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雁默:美国青年倾向“社会主义”?别被美媒骗了
关键字: 占领华尔街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美国经济贫富差距两极分化【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雁默】
别错把我的宽宏大量,当成了宽宏大量——美剧《黑客军团》第三季
11月初,台媒分别转载了来自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以及美国彭博社的新闻,标题分别为《受够了资本主义!多数美国青年想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厌倦资本主义?美媒:年轻人逐渐倾向社会主义》。题目看起来都很耸动,一股风水轮流转的气味扑鼻而来。
美国年轻人普遍对资本家的愤怒,近因就是2008年的金融海啸,此事件所带来的“大到不能倒”的社会不公义感,以及大量失业亲属的惨况,给当代年轻人的思想冲击。2011年,年轻人发起“占领华尔街”的行动,“我们是99%”的标语令人印象深刻,而“1%人的贪婪与腐败”则烙印在年轻世代的脑海。
开头的那句对白,原文是“Don’t mistake my generosity for generosity”,剧情中,美国坏人威胁中国坏人,中国坏人反过来加倍威胁美国坏人,扬言要对美国坏人的命根子伙伴不利,而且早就可以动手了,只是因为我对你的generosity,所以迟迟没下手。
图片来源:作者收集,下同
Generosity意指“慷慨,大方,宽容大量”,中文翻译选择直译,我觉得很赞。在这个情境下,究其真意,其实是说“别错将我对你的宽容,当成了慷慨大方”,或是“别错将容忍,视为理所当然的慷慨”。
这句话,倒是很适合美国青年们用于对那些资本家与当权者的恫吓。
有多少出身低微的青年,因为突破不了自己的社会阶层,而对顶层富人感到愤怒的?而又有多少人在愤怒之余,选择继续忍受,或干脆从俗,有样学样的?在一则投资相关报导里,年轻投资者写信给投资专家时这么说:“资本主义伤害了我们,但也创造了新的我们”,“讲真的,我不喜欢资本主义,但是再怎么不喜欢,这就是社会的游戏规则,无法改变它,就加入它,并且玩得更出色”。
美国青年真的普遍认为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吗?我看并非如此。
资本主义社会里,谁懂社会主义?
根据2016年哈佛大学的民调,18-29岁青年中,51%反对资本主义,支持者42%。民调机构YouGov受美国“共产主义受难者基金会”委托做的民调中则显示,44%年轻人支持社会主义,42%认同资本主义,还有7%的人更喜欢共产主义与法西斯主义。
有趣的是,66%的人无法正确界定社会主义概念,近30%的人把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混为一谈。换言之,这才是重点,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其实根本搞不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故而以上民调做了也有点白做的感觉。
真正有意义的题目是,半数美国年轻人认为,美国经济的运转是在针对他们,三分之二的人认为税制不公平。有意义之处不在于数字,对税制不满也人人皆然,这一题的答案透露出的作答心态十分明显,就是:
年轻人深深有种“被剥夺感”。
这样的反感其实超越了一切的“主义”,对现状不满的结果,就是认为别国的月亮比较圆,别人的媳妇儿比较美,如此而已,而不是真的对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有过彻底的比较与分析。
“主义”这种东西的产生,都来源于对“现状”的反动与修正,保守主义、进步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皆然。故而随着现状因某种时兴的主义而改变时,主义本身也会跟着变动,以适应新的社会样貌。几乎可以说,所有主义的当下面貌,都与原初倡议者提出时有所差异。
我才访问一个26岁的台湾年轻人:你知道什么是资本主义吗?他回答: 是共产党吗……?你也别笑,这位不懂资本主义的青年,月收入3.5万人民币。
大部分资本主义社会的年轻人,即便是大学毕业者,恐怕对社会主义极其陌生,甚至连资本主义都搞不太清楚。故而真相比较接近哈佛民调负责人说的,年轻人并非反对资本主义概念本身,而是反对资本主义在当下的实践方式。我则认为,谈主义其实是假议题,听起来耸动而已,谈“被剥夺感”的来源,才具有实质意义。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轩甫
-
他访美之际,最新民调:48%美国选民认为援助太多 评论 20“美国想和中国互相通报导弹发射,就像中俄那样” 评论 364中越关系将提升至新水平,外交部:顺应大势、水到渠成 评论 102以军承认这些是他们干的,“回应毫无歉意” 评论 324美国给以色列划定最后期限?布林肯回应 评论 86最新闻 Hot
-
“光美国撑着,欧洲人快睡着了”
-
台军紧盯:山东舰穿越台湾海峡
-
“解雇她,就是打脸哈佛的学术自由”
-
移民太多了,澳大利亚提高留学门槛
-
以军承认这些是他们干的,“回应毫无歉意”
-
美国给以色列划定最后期限?布林肯回应
-
米莱宣誓就职:阿根廷没钱,只能实施“休克疗法”
-
他就职首日兑现承诺:内阁18个部被砍掉一半
-
“以色列在打一场永不会赢的战争”
-
美媒承认:在这场竞赛中,中国获重大胜利
-
“又是这群人”
-
梅德韦杰夫:这个德国人睁眼说瞎话
-
美官员到访商讨战后加沙治理,他说:希望哈马斯加入
-
加沙高校又有学者遇难,曾将哈马斯突袭比作“华沙犹太人起义”
-
俄沙“振臂一呼”:所有OPEC+国家都应加入
-
这个时候,美国和圭亚那举行联合空中演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