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额尔瑾:为什么过节总得吃点特别的
关键字: 中秋月饼食俗吃货帝国节日食俗节日食品端午寒食中秋为什么吃月饼中秋吃月饼起源又到一年中秋节,吃月饼了吗?不知看着超市里、大街上到处卖的月饼时,有没有想过为啥一过节我们就得吃点特别的?比如,除了中秋吃月饼,端午还要吃粽子,元宵还要吃汤圆等等,这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我们是“吃货帝国”!
咳咳,正经点说,节日是社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后的产物,基本都与天文、历法和数学,以及……迷信有密切关系。最初,原始崇拜、迷信才是节日的主题,因此必定有一些巫术、禁忌、敬神、驱邪等等“糟粕”。食物最开始的作用是供奉神灵,人们借以祈愿趋吉避凶。
古代毕竟不发达,祭祀过后的供品一般而言是舍不得扔的,当然得留下来自己吃掉,美其名曰“神灵与凡人共享美食”。
逐渐地,吃东西成为每次节日的高潮部分——这也许是“吃货帝国”属性闪现的地方——对于日常生活食物并不充裕的古代人来说,节日里可以大吃一顿算是一种调剂。
随着社会进步以及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制作饮食的技艺也日益高潮,哦不,高超。加之本来就带有祈愿祝福的心态,因此年节饮食与日常饮食便完全区分开来。
“奉旨过节”
从氏族首领、祭司到皇帝,节日不可能少了统治阶级的影响。统治者也十分重视通过节日食俗来考察民情,体现自己与民同乐。他们如果特别信奉某一神灵,还会将祭祀的日子作为一种节日推广到民间。
汉武帝十分相信神仙方术,为了表示对天神中最尊贵的太一神的崇拜,在春秋时节社坛祭祀,而在正月十五这一天最为隆重,祭祀的灯火基本上通宵达旦。汉武帝还将此祭推广到民间,只是没有马上出现相应的食俗。
到了南北朝时期,这一天增加了祭门户、祀蚕神的内容,还出现了吃豆粥和油膏粥的民俗。这是因为人们把豆视为阳性食物,可以壮阳气祛邪气。据《汜腾之书》记载“大豆保岁易为宜,古所以备凶年也。”可见,豆在古人眼里是趋吉避凶之物,所以古人相信用豆煮粥可以达到消灾祛邪的作用。再后来,民间开始做油膏粥以祭祀蚕神,以期来年蚕丝可以大获丰收。
今人创作的《中国古代风俗百图》图九“宋 蚕卜”,记载的是正月十五时民间欢庆的情形,图上文字是:捉弄米粉状蚕丝,内藏吉语待尔食。喜得佳兆虽自设,依然欢乐不可支。
隋唐之后,朝廷都会在元宵节举行盛大的宴会,民间便开始“闹元宵”了,食俗也有了新发展。《天宝遗事》记载说长安市民“上元日造面茧”,也就用面粉做成蚕茧状,并且在馅中写上有官名的小纸签,人们相信吃到什么官职将来就能做什么官。
到了明清时期,元宵节就开始流行吃汤圆了。这个时候不管是制作工艺还是用料都已十分考究,吃食物本身的享受已经超过了祭祀和讨吉利的含义。
就像前面提到的,封建君主在将节日推广到民间时,除了因为自己信奉某神灵之外,还会体现体察民情、关心民生的政策。
中和节就是唐代由朝廷颁诏提倡的节日。在每年的二月初一,皇帝给在京的各位大臣赐宴,上司要给下属赠刀或者尺子,表示为政要审慎裁夺;地方官员要向上级献农书,表示不忘农事;而老百姓亲友、邻里之间则要用青袋子装着谷物和瓜果种子互相赠送,表示农业丰收。之所以有这些习俗,是因为二月初一要祭祀勾芒神,以祈祷丰收。中和节的第二天,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后来这两个节日逐渐并成了一个。
这个时间处于惊蛰、春分之间,万物复苏、大地回春,所以节日风俗基本上都与农业活动相关,为了表示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与崇拜,也就免不了吃一些应节的食物。唐宋时期主要是谷物与瓜果,而到了明清时期则有枣糕、薰蟲,另外由于二月二跟龙有关,所以这个时节吃的东西也基本与龙有关,比如“龙须面”、“龙鳞饼”。
月饼的进化
中秋吃的月饼最早也是用来祭神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祭祀月神肯定要有特别的供品。月饼在唐朝就已经出现,但当时并不是重要的节令食品,仅仅是祭祀用的。有资料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不错,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着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可能是最早将食用月饼与中秋节关联起来的记录。
宋代时期,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还在月饼上设计了各种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此时人们已经将月饼视作跟“十五月圆”一样的大团圆象征,除了祭祀外也会赠送亲友食用。宋朝时,伦理观念加强,人们愈发重视团圆的意义。由于要祭祀,因此都会把家族里的人聚集起来,这也就间接让人们在这一天感受到了团圆。月饼也就自然地成为联系亲族情感的信物。
关于月饼,还有一个广泛流传的说法。据说在元朝初年,统治者惧怕民众反抗,每十家派一名士兵监视,而这十家只许用一把菜刀。百姓们对此敢怒不敢言,便趁着八月十五馈赠月饼的机会,将裹着纸张的蜡丸放入馅中,传递消息。不过这种说法不足信,根本经不起推敲,却至少说明从元朝开始,民间正月十五互赠月饼的习俗已经十分普遍了。这些习俗也传到了之后的明清时期,人们对月饼包含的民俗与内涵基本达成了共识。
清代时有特制的祭月月饼,这种月饼比起普通月饼更圆更大,《燕京岁时记》称:“至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这类月饼一般在祭月之后就可以与家人一起分享了。
中秋祭月图《愿月常圆》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轩甫
-
“美欧步调不一,涉华措辞反复删改” 评论 65河南小麦现在咋样了?央视记者邓州实地探访 评论 160毕节通报“记者被打”:3人被拘留,镇长被提名免职 评论 641“46.1%!在东盟这一市场,中国超越韩国跃居首位” 评论 164“全职儿女”和“掏空6个钱包买房”,哪个更啃老? 评论 572最新闻 Hot
-
“美欧步调不一,涉华措辞反复删改”
-
波音CEO谈C919:三足鼎立也不是坏事,过度焦虑很愚蠢
-
华春莹讽刺对华“去风险化”:就像小溪偏要孤立长江黄河...
-
俄安全局:美国利用苹果手机监视多国驻俄外交官,包括中国
-
俄方辟谣:金砖峰会或改在中国举办的报道不实
-
“世纪审判迎来惊人结局!”,澳“兵王”输了
-
“美官员本想牵头美中共建一带一路,但错失一生最大政治良机”
-
北约秘书长:700名北约士兵进入科索沃,但……
-
“正考虑请中国主办”
-
河南小麦现在咋样了?央视记者邓州实地探访
-
说到中国登月计划,他又泼脏水:我们要抢先,以防被“抢水”
-
路透、彭博、华尔街日报记者禁止参会!他的主意?
-
印度5月日均进口俄油196万桶,沙特份额被“蚕食”
-
马克龙:西方得改主意了
-
美众议院通过债务上限协议,票数倒挂被批“笑话”
-
布林肯:跟中方见不上,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