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华:乡村振兴,要立足于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异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桂华】
一
上半年以来,笔者在多地调查,到了7个省,包括湖北、河南、山西、广东、浙江、江苏、福建,有的省份去了多次,前前后后近20个县。
跑了多个地方后,笔者最直接的感受是,国家各项政策的直达能力特别强。东部地区的一位基层干部对比现在与过去的工作说:“很多政策能一夜下达到乡镇。”一方面,国家更加重视“三农”问题,向农村倾斜大量资源,密集出台惠农政策;另一方面,经过扶贫攻坚、疫情防控的锤炼之后,政令执行在政府各个层级之间更加贯通,乡村工作进入到了“强国家能力”的阶段。
在城镇化推进和市场体制加深的背景下,农村人财物流出是自然趋势。在此背景下,乡村的稳定和秩序保持,离不开国家的调控和资源调配,积极的“三农”政策是减缓乡村衰败、阻隔资本无序进入农业、对冲城市虹吸效应的必要手段。在积极的政策导向下,各级政府抓乡村振兴,无论东部沿海经济大省,还是中部农业省份,各地都将乡村振兴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投入大量资源,农村基础设设施和乡村面貌也得到可见的改善。
然而,笔者在调研中还观察到一个基层工作中的突出现象:沿海地区借助改革开放以来建立的先发优势,不仅在工业化、城镇化和产业发展上先行,而且在农业农村工作上投入的资源也远超过其他地区,使得“三农”不占主要比例的东部地区,反而构成了中西部以农业为主的大部分地区开展工作的参照。
20年来,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镇花园村深入推进实施“千万工程”,成为乡村振兴样板。(资料图/新华社)
具体而言,“三农”问题相对不突出的东部地区,由于农村人口占比低、耕地保有量少,不仅有能力投入资源开展高标准的基础建设,而且在打造乡村的过程中,还总结出了更多的政策实践经验;而中西部省份,由于农村人口规模庞大,不仅要发展农业来保障粮食安全,还要承担稳定农民就业和增收的压力,中西部省份承担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农业农村任务,却由于地方财力不足,在乡村建设和基层工作中只能采取相对达标的标准。
因此,东部地区基于大规模的地方财力投入,进行高标准的村庄建设,不仅使得乡村面貌和外观上更加现代化,而且从各种打造中提炼出来的政策实施“经验”,构成了中西部学习和追赶的对象。
以涉农资金投入为例,经过扶贫攻坚之后,各级地方政府具有了更大的整合统筹权。国家赋予基层统筹涉农资金,是要打破部门间的壁垒,提升使用效率。然而观察发现,近两年的涉农资金在基层使用时,出现了“大项目化”的趋势。
观察某农业县,前两年,涉农资金投入到县之后,各村申报项目,以100万元以下的中小项目为主,主要是投入到村庄道路硬化这样的农民需求最为迫切的基础设施上,深受群众欢迎。
最近一年,一些地区启动高标准的乡村振兴建设,打造乡村示范带、示范点。市县政府以此来统筹资金,取消之前以村为单位申报、具有普惠性质、广泛实施的“小项目”投入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不仅将大部分资金整合到少数村联成的示范带,而且向上争取大笔专项债券。诸如此类的一个重点“大项目”,整个乡镇预算资金以亿元为单位。
通过“大项目”形式建设的重点村或乡村振兴示范,外观高大、要素齐全,建设过程由政府委托第三方完成,然而除占地拆迁之外,与大多数农民的联系很少。并且,在乡村建设中,这种“大项目”只可能在少数的点上实施,普惠性不强,也不是基础性和兜底性的。
上面提到的样县,地处东部省份偏远地区。实际上就算东部地区,也没有能力开展全域式的高标准村庄建设。然而,一些地方政府整合资金和以“大项目”形式开展的高标准村庄建设,却极具外观冲击。这种高标准形式,被资源更为稀缺的中西部地区学习推广之后,不仅造成惠及多数群众的普惠性资金被少数重点项目整合,而且还有可能造成地方负债。
在中部一些地区调查,最近几年农村人居环境中投入很大,乡村环境得到改善。某些地区进行高标准村庄点打造,定期要组织考察、观摩,每次观摩都要求乡镇打造观摩点。而一个观摩点需投入10万到50万元不等,几年下来,村级出现负债。地方政府承诺的奖补资金又不能及时到位,造成村里工作开展难。
二
刚结束不久的202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分析了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全面乡村振兴。”站在国家要求的角度看,乡村振兴牵引的“三农”工作,应包括以下目标次序:
最重要和关键的是,改善农业,提升农业水平,保障粮食安全。国家投入涉农资金,最多的部分也是针对农业。因此,乡村振兴一定是要保障粮食安全的。巩固粮食安全是推进“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基层实践中,不产出粮食和巩固粮食安全的乡村振兴是不充分的。
同时,乡村振兴以农民为主体,振兴乡村既要依靠农民,也要服务农民。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考虑人多地少的现实,在当前阶段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还有大量的农村人口和农业人口。
按照常住人口城镇率计算,我国农村人口差不多有5亿;按照户籍城镇率计算,农村人口更多。在长期维持数亿农村人口的现实下,“无人种地”是个虚假问题,农村主要存在土地不便耕种和农民无地可种的问题。当前出现的土地撂荒,几乎都是水源缺乏、地形崎岖、地块细碎的土地,在河南调查,北方平原上几乎没有土地抛荒。
