的超预期扩张,美元指数贬值和外资增持人民币资产起辅助作用。[全文]
-
你适合炒股吗?否定的理由也许只有一个
在考虑未来股市是否还有上行空间前,首先需要问一下自己“你真的适合炒股吗?”千万别以为笔者接下来要扯上一大堆关于经济学理论基础、基本面分析能力、投资者性格特征、技术指标运用熟练程度等等老生常谈的问题。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一个字就够了。[全文]
-
人民币下跌,要关注哪种“资本外流”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贸易形势下,对市场预期的管理尤为重要,预期恶化对跨境资本流动的主要影响不在于刺激国内的资金外逃,而是令本应流入的资金站在门外观望,导致外汇储备的进水口堵塞,进而加剧外汇储备的管理难度,进一步动摇投资者信心。[全文]
-
凭什么用美国的M2来衡量人民币?
大众舆论喜欢用中国庞大的货币供给存量数据做论据,以证明人民币现在的汇率被严重高估,应该大幅度贬值,不少学者也持有类似观点。但十分接地气。甚至有网络写手直接拿中、美两国的M2数据对比一下就算出了美元对人民币的所谓“合理”汇率。[全文]
-
外汇风险准备金重启,央行传递什么信号
2017年9月央行将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整为0,时隔不到1年,外汇风险准备金又来了。很多朋友问,这是否意味着人民币的贬值终于告一段落了?因为监管当局似乎已经明确释放了对人民币近期快速贬值的不满信号。但这其实不是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全文]
-
人民币汇率再变,需要密切关注市场情绪
在市场情绪较为稳定,民众对人民币没有中长期贬值预期的情况下,美元指数即使升值,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幅度也会比较小。但端午节后,随着市场情绪的变化,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压力可能大幅增加,即使美元指数短期回落,人民币依然有继续走弱的可能。[全文]
-
看见美元涨就想跟风?可要小心了
个人投资者最初买入美元时,至少在其潜意识当中相信在持有期内,美元对人民币的升值幅度会超过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利差。但美元对人民币升值幅度越大,美元掉头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特别是当汇率波动引起监管关注的时候。一旦运气不好赶上这种行情,那就亏大了。[全文]
-
企业举借外债,会压垮人民币吗?
如果借款企业的资质很差,没有足够令人信服的偿还能力或充足的担保,是不可能从国际市场大规模、持续融资的。而能够从国际市场持续融资的企业,一般也不会突然大规模地偿还低成本资金。因此,不能一看到外债规模上涨就立即联想到世界末日。[全文]
-
人民币连跌,为何没人敢做空
5月2日的行情再一次说明,在人民币持续贬值的情况下,境内投资者的总体情绪是相当稳定的。投资者已经能够非常理智地看待美元走强导致的人民币被动贬值,在交易中共同采取了“盯着美元走”的策略,似乎谁都不愿意冒险主动做空人民币。[全文]
-
人民币进入贬值通道了吗?
若美元指数继续上攻,人民币对美元虽然会继续跟随走弱,但贬值幅度将远小于美元指数的升值幅度,达到美指升幅的一半几乎就是上限;反过来,一旦美元指数上行遇阻,人民币快速回升的概率较高。[全文]
-
贸易战必然导致人民币贬值?
贸易冲突对人民币汇率方向上的影响其实是高度不确定的,人民币是否升值过度也十分值得商榷。我们不能以个体投资者的心态来揣摩监管当局的立场,所以企业在做结售汇决策时需十分慎重。[全文]
-
美国人也许已嗅出了风险的味道
从历史经验看,美国对外证券投资规模的爆发性增长往往发生在美国经济出大问题的前夜。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自己人肯定最清楚自己的情况。但至于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估计经济学家们很难达成一致,但从资本流动数据看,似乎不少人已经嗅出了风险的味道。[全文]
-
人民币在酝酿新一波强势行情吗?
对于具有一定对外开放水平的大经济体而言,始终会面临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冲击,而这些冲击基本都会对资本流动和市场情绪产生影响,进而对外汇市场产生影响,所以货币当局想将汇率维持在某一个近乎固定的水平是十分困难的。[全文]
-
汇股双杀?人民币下跌和股市没关系
笔者问了一圈,没有一个一线交易员看到了明显的央行入市干预的证据,所以人民币的调整可能主要就是一次市场情绪的调整,和央行的关系不大。当然,对于央行来说,出现这种调整肯定不算坏事,这种自发的双向波动也是其一直希望看到的。[全文]
-
企业和个人购汇很难?你可能被网络舆论误导了
一线从事结售汇业务的人,包括银行的总行交易员和分支行的客户经理,普遍感觉2017年以来,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购汇,基本回到了2015年8.11汇改之前的状态,只要能够提供真实的贸易单据等证明材料,购汇是可以得到满足的。[全文]
-
央妈该不该出手?可要顶住舆论压力啊
如果说2017年通过打击贬值预期重新树立了市场对监管的敬畏,那么2018年则是令市场对人民币的定价规则建立信心的关键年份。在此过程中,监管当局可能要承受相当沉重的舆论压力,但一旦中长期基本稳定真的被公众相信,其长远好处值得付出暂时的代价。[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