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破产重整到年入近亿!这一景区为何能成功“逆袭”?
最后更新: 2025-06-13 20:28:29【文/观察者网 王勇 编辑/赵乾坤】
2024年接待游客102.89万人次,实现收入9774.55万元,带动景区周边餐饮、住宿等综合收入超2亿元;2025年前4个月接待游客43.94万人次;“五一”假期突破9.6万人次,单日最高接待量达2.3万人次,假期总游客量突破历史峰值……谁能想到,这是曾被称为“国内首个破产的5A级景区”——洛阳龙潭大峡谷的最新成绩单?
近期,洛阳龙潭大峡谷的逆袭之路不仅引发业内广泛关注,而且频繁霸榜各大社交平台热搜。景区内矿泉水2元一瓶、老冰棍1元一根、切块西瓜4元一盒、新鲜黄瓜2.5元一根等平价商品,让众多网友感叹“全中国找不到比这儿更便宜的景区了”。
1元冰棍“融化”游客的心
龙潭大峡谷景区位于洛阳市新安县石井镇,地处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核心区,峡谷全长约12公里,属于典型的红岩嶂谷地质地貌,由洛阳万山湖旅游有限公司负责管理运营。
根据景区提供给观察者网的资料,2006年8月,龙潭大峡谷景区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评审专家的验收,2013年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7年陷入巨大的债务危机,被河南省新安县人民法院裁定破产重整。沉寂5年后,2022年洛阳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子公司新安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实际控股股东(持股83.408%),至此,洛阳万山湖旅游有限公司完成破产重整。
龙潭大峡谷景区
龙潭大峡谷景区负责人、洛阳万山湖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仓对观察者网介绍,重新起步之初,景区从多维度深化惠民举措,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让景区发展红利真正惠及游客和当地百姓。
“在景区二消商品价格方面,我们实施价格管控,并建立‘民生商品价格听证会’制度,邀请游客代表参与定价。矿泉水2元、黄瓜2.5元、冰棍1元的价格坚守8年未涨,景区餐饮住宿价格较同类景区低30%,和乡镇标价始终保持一致。” 李建仓说。
1元冰棍、2元矿泉水……坚持8年的平价商品终于让广大游客看到了景区满满的诚意,“景区真正的‘印钞机’从来不是门票闸机,而是那1块钱的老冰棍!”“实现了景区夏天解暑自由”“太良心,这样的景区不多了”,有不少游客在社交平台这样评论。
“自2023年开始,景区客流有了明显提升,当年,景区累计接待游客87.1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969.6万元。随后,景区游客量与营收稳步增长。” 李建仓介绍。
“我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多种因素集合而成的一种结果。一来从需求方来看,消费者消费行为发生很大变化,景区游览已不是旅游消费的全部,越来越生活化的消费场景日益受到欢迎,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日益理性化,对性价比的追求更加强烈。”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院长、教授徐虹对观察者网表示,“从供给方来看,景区之间竞争也越发激烈,景区商品平价策略也是吸引更大客流、赢得游客好感的一大‘法宝’。”
“真诚”永远是“必杀技”
当某些景区被游客吐槽“雪糕刺客”“餐饮刺客”“摆渡车刺客“时,龙潭大峡谷证明了在“体验经济”时代,“真诚”永远是“必杀技”这一营销真理。
“景区经营行为也好,定价和成本控制也好,只有被市场接受才能够持久,否则,景区二消一门心思企图谋求暴利,很难赢得消费者认可。”徐虹强调,“景区也要按照市场规律和变化情况调整自己的经营决策,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间达成平衡,这是经济伦理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龙潭大峡谷景区客流
曾经资不抵债而宣告破产的“国内首个倒闭的5A级景区”如今让同行“高攀不起”,并不仅仅是因为景区的平价商品策略。“主要核心还是注重运营管理、景区软硬件设施和服务等细节。” 李建仓认为,近年来景区之所以提质增效,是通过夯实团队根基,淬炼优质服务,创新考核机制,构建标准化体系等举措,使得景区在短时间内获得新生,并进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龙潭大峡谷景区的资料显示,近年来,景区对售验票系统、停车系统、标识系统、栈道、仿生态游步道、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实施系统性提升改造,并进行观光车等设施设备更新;同时优化提升绿化带、护栏、路灯及休憩设施,全方位完善景区服务功能,提升游览便利性与舒适度。
在运营方面,景区深度整合资源,将汉服文化、康养休闲、网红场景营造与娱乐体验等多元素注入景区建设,打造沉浸式互动项目,让自然景观与文化体验深度交融,以差异化、年轻化的消费场景提升游客体验度,增强景区吸引力与停留时长,并且引入特色餐饮、文创零售等多元业态,延长游客消费链条。