因此,发展农业不能排斥农民。国家强调保护小农户为主体的现代化。当前,国家正在探索第二轮土地延包和实施“小田并大田”,意在服务农民更好地种地。各地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不能变成了“大户并小户”,国家投入资金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后,是要保障农民的种地权。
再者,大量的农村人口依赖农业并生活在乡村,在经济下行或出现波动时,乡村还要承担城镇化退路的功能。正如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应对风险挑战,不仅要稳住农业这一块,还要稳住农村这一头……社会大局能够保持稳定,没有出什么乱子,关键是农民在老家还有块地、有栋房,回去有地种、有饭吃、有事干,即使不回去心里也踏实。”
乡村振兴要巩固“三农”压舱,为进城失败农民提供返乡之路,为留在乡村的人口提供生产生活便利,在日渐老龄化的乡村构建起“不离土、不离乡”的低成本养老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大后方基地。因此,开展乡村振兴要注重普惠性、兜底性和基础性,要注重以面上覆盖的形式开展,资金投入侧重于普惠性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在村农民提供生活便利,为万一进城失败的农民提供退守之地。
最后,还有少数村庄,资源禀赋特别优越,可发展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可以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可以探索集体经营。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我国粮食安全有了专门保障法
2023-12-30 08:30 聚焦三农 -
1500万人次!假期首日全国铁路将迎客流最高峰
2023-12-30 08:09 节日谈 -
2024省级两会时间陆续公布
2023-12-30 07:52 -
国常会:研究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有关举措
2023-12-29 21:29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2023-12-29 21:03 -
缅甸民地武称开战前曾与中国沟通?中方回应
2023-12-29 19:56 -
习近平接见2023年度驻外使节工作会议与会使节并发表重要讲话
2023-12-29 19:29 中国外交 -
全国政协举行新年茶话会,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2023-12-29 19:17 -
上海市机构改革方案获批
2023-12-29 18:57 上海观察 -
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董军为国防部部长
2023-12-29 18:43 高层人事 -
京东宣布胜诉,阿里需赔偿10亿元
2023-12-29 17:27 -
原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一审被判死缓
2023-12-29 17:09 廉政风暴 -
他宣称已逃往英国,外交部发声
2023-12-29 16:52 香港 -
波音中国:中国民航所有737 MAX都已恢复运营
2023-12-29 16:28 -
烈士墓遭破坏,退役军人事务部发文谴责
2023-12-29 15:31 -
新修订的公司法将于明年7月1日起施行
2023-12-29 15:28 依法治国 -
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时间来了
2023-12-29 15:20 观察者头条 -
刑法修正案(十二)通过:加大对行贿犯罪惩治力度
2023-12-29 15:19 依法治国 -
排水量6.5万吨!又一“大国重器”交付
2023-12-29 14:13 -
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对董云虎决定逮捕
2023-12-29 14:07 廉政风暴
相关推荐 -
德防长劝乌克兰:别听特朗普的,这是投降 评论 73超越DeepSeek,中国开源“集团军”重塑全球AI生态 评论 126伊朗港口大爆炸已致28死,与导弹燃料有关? 评论 62美国电商哀叹:关税不能这么高下去,太多人撑不过去 评论 113欧盟高层想让她走人?“上梁不正下梁歪” 评论 178最新闻 Hot
-
德防长劝乌克兰:别听特朗普的,这是投降
-
1.9万元港币现金遭调包,海南酒店方致歉
-
“就算美国从第三国进口,兜兜转转,绕不开中国”
-
申强履新靖江市委书记,前两任均落马
-
特朗普:泽连斯基现在更加冷静,更想达成协议
-
中纪委点名通报三河牌匾改色事件
-
小特朗普使坏:选美国,别选中国
-
原来,关税战前美国经济就已“步履蹒跚”
-
巴拿马总统:不存在与此相违背的其他协议
-
“中国对美关键矿产的出口管制揭露了一个公开的秘密”
-
“巴基斯坦已向中方提出请求”
-
“若勒庞被禁止参选,那么我上”
-
美国LNG行业明说了:我们无法遵守特朗普政府新规
-
又炒作:想赢中国,这件事至关重要
-
中日友好医院:开除肖某党籍,解除聘用关系
-
日本下一代战机要命名为“烈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