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仍在盘旋,我们是否会“失去多少年”?
老实说我不能讲得再直白了,记不记得我劝大家,离开市场、离开房地产是一个选择。还有更厉害的话能说的吗?已经说到尽头了吧。[全文]
-
城投债、城市化、走出去,三个角度看中国经济增长动力
城投债的问题在于出现两个错配。错配一,是用金融债做财政;错配二,是时期错配,用短期资金做长期的事情。[全文]
-
后疫情时代,大公司也许会有“中国+1”战略
新冠疫情将对全世界造成怎样的影响呢?《福布斯》杂志亚洲版的五位经济评论员最近与我分享了他们在这一问题上的看法。虽然五位评论员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但他们的观点之间并非毫无联系。如果综合在一起,会意外地发现,他们对后疫情时代的预期是十分积极的。 [全文]
-
樊纲: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
中国农业问题以及农村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工业化”,即农村人口就业的非农产业化,或称“农民的非农产业化”,也就是多数以至绝大多数农民(80%以上)最终都能在非农产业(工业、服务业等等)中获得稳定的就业。[全文]
-
樊纲:作为制度的文化
习惯与传统的东西,并非总是变革的对象,任何已有的文化都有其积极的成分,任何新的制度只有与一定的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在一个社会中真正建立起来。但是,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我们的确需要更多地注意到传统或习惯所起的阻碍作用。[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