“尤其是在调整观景游线方面,我们动了很多心思优化游览动线,串联核心景观,兼顾舒适性与景观丰富度。同时挖掘地质奇观与自然禀赋,设计沉浸式、高颜值打卡场景,引爆社交传播。” 李建仓说。
“口碑、形象高于短期的经济收益”
“让利”“惠民”“融合”,通过全链条革新与精细化管理、运营,龙潭大峡谷构建起业态丰富、体验多元、管理规范的旅游发展新图景,也实现了华丽蜕变。目前,景区客源已逐步拓展至省外市场,辐射周边半径达300公里,省外市场增幅达30%以上。
龙潭大峡谷景区地质地貌
“景区的‘流量密码’从来不是营销套路,而是把游客放在心上的温度。”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张波对观察者表示,当前,旅游景区内的商品价格畸高已不仅是商业现象问题,而是一种“信任危机”,相当多的旅游目的地秉持“有资源就能挣钱”的思维惯性,实施“一锤子买卖”,导致自身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最终被游客吐槽、被市场抛弃。
“其实,龙潭大峡谷成功脱困本质上不在于其营销技巧或资本运作,而在于回归了旅游服务的本质——对人的尊重,从景区管理到运营策略再到人性化服务等,体现了‘远来是客’的最朴素的情感关照。” 张波说,“这些最朴素的动作却也击中了当前旅游行业的‘痛点’——真诚待客。此外,龙潭大峡谷的案例也说明,唯有真正以游客体验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才能得到游客认可,同时也为困境中的景区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徐虹表示,作为旅游景区,经济效益是一方面,社会效益也需要兼顾到,这是景区的社会责任。“旅游目的地要想成功和被市场欢迎,就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盲目定过高价格“杀鸡取卵”,因为在当下的新媒体时代,口碑、形象高于短期的经济收益。”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 王勇 
-
特朗普称将再度提升汽车关税
2025-06-13 16:43 观出行 产业新闻 -
从老巴刹到牛车水,用餐桌拉近与世界的距离
2025-06-13 16:04 观出行 出行·纪录 -
奥运机遇与绿色愿景:20年后,我们会从旅游业看到什么?
2025-06-13 15:33 观出行 品位·出行 -
着力法国市场,业绩承压的极星调转方向
2025-06-13 11:11 观出行 产业新闻 -
汽车业遭重创,特朗普关税正打击日本经济核心
2025-06-13 11:07 观出行 洞察/视频 -
量产在即,宝马首次展示新世代iX3试装车动态
2025-06-13 11:02 观出行 产业新闻 -
何以“再战港股”?锦江独家回应
2025-06-12 22:59 观出行 洞察/视频 -
看赛事、逛展览、观星空,“我们期待更多中国游客到访”
2025-06-12 14:41 观出行 出行热点 -
世界级打卡地!这条西北文旅新黄金线要让世界看见“大地的温度”
2025-06-12 13:15 观出行 出行热点 -
李书福不再新建工厂背后:中国汽车需要养“根”
2025-06-12 12:29 观出行 洞察/视频 -
宁德时代港股上市后,亿纬锂能也决定筹划A+H
2025-06-12 12:06 观出行 产业新闻 -
免签、退税、轻旅游,WTTC:中国正在成为世界旅游业领导者
2025-06-11 18:26 观出行 出行热点 -
携手应对竞争?丰田与戴姆勒整合卡车子公司
2025-06-11 17:49 观出行 产业新闻 -
“标准化”已死?“沉浸式”当立:酒店业的“非房收入”革命来了
2025-06-11 17:42 观出行 出行热点 -
投资40亿美元,通用汽车欲在美提高燃油车产量
2025-06-11 17:15 观出行 产业新闻 -
行业CEO卸任率超20%,全球化竞争中车企高管何去何从
2025-06-11 16:49 观出行 洞察/视频 -
中国钢协:部分车企用供应链金融平台拖延货款,钢厂资金压力倍增
2025-06-11 14:49 观出行 产业新闻 -
新车看点 | 70.8万元起售,尊界S800以科技赋能设计,诠释科技豪华
2025-06-11 13:09 -
北汽、上汽承诺:不采用商业承兑汇票增加供应商资金压力
2025-06-11 12:55 观出行 产业新闻 -
大众汽车品牌人事调整:齐泽凯博士接替孟侠
2025-06-11 12:22 观出行 产业新闻
相关推荐 -
“为跟中方见面,特朗普放低身段” 评论 164提起芬太尼,特朗普又改口:中国帮了大忙 评论 1194000亿美元!“美国狮子大开口,韩国犯愁” 评论 152“中国人才都回国,美国损失好大” 评论 166最新闻 Hot
-
直播镜头前,以色列把叙国防部炸出“蘑菇云”
-
蒋锋任无锡市代市长,赵建军因工作变动辞职
-
“纽约市长拿警局当黑帮经营”
-
“中国洋溢着自信和创新,成都建筑之前卫前所未见
-
韩外长人选:将推动中日韩峰会早日举行
-
阿联酋大单要黄,白宫AI顾问急了:我们不卖,中国就卖了
-
首次!李在明代表韩国政府道歉了
-
“为跟中方见面,特朗普放低身段”
-
17年了没建好,特朗普:加州高铁是骗局,不投钱了
-
印学者有点慌:不是真想对抗中国,演给美国看的
-
平顶山通报“鲁山县花715万建雕塑”:多人已获刑
-
特朗普“红颜知己”发愁:爱泼斯坦案会消耗他的任期
-
南昌市政府秘书长邹晓东,主动交代问题
-
“中国变了,美国这回难搞”
-
美国操心“间谍”,要对中国造海底电缆下黑手
-
美媒包藏祸心:要把中国“锁”在美国体系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