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翟东升:如何重启和升级中国经济?
【文/翟东升】
一、争论
一月底,我把赵燕菁教授的一篇名为《债务是经济重启的关键》随笔文章贴在了我的几个号上,引发了微信公众号(翟东升的全球政治经济研究)、B站、头条、微博等几个平台上总计二十多万的阅读和数千评论,其中B站和微博据说被自动屏蔽掉了不少评论,否则评论数更多。
围绕赵燕菁教授的观点,从事经济学和经济政策研究的朋友们也吵得很热闹,有的经济学者批评赵老师,说“你是搞土地金融的,对于宏观经济学是外行,中国可不能再吸食‘债务鸦片’了”;而其对立面则反驳说赵老师是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西方经济学教科书出发,债务怀疑派才是黑板经济学家。(建议大家关注一下张明教授主持的两位市场派首席经济学家之间的辩论:徐高VS赵建)。
我的微信公众号后台也收到很多网友的私信,观点两极分化严重:有的夸赵老师敢想敢说、见地深刻而独到;也有的指责赵老师是房地产利益的代言人;还有不少人问我,翟老师你把赵老师的文章贴在自己的号上,是否意味着你也完全同意他的观点?
他这篇文章中大部分观点我都是赞同的。这两年我们俩交流得不少,每次他回京我们都会组织学界和政策界的朋友们餐叙。赵燕菁教授与我的知识结构存在一定的交叉和互补,他跟我讲土地和资本多一些,我跟他讲货币体系和国际格局多一些。
今年春节他回京过年,我们又畅聊了两次,所见略同,分歧较小。《债务是经济重启的关键》这篇文章的第一句话,“中国经济下滑不完全是因为疫情”,其实也是最近半年来我在各个场合的最主要观点之一。
当然,老赵同志一贯“先天下之忧而忧”,为中国经济之潜在资产负债表衰退和金融风险爆发而着急,担心中国跌入日本之覆辙,因此文中急切焦虑之情溢于言表。
相比而言,我的态度比他淡然而超脱一些。我觉得之所以会发生这样那样的事情,其实是历史大周期所决定的“定数”,因为一代人必然有专属于一代人的认知,人们的认知决定了他们的选择,而他们的选择又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专家学者站出来大声疾呼,通常情况下,并不能有效而及时地改变大众的集体认知,很多时候只能招致误解和谩骂。我寄希望于教育40岁以下的年轻人,因为他们思想的囟门还没有完全闭合,还能学习和理解超出他们既有认知的新观念和新逻辑。
我相信在社会科学领域,“心能转物”,也就是说,人们的认知不一样了,选择和轨迹就会不同。因此,对中国的前途无须悲观。
针对朋友们的评论和疑问,我觉得有必要把我自己的一些想法也罗列出来,既是对赵老师的一部分观点的补充和修正,也是梳理我自己对当下和未来经济政策的若干思考。供大家批评指正。
2022年1-9月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42422亿元。图源:视觉中国
二、我对地方债和土地市场的由来与功能的认识
中国经济这三十年繁荣离不开地方政府在发展中的各显神通。平级地方政府之间都是竞争对手,相互比招商引资,比经济增速,比产业升级。
有些省里在开会的时候,县委书记和县长们的座位次序是根据上一年度的经济业绩安排的,非常公平而残酷,不断强化大家的竞争意识。
1990年代初,源自上海的两位领导人入主中央,相对于北京、广东、四川、东北等地的封疆大吏们,他们缺乏打江山那一代的天然权威,以至于新领导感慨说“手里没有把米,小鸡都呼不来”。
于是就有了1994年分税制改革,从此大部分税收收入归中央,地方政府则获得了改革和发展的大量“事权”,而事权对应着花钱的责任。各级地方政府发现自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谁能找到常规税收之外的额外财源,谁就能获得招商引资、基建投资、以低价水、电和用地价补贴出口制造业的先发优势,从而形成制造业聚集、年轻人流入、城市化扩张、税费收入增长的良性循环。
1987年,曾有香港公务员来上海、深圳等地,手把手教给了大陆地方干部如何经营城市,也就是如何玩土地财政,(用赵燕菁教授的话讲是“土地金融”),如何把沉睡的国有土地的所有权变成灵活可用的巨大财政现金流。
随着这种土地经营术在各级各区域地方政府中的传播和升级,各地政府成为本地房产市场最大的庄家,中国房地产市场就出现了类似于长庄慢牛股的走势,碰上牛市就放量涨,碰上熊市就缩量横盘。操盘水平低一点的地方,会看重短期内的卖地收入,要么把价格拉得太高,要么推出的地块太大太多,以至于后继乏力,比如早年的昆明。
而操盘水平高一点的地方,则提前低价屯好巨量土地,然后力保房价地价长期慢涨而坚挺,手中的剩余土地则用作抵押物,从银行和债券市场获得巨量信贷,再用这些钱去撬动产业资本的流入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而香港的地产商早就知道此中门道,所以有些人就跑到中国各大城市的核心地段贷款低价拿地,然后捂住不建不卖,以获取利息与土地长期涨速之间的差价。
我在以前的文章和视频中都讲过,世界上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瓶颈都是政府无力向国民提供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国民教育、医疗保障、战略产业扶持等公共产品,所以国民陷入贫穷、动荡、内耗的恶性循环,而其背后的原因则是未经社会革命的国家机器无法征收到足够规模的税。
