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钢:中国对待发展的态度,和西方很不一样
最后更新: 2022-11-18 10:52:23【导读】 从特朗普掀起“退群潮”到新冠疫情各国各自为政,全球化这个概念似乎离今天的世界越来越远。但身处全球格局下的各国,显然并不能独善其身。为此,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呼吁各国团结合作,共渡难关。
在刚刚结束的G20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再次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呼吁共同破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课题。
“全球发展倡议”有哪些内涵?在今天全球化退潮的情况下,该如何推广和践行这一理念?观察者网专访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秘书长白钢,解读这一倡议。
观察者网:“全球发展倡议”是中国提出的一项新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G20峰会上又重申了这一倡议。但我们也能感受到,全球发展正面临诸多挑战:新冠、经济困境、欧美大国的阻挠等等。在您看来,目前推动全球发展的障碍主要有哪些?在多边主义和全球化倒退的全球氛围下,如何形成全球发展共识?
白钢:现在来讲,造成全球合作或者说有意义的全球化退潮的一个重大障碍,在于过去几十年推动全球化的过程当中,形成了一系列事实上由西方国家所主导的规则。这一系列的规则是在它们当时还较有力量的时候制定的,尽管本质上是服从于它们的利益,但毕竟还要体现一定的互惠性原则,或者说还要体现它作为这个体系的主导者所必须承担的特定责任。
现在的问题是,哪怕这些规则当时是为了体现他们的利益结构和特定诉求所制定的,但是在它们现在的实力已经不足以作为世界体系主导者的情况下,他们连这些规则也不愿意遵守,也不愿意再发挥作为旧的世界体系主导者的引领作用,而且对旧体系的态度也在渐渐转化,变成尽可能地利用各种规则,榨取这个体系的剩余价值。而且因为这些规则曾经是由它们制定的,因而它们在整个体系当中占有一个较为有利的地位,来尽可能多地榨取这个体系的价值,变成了一种勒索。
也是说,它已经不想为旧的体系来承担更多的责任了,但是还想利用自己在这个体系当中的特殊地位来压榨这个体系的其他成员,满足自己特定的利益需要,这也是当前全球化没有办法以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态度推进的最核心原因。
在旧全球化中,利益分配确实更倾向于在原有体系中占据较高地位的欧美国家,发展中国家事实上处于一个被压抑的状态。但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的话,这种被压抑状态也意味着他们拥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不能真正有效激发起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内在活力,以及使他们能够尽快享受到包括信息化在内的现代工业化成果的话,那么事实上想要全球经济更好地循环也是不可能的。也因此,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自己,成为一个对未来世界具有异乎寻常重要意义的时代主题。
由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蒙巴萨-内罗毕铁路。来源:新华社
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第一,需要有类似中国这样的国家能够发挥更多的建设性作用。
第二,需要世界各国,特别是在原有体系中相对比较边缘化的亚非拉国家,能够在精神上摆脱对旧世界体系的依赖,能够去想象和认知一个不再由西方主导的新的世界体系以及新的全球化。
如果我们的思维想象仍然被旧的那一套模式所束缚的话,确实会觉得基本进入到了一个无解的死循环,现在需要破解这样的一个循环,建设一种更好的、更公平的、更有利于各方参与的新体系。
观察者网:提到发展,人的发展是第一位的。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第一个目标就是“消除贫困”。2020年底我们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提前10年实现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在您看来,“全面脱贫”这件事情的意义有哪些?中国举全国之力推动脱贫事业,背后蕴藏着怎样的发展理念?
白钢:中国全面脱贫这件事情,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一个超大规模实体宣布全面摆脱贫困状态,可以真正称得上是一个新时代的人类奇迹和壮举。
放到全球范围来看,这件事情的最大意义在于对旧有世界体系规则的摧毁。在旧的世界体系中,会强调或者说给人提供一种想象,认为这个世界存在着两类群体,一类群体是可以居于高位、占据着有利地位的压迫者,可以去剥夺获取被压迫者的剩余价值。另外一类群体是所谓的被压迫群体,他们只能接受处于高位的群体施加的种种不公。这种认知不仅存在于世界体系中,也存在于一个国家内部。
河南省新县地处大别山腹地,近年来该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中之重。来源:新华社
中国全面脱贫这个事实说明,首先在一个国家内部是可以实现的。尤其是考虑到中国这样超大的人口体量和复杂国情,如果中国能够实现脱贫,那么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是有可能的。中国的实践事实上为世界提供了这种新的认知和想象的基础。
观察者网:有关脱贫问题,我想起了中外学者的研究对比,一个是2019年两位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的《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一个是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小云的《贫困的终结:中国扶贫过程的缩影》。读《贫穷的本质》我的感觉是“穷人真的天生是穷人”,读《贫困的终结》我的感觉是“原来他们可以不是穷人”。我们知道有许多西方国家、NGO组织都在发展中国家帮助解决贫困问题,为什么成效甚微?这两本书带来的不同感受是不是可以反映中西方在发展理念上的一些差别?
