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玮:出现校园欺凌就让老师背锅?顽疾该怎么破?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左玮】
4月,一支由学生演绎的“反对校园欺凌舞蹈”在网络引发热议。广泛关注的背后,是公众对校园欺凌的担忧和对解决之策的期待。
本文采写的,正是这个沉重的话题。
父母、老师都劝他忍……
在部分家长的认知里,校园欺凌,是学校里“孩子们的小打小闹”,其实远不止于此。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30条提到“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
在采访中,王检察官告诉我:“校园欺凌短期内会影响学习生活,长期则会导致抑郁、焦虑乃至自杀,负面影响也会随着欺凌时间增加呈现滚雪球效应。”“还有另一种完全相反的极端情况——被欺凌者出现反社会行为和道德疏离——以暴制暴、混社会、欺凌他人等。”
2015年,王检察官办理了一个案件。小李是某中学的住宿生,因为矮小瘦弱,长期被宿舍其他三人欺负。
“他发现自己刚打满的热水忽然空了、晾晒的衣服莫名奇妙脏了,室友的冷嘲热讽、拳打脚踢更是家常便饭。他给父母说,父母说同学是开玩笑的让他忍一忍;给老师说,老师劝他学会与同学相处。”
最终,收假返校时,小李从家中偷拿了一把刀,在凌晨时分割向同学的脖子。
此类惨剧并非孤例,校园欺凌,影响的也远不止被欺凌者。加害者居高临下、从他人痛苦中获得快感的行为,如果得不到及时制止矫治,往往遗祸无穷。
校园欺凌中,更多的是目睹欺凌现象的旁观者。他们中部分会因为无法帮助受害者而产生内疚、惶恐,少部分则为了不被殃及加入欺凌行列。校园欺凌,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学生的价值观,让他们开始对成年人及社会不信任,对规则和公平正义产生质疑……
一名女生遭遇同学煽打欺凌(新闻资料图)
现状如何?
2019至2020年,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治理现代化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在山东、广东、湖南、湖北、广西、四川等六省实地调研,样本涵盖东中西部地区130余所中小学的万余名学生。
课题组调查显示,校园欺凌的发生率为32.4%。其中,语言欺凌发生率17.4%、身体欺凌12.7%、社交欺凌10.5%、网络欺凌6.8%。
如将这一结论与10年前一项涵盖18省近18万学生的调研数据相比,或与2017年中国应急管理学会校园安全专业委员会的调查报告及2020年最高检白皮书对比,可以发现校园欺凌和暴力犯罪已明显下降。经分析,未成年人在校时间减少、法治校园和安全校园建设力度加大是重要因素。
虽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发生率仍旧偏高。更让人揪心的是,学生首次遭受欺凌后选择“给父母说”和“给老师说”的比率仅为11.7%和14.3%,而“藏在心里”的学生再遭欺凌的概率为45.2%。这意味着,在成年人难以察觉的角落,很多孩子的伤口在进一步恶化。
校园欺凌为何成为顽疾?
多年前,我国关于青少年保护的法律中,未明确提出“校园欺凌”的问题。一方面,法律天生具有滞后性,另一方面,发生在封闭校园之中、未成年人之间的校园欺凌,确实存在“界定难、处理难、后续难”的现实困境。
校园欺凌,通常在学校最隐秘的角落、经某种冲突产生相应特征后才会转化为显性欺凌。由于此前没有专门的界定标准,也难以进行评估监测——究竟是“校园欺凌”还是“社交冲突”,这使得成年人一时也难以分清。
“不管是社交冲突还是校园欺凌,涉事双方均在未成年人双向保护范围之内,难以进行刑事或者行政处罚,只能依法予以训诫。”一位警察告诉我。“除非构成轻伤我们才会立案,一般来说,学生之间矛盾以老师批评教育为主。”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李强:落实疫情防控军令状,把各项防控工作做到底做到位
2022-05-08 22:51 抗疫进行时 -
欧盟政客诋毁特区选举制度和选举结果,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回应
2022-05-08 22:17 香港 -
接单后私联客户加跑腿费获利近11万,上海5名“黑骑手”被抓
2022-05-08 21:56 -
上海一市场“大白”与群众起冲突?当地回应
2022-05-08 20:38 抗疫进行时 -
习近平将出席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2022-05-08 20:31 -
李家超:将团结带领香港各界,同为香港开新篇
2022-05-08 19:25 香港 -
贵州毕节织金县发生山体垮塌事故,目前已致3人被埋
2022-05-08 18:04 -
上海快递第一批复工复产“白名单”公布
2022-05-08 17:50 抗疫进行时 -
香江快评:特首选举成功举行,为香港注入强大发展信心
2022-05-08 17:44 香港 -
北京新增本土感染者39例,首都与疫情的较量正处于胶着状态
2022-05-08 16:28 抗疫进行时 -
鼓励“引客入吉”,吉林省奖励以包机等形式送客来吉的旅行社
2022-05-08 15:59 -
长沙市成立调查组进驻比亚迪,调查工厂气体排放问题
2022-05-08 15:41 安全生产 -
台湾本土确诊再破4万,陈时中:数字略降是因为“周六效应”
2022-05-08 15:02 台湾 -
防疫政策导致中国沿海船只拥堵无法进港?严重误导!
2022-05-08 14:08 抗疫进行时 -
林郑月娥:衷心祝贺李家超当选
2022-05-08 13:56 香港 -
澳门特首贺一诚祝贺李家超当选
2022-05-08 13:38 香港 -
港澳办祝贺李家超高票当选
2022-05-08 13:16 香港 -
上海出台金融惠企纾困政策,推动地方金融组织延长还款期限
2022-05-08 09:58 抗疫进行时 -
31省份新增本土319+4065
2022-05-08 09:15 抗疫进行时 -
李家超当选香港特区第六任行政长官人选
2022-05-08 09:14 香港
相关推荐 -
“美欧步调不一,涉华措辞反复删改” 评论 65河南小麦现在咋样了?央视记者邓州实地探访 评论 160毕节通报“记者被打”:3人被拘留,镇长被提名免职 评论 641“46.1%!在东盟这一市场,中国超越韩国跃居首位” 评论 164“全职儿女”和“掏空6个钱包买房”,哪个更啃老? 评论 572最新闻 Hot
-
“美欧步调不一,涉华措辞反复删改”
-
波音CEO谈C919:三足鼎立也不是坏事,过度焦虑很愚蠢
-
华春莹讽刺对华“去风险化”:就像小溪偏要孤立长江黄河...
-
俄安全局:美国利用苹果手机监视多国驻俄外交官,包括中国
-
俄方辟谣:金砖峰会或改在中国举办的报道不实
-
“世纪审判迎来惊人结局!”,澳“兵王”输了
-
“美官员本想牵头美中共建一带一路,但错失一生最大政治良机”
-
北约秘书长:700名北约士兵进入科索沃,但……
-
“正考虑请中国主办”
-
河南小麦现在咋样了?央视记者邓州实地探访
-
说到中国登月计划,他又泼脏水:我们要抢先,以防被“抢水”
-
路透、彭博、华尔街日报记者禁止参会!他的主意?
-
印度5月日均进口俄油196万桶,沙特份额被“蚕食”
-
马克龙:西方得改主意了
-
美众议院通过债务上限协议,票数倒挂被批“笑话”
-
布林肯:跟中方见不上,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