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大学唯一一届“信访班”求职难:信访局不招,过半已改行
关键字: 贵州大学信访班本科信访班大学本科信访专业沈阳大学信访班大学信访专业信访专业据澎湃新闻7月4日报道,贵州大学唯一一届本科“信访”班在今年夏天毕业。这个班级早在设立之初就命运多舛:入学时不少人是从别的专业调剂来的;第二年时则发现专业停招,自己成了“独苗”。在四年的本科学习中,他们四门专业课三门没教材。期间经历院系调整,陷入“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处境。最后在临近毕业时,又被告知“专业不符”不能报考信访局岗位。最后,受访的过半学生中无一从事信访相关工作。
而由于此前同样开设过信访专业的沈阳大学早在2011年就停招,贵州大学的这个班级也就成为了全国最后一个毕业的本科信访班。
贵州大学校门口,一位女生正在自拍毕业照
2015年年底,贵州大学信访班学生周舟得知“国考”(公务员考试)本专业几乎没有合适职位可报,他有些激动地找院系领导要说法,并把领导跟他私聊的内容发至学院的QQ群里。
次日,同学陈俊经过周舟宿舍门口时,学院教师已结束对周舟的“拜访”。陈俊清晰记得,教师的临别语是:“以后千万不要乱说话啊。”
周舟留在屋内,一声不响。
半年多后,6月28日,贵州大学2012级信访本科班34位学生毕业,这是该校首届信访班,目前来看也是最后一届。
此时,学生们到手的学位证上写着法学学士、社会工作专业——早在5月,辅导员就要求他们求职填资料时,一律在专业一栏写上“社会工作”。
作为211院校的贵州大学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东南的花溪区,依山傍水,进入六月雨季,黄昏下一场大雨便能冲刷掉白天的灼热。
信访班的一些毕业生仍为毕业的出路焦灼难安:他们中不少人当初拿着“社会学”录取通知书被调剂进“信访班”;入校第二年起,突然发现成了“独苗”,没再见过学弟学妹;而当大四求职时,又被信访局告知要“法学专业”而挡在公务员考试门外。
贵州大学信访班毕业照
四年里,先后有三位学生离开原本有37人的信访班,一位在大二那年转去了法学专业,另外两位在大三第一学期相继选择了退学。截至毕业,在澎湃新闻随机采访的18位信访班学生中,无一人从事信访相关工作。
信访该学什么?出路在哪?这些问题从信访班招录之后,就成为学生们共同的困惑,直到毕业,仍是难解的谜团。
报考:“服从调剂”而来的绝大多数
孙伟的家在黔东北的铜仁市某土家族自治县,从家到在省城贵阳的贵州大学要翻山越岭。
2012年,他拿到贵大法学院社会学系的录取通知书时,父亲高兴坏了,在村寨里摆了十几桌宴席,端上野味,为当地大山里第一个走出去的大学生喝彩。孙伟说,那天亲戚朋友邻居给的红包累加起来,够他大学四年的学费。
报考政治学专业的孙伟,到校才知道自己被调剂到了信访班。因为延迟到校,他接收信息的回路相较其他人更长,当女生宿舍都开始互传信访专业包分配工作的消息,他还在犹豫用一百块向学长买床被子是否合适。
一位贵阳当地的媒体人向澎湃新闻透露,贵州大学信访班系“行政力量推动”,主要考虑当时贵州信访人才稀缺而设。
贵州大学信访班设在社会学专业下,划入法学院。与国内几所也开设了信访方向的高校相比,该校信访班“开张”显得尤为低调,少有公开报道,校方也仅在官网挂出一则专业培养方案宣告其成立。
就连此后教授信访班学生专业课《信访工作沟通与技巧》的李开学也是在一年后,“受托给他们上这个课,才知道贵大有这么一个信访专业。”他在接受澎湃新闻电话采访时说。李开学曾任贵大信访办的正处级干部,现任贵大药学院书记。
与孙伟不同,另一位信访班学生林爽起初目标就很明确,在县城法院工作的姑妈在她高考填报志愿时出主意:国家的信访人才缺口大,信访不信法的现象层出不穷,她建议林爽大胆试填这个贵大新开的专业方向。
遵义姑娘林爽高挑清秀,戴着一副无框眼镜,说起话来条分缕析。她在信访班连任了三年班长。
林爽发现,班中绝大多数同学是在报高考志愿时填了服从调剂,然后才分到信访班的。拿她的五个室友来说,除了三个法学院的学生,与她同班的范心欣和赵依,一个第一志愿填的是经济学,另一个填的是法学,她俩之前对信访班都毫不知情。
教育部高教司、综合处相关人士告诉澎湃新闻,2012年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专业目录中并没有信访专业。
不过中国政法大学信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执行所长翟校义向澎湃新闻解释说,国内的学科规划布局,一般从上到下依次是大类、学科、专业、方向。方向只要向教育部备案,学校有权自主设立。类似信访这种自设专业或者交叉学科,不在教育部的专业目录里。
开学:迷茫中被召集开会“画了一块饼”
开学后,法学院下属的几个专业相继开了以介绍学校培养方案和专业就业为主题的情况介绍会,但信访班迟迟未开这个会。
“(我们班)很多人都是调剂过来的,快一学期的时候就很迷茫,没有归属感。”林爽说。
第一学期临近尾声,信访班邢娜计划要转到法学专业的消息,打破了学生们沉默的困惑。
“大家还没搞明白这是什么船,就有人要下船了,你说心里什么感受?”林爽听邢娜说了计划,“一年以后如果学业特别好,有学院的推荐可以转专业。”
林爽向班主任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当时我们的班主任找到院书记庄勇,书记隔了一段时间后把我们班的同学召集在一起,开了一个会议。”
在会上,出身社会工作专业方向的庄勇给信访班学生绘制了一幅美好的图景。
“法学院的书记召集大家谈,说国家缺人才才会有这个专业。知道全国只有我们和沈阳大学有这个专业,我们就觉得好幸福,那时谁都羡慕我们,还传说包分配工作。”范心欣说。
- 责任编辑:郭光昊
-
韩国商品为什么在华不吃香了? 评论 259武契奇:中国老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 评论 147中方奉劝英方:不要把手伸得太长 评论 254“就俄乌冲突,中国甚至是唯一能力挽狂澜的国家” 评论 466中新关系提升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 评论 94最新闻 Hot
-
比起孙国友,更值得警惕的是拿绿化洗白的他们
-
俄罗斯回击:这件事让对手如鲠在喉
-
美军最高将领:美对华言论过热,应该降降温
-
头疼、恶心...美国“毒火车”事故调查人员也出现症状
-
绍伊古:大幅增加高精度武器产量
-
曼哈顿地检回应起诉特朗普
-
事关ChatGPT,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各国尽快行动
-
果然,美国“失望”了
-
如何看待特朗普被起诉?拜登:无可奉告*3
-
绕开美元用本币结算,有啥好处?
-
“我们向死而生,怎么能不成仁?”
-
美国国会山骚乱会重演吗?
-
“中国必须有自己的ChatGPT,现在特别像‘两弹一星’的时候”
-
没点名,但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这话“让人秒懂”
-
不丹首相称“已为中不签署边界条约做好准备”,印媒急了
-
美俄停止共享核武数据,俄方:仍会通报发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