先发国家通常是靠殖民贸易和掠夺,或者对外战争胜利获得的巨额赔款,从而将外部财源转变成对内的公共产品,以此启动现代化的良性循环。
其中越是能利用好债券市场的国家,比如英国,就越能用较优的债务信用和较低的债务利息赢得国家间的长期竞争,包括在世界市场上和国家间战争中的竞争;而越是不善于管理自己的债券信用的国家,比如西班牙,就在竞争中逐步输掉自己的先发优势,陷入违约、高息和失败的循环。他们之间的竞争其实与今天中国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颇有几分相似之处。
而中国式现代化,走的是和平发展的路子,没有外部横财,所以各地发展的资金需要从内部想办法。上述土地市场的功能起到了一个资本市场的作用,让地方政府在不必大幅提高税率也无须搞对外殖民扩张就实现了巨额资本的筹集。
- 原标题:浅谈债务、货币、房产泡沫与福利体系:如何重启和升级中国经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惠 
-
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草案的报告(摘要)
2023-03-06 06:51 观网财经-宏观 -
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草案的报告(摘要)
2023-03-06 06:51 观网财经-宏观 -
习近平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
2023-03-05 20:10 2023两会 -
贺丹委员:政策不能只盯着二孩和三孩,一孩太重要了
2023-03-05 17:47 养老与社保 -
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
2023-03-05 10:07 2023两会 -
给你一点小小的“游戏震撼”,玩家助力希望工程5天筹款240万
2023-03-04 17:53 -
《三体》制片人:我们不是纯资本化的公司,就想做好中国科幻
2023-03-04 16:00 观网财经-互联网 -
消费投资哪个重要?这有个“一石几鸟”的方案
2023-03-04 15:52 经济学家建言2023中国经济 -
对话英特尔中国董事长:中国让我们觉得机会无处不在
2023-03-04 13:24 观网财经-科创 -
B站亏75亿,给UP主分了91亿
2023-03-04 13:01 观网财经-互联网 -
繁荣与停滞:复盘日本经济的发展与启示
2023-03-03 20:34 -
罗思义:中国经济要提升,必须绕开美国踩过的“坑”
2023-03-03 17:58 经济学家建言2023中国经济 -
今年增速目标5.5%以上,“上海是有底气的”
2023-03-03 15:55 上海新高度 -
何小鹏人大提案:明确自动驾驶事故责任认定
2023-03-03 14:58 2023两会 -
周六福再战IPO:老板姓李不姓周,与蔡少芬有诉讼战
2023-03-03 14:46 观网财经-金融 -
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浪潮、龙芯、华大基因回应
2023-03-03 14:03 观网财经-科创 -
1月M2同比增12.6%创六年新高,央行:坚决不搞大水漫灌
2023-03-03 13:32 观网财经-金融 -
央行:房地产市场泡沫化的势头得到了遏制
2023-03-03 11:42 观网财经-房产 -
人大代表陈雪萍:建议农民工社保按天缴纳
2023-03-03 11:28 农民工 -
第八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将于29日开标,肝素类产品首次纳入
2023-03-03 10:03
相关推荐 -
特朗普的准驻华大使,“里外不是人”? 评论 40又双叒叕推迟,NASA仍较劲:要比中国早一步登月 评论 281乱成一锅粥了,马克龙“拒不担责” 评论 137“美国已‘人格分裂’,现在能指望的只有中国” 评论 165“没有黄金时代,结束了” 评论 95最新闻 Hot
-
特朗普的准驻华大使,“里外不是人”?
-
这一次,多亏了日本?
-
又双叒叕推迟,NASA仍较劲:要比中国早一步登月
-
美军高官没憋住:刚发报告,中俄战机歘一下就来了…
-
中国是美国230倍!美议员着急:怎么震慑?
-
“特朗普越逼紧,金砖越不想用美元”
-
中俄组成“永久联盟”?拉夫罗夫回应
-
乱成一锅粥了,马克龙“拒不担责”
-
“拜登卸任前拼命给特朗普挖坑,又大又深”
-
拉夫罗夫:特朗普不“亲俄”
-
“他上回对华动手造成的损失,我们算少了”
-
欧盟围堵,中国车企另辟蹊径
-
美国加州近海发生7.0级地震
-
韩执政党党首改口:尹锡悦尽快停职!
-
担心“清算”,拜登正合计多发点“免死金牌”,但...
-
“美国已‘人格分裂’,现在能指望的只有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