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上海市委举行“中国这十年·上海”主题新闻发布会
最后更新: 2022-08-08 11:34:268月8日上午10时,中共上海市委将举行“中国这十年”主题新闻发布会,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将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有关情况,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清,市委新闻发言人、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嘉鸣出席发布会,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赵嘉鸣: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中共上海市委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中国这十年·上海”主题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砥砺奋进,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探索与实践,并回答各位记者朋友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先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清先生。首先,我们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龚正: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我代表上海市委、市人民政府,向大家长期以来给予上海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发展满怀深情、寄予厚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连续五年参加全国“两会”上海代表团审议,先后五次亲临上海出席重大活动、考察指导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交办重大任务,为上海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市人民孜孜践行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把学习贯彻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全部工作的鲜明主题和贯穿始终的突出主线,以排头兵的姿态和先行者的担当,开创了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奏响了“牢记嘱托、砥砺奋进”这个新时代上海发展的最强音!
这十年,我们牢记总书记“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重要指示,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全市生产总值连续跨过3万亿元、4万亿元两个大台阶,从2012年的2.13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32万亿元,跻身全球城市第四位;人均GDP从1.42万美元增加到2.69万美元,达到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从60%提高到73%以上。
这十年,我们牢记总书记“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强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等重要指示,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城市功能实现新飞跃。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建成,金融市场交易总额从528万亿元增长到2511万亿元,口岸货物贸易总额保持全球首位,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基本框架,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从3.19%提高到4.1%以上。城市精神品格有力弘扬,国际文化大都市魅力不断彰显。
这十年,我们牢记总书记“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等重要指示,着力强化国家战略牵引作用,改革开放取得新的飞跃。高起点推进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加快培育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特殊经济功能,不断放大科创板和注册制效应,全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走深走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连续成功举办四届、越办越好。“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千人拥有企业数量位居全国首位,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达到857家和516家,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过3000亿美元。
这十年,我们牢记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等重要指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升。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86万元提高到7.8万元。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实现,人均期望寿命从82.41岁提高到84.11岁。“一江一河”岸线贯通开放、品质提升,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全面收官。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持续提升,上海始终是全球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这十年,我们牢记总书记“上海的党建要走在全国前列”等重要指示,着力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创新理论武装,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实施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建成开放。深化基层党建,推出一批新时代基层党建创新实践基地。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不断健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持续巩固发展。
今年3月份以来,上海遭遇了空前严峻复杂的疫情。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中央有关部门、全国各地和人民军队大力支持下,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顽强拼搏、艰苦奋斗,打赢了大上海保卫战。实践证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我们就有战胜任何困难挑战的强大底气。
回首十年征程路,上海取得的每一个进步,浦江两岸发生的每一点变化,都凝结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谆谆教诲,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高瞻远瞩、掌舵领航,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战无不胜。
殷殷嘱托记心间,砥砺奋进谱新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的明确定位,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努力使“世界影响力”的能级显著提升、“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征充分彰显、“国际大都市”的风范更具魅力!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作为最集中的工作导向和最鲜明的奋斗指向,迎难而上、接续奋斗,不断创造新奇迹、展现新气象,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我们将着重在四个方面实现更大作为。
一是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实现更大作为。发挥国家战略承载地试验田作用,加强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的制度供给,着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促进世界级战略性平台高效聚合要素资源,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动力和活力。
二是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更大作为。把创新放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位置,强化“四大功能”,深化“五个中心”建设,不断放大“五型经济”优势,持续打响“四大品牌”,加快形成“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空间格局,加快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更好地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
三是在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上实现更大作为。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积极回应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促进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全面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迭代升级,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着力创造更美好的城市、更幸福的生活。
四是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上实现更大作为。持续夯实“思想铸魂”和“理论奠基”基础工程,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强化党的基层组织政治功能,深化正风肃纪反腐,努力创造无愧于党的诞生地的党建成果。
赵嘉鸣:感谢龚正市长的介绍。下面进入答问环节,请各位记者提问前,先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欢迎提问。
人民日报:上海因改革开放而兴。过去十年,上海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合作和竞争,在更好服务国家战略方面做出了哪些探索?对承担排头兵、先行者的使命有哪些体会?