白钢:用这两部著作进行比较,确实可以反映对待贫穷以及扶贫问题的两种不同思路。
西方式扶贫道路,大致可以概括为是富裕者满足自己特定的心理感受,来显示自己道义优越感的一种施舍式道路。虽然他的动机可能是好的,但不管投入多少,都很难达到实质性效果。因为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靠任何施舍行为改变贫穷状况的。
这些施舍者具有特定的道德优势,不断感叹穷人是因为他们自己在德行上的缺失而造成的,为自己有能力去救助他们而感到欣慰和内心满足,事实上就形成了这样一种特定的幻想,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圣母心”。而被救助者也获得了一种幻象,认为可以靠这样的方式改变自己的命运。
更有甚至,一些西方NGO打着帮扶第三世界的旗号,事实上是在推行它特定的价值观,延伸它特定的全球利益,那其实和扶贫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
而中国式脱贫,是依托于一个超级组织,组织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激发起被救助群体自身的意识和觉悟,让他们融入到可以不断自我提升的经济活动中,来摆脱贫穷的命运。真正的力量来自于把群众组织起来,让原先处于相对比较分散状态的弱势群体,进入到一种新的、更有效的组织关系和组织形态中来,结成一个新的、更有力的组织去协调资源,从而让这个群体变得更有行动力,更有决断力。我觉得这也是中国式扶贫道路所真正应该挖掘的带有文明论意义的元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沈玉萌 
-
英国家庭收入将下降7%,创有记录以来最大降幅
2022-11-18 09:47 不列颠 -
习近平即将出席APEC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22-11-18 09:26 中国外交 -
遭拜登质疑后泽连斯基改口:我也不是100%确定
2022-11-18 09:01 乌克兰之殇 -
美国一男子持斧剑试图进入纽约时报编辑室,遭拒后交出武器
2022-11-18 08:55 美国一梦 -
布林肯:明年初访华,将讨论这些
2022-11-18 08:50 中美关系 -
乌总统顾问:这是个“好故事”,表明冲突会波及他国
2022-11-18 08:30 乌克兰之殇 -
-
美国新增感染86629例、死亡582例
2022-11-18 07:12 美国一梦 -
-
8年后马航MH17坠机案宣判:3人被判无期
2022-11-18 06:52 航空安全 -
波兰总统:乌参与调查需国际法依据
2022-11-18 06:48 -
习近平会见岸田文雄,达成五点共识
2022-11-18 01:02 中国外交 -
习近平晤岸田文雄:历史、台湾等重大原则问题,必须重信守诺
2022-11-17 22:29 中国外交 -
习近平会见李显龙:坚决反对搞“脱钩断链”、“小院高墙”
2022-11-17 22:26 中国外交 -
习近平会见马科斯:继续谱写中菲友好新篇章
2022-11-17 22:26 中国外交 -
基辛格:中美开启“架桥努力”
2022-11-17 21:32 中美关系 -
俄驻华大使:中俄在国际舞台的协调配合水平非常高
2022-11-17 21:20 中俄关系 -
“美国连药品都要制裁,中国从未欺负过澳大利亚”
2022-11-17 20:29 G20 -
习近平即将会见日本首相岸田文雄
2022-11-17 19:50 中国外交 -
黑海协议将延长120天
2022-11-17 19:44 乌克兰之殇
相关推荐 -
取消中企锂矿特许权?墨西哥矿业商会表态 评论 108在黄岩岛拆中国的浮动屏障?菲律宾谎言被拆穿 评论 241参众两院两党对立严重,美国政府“关门”成定局? 评论 210“进校园”争议背后,预制菜被“妖魔化”了吗? 评论 758几十年来首次,以色列和沙特开启“里程碑”式访问 评论 107最新闻 Hot
-
取消中企锂矿特许权?墨西哥矿业商会表态
-
美教授作证:中国绕过了我们
-
在黄岩岛拆中国的浮动屏障?菲律宾谎言被拆穿
-
他终于道歉,“总理之路走到头了”?
-
乌军方:瓦格纳集团成员已重返乌东前线作战
-
“涉及在华芯片生产,美国将无限期延长对韩豁免”
-
俄外长:准备就乌克兰问题谈判,但要考虑俄罗斯的安全利益
-
印度外长:加拿大有很多有组织犯罪分子,攻击印度被纵容
-
都想减少“对华依赖”?谈判遇挫,澳部长对欧盟警告上了…
-
俄罗斯再制裁23名英国公民,包括英国防参谋长
-
“我不会坐在那里听美国人说教,不可能”
-
被乌方传死讯,俄黑海舰队司令现身
-
“进校园”争议背后,预制菜被“妖魔化”了吗?
-
法官裁定特朗普在财务报表上存在欺诈行为
-
韩媒担心:这样下去中国游客也不来了…
-
中方表达强烈不满后,他辩称:有“足够初步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