龚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上海发展高度重视,强调“上海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求我们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发挥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首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放在上海先行先试,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总书记又亲自交给上海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概括起来就是“1+3+3+3+3”。我们把服从服务国家战略作为头等大事,大力推进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开拓性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
“1”,就是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我们着力强化自主创新、改革系统集成和制度型开放,生物医药特殊物品入境便利化、“一业一证”等一批重大政策举措落地,数据交易所、自贸区“离岸通”等一批重大功能平台建成运行。
第一个“3”,就是三项新的重大战略任务。一是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78项制度创新任务基本完成,正在争取国家层面出台总体方案2.0版。二是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上海企业首发融资额达到1684亿元、总市值1.2万亿元,均保持全国第一。三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与苏浙皖三省相互赋能,在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持续深化合作,已取得重大成果。
第二个“3”,就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产业三大“上海方案”。目前,102项任务已经全部落地,世界级创新产业集群正在加快打造。
第三个“3”,就是三大国家实验室。这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都已挂牌,要发挥骨干引领作用,集聚更多顶尖科研机构,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
第四个“3”,就是扩大开放的三大平台。一是进口博览会,已经连续成功举办四届。二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累计形成88项制度创新成果。三是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总体方案29项政策措施基本落地,要把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这个“动力核”做得更强劲。
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是总书记对上海的明确要求。贯彻好这一要求,最根本的,是始终对标对表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把中央赋予上海的重大战略任务,不折不扣落实到位。最重要的,是把服务全国作为上海的重大使命,立足国家最迫切需要、上海最有优势的领域,聚焦发力、多作贡献。最突出的,是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用改革开放的思路和创新的办法,解决发展难题、闯出发展新路。最关键的,是始终保持迎难而上的勇气、爬坡过坎的韧劲、百折不挠的毅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路透社:上海的开放与发展离不开外商投资。当前形势下,请问在吸引外资方面上海在考虑哪些措施和新政策?另外,上海会采取什么政策吸引更多国际人才?
吴清:感谢您的提问。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上海最大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上海始终把吸引外资作为扩大开放重中之重的工作,率先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持续提升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上海已经成为全球最富吸引力的外商投资热土之一,成为跨国公司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全球布局的首选地之一。今年上半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疫情冲击,上海利用外资仍然保持正增长,实际使用外资超过120亿美元,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6家、外资研发中心10家。截至目前,超过6万家外资企业在上海投资兴业、蓬勃发展,目前集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分别达到了857家和516家。
十年来,外资企业与我们这座城市共同成长、共同发展,成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科技创新、提升城市功能等各个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着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打造新时代外商投资首选地、高质量外资集聚地。一是不断扩大开放领域。加快落实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同时引导外资更多投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高知识含量的产业领域。二是加快打造空间载体。在继续提升中心城区辐射的同时,重点围绕东西两翼以及五个新城、南北转型等重点区域,推出更多的特色产业园区,为外资企业集聚发展拓展新的空间。三是着力提供优质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招商安商稳商各项工作,进一步完善法治,更高效地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合法权益,让外资企业在上海敢于投资、安心经营、做大做强。
关于您提到的人才问题,确实非常重要。上海因商而兴,因才而盛。人才始终是这座城市最重要的资源。当前,我们正在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大力引进集聚更多国际人才,是上海的优势所在。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开放引才综合优势,加快打造高品质的国际人才生态系统,做到三个“持续优化”。一是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的工作环境。建设世界一流的科研平台、产业平台、展会平台、合作平台,为在上海的国际人才施展才能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二是持续优化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率先探索既有中国特色又有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动一批人才政策先行先试,让人才来得了、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三是持续优化后顾无忧的生活环境。为国际人才在签证居留、出入境、住房、医疗、教育、文化等各方面都提供更多便利,不断提升服务保障的精准性、有效性和满意度。谢谢!
央视:浦东开发开放一直以来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去年党中央批准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面对百年变局,引领区如何坚持面向全球面向未来,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继续打好改革牌、走出创新路?
龚正: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出席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周年庆祝大会,亲自赋予上海推进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重大历史使命。去年7月15日,中央的支持意见公开发布,现在已经一周年了。一年来,我们举全市之力,狠抓推进落实,浦东的“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彰显。2021年,浦东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万亿元,同比增长10%,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近2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超过40%。今年上半年,浦东全力确保城市核心功能稳定运转,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压舱石、稳定器作用。
面对百年变局,浦东是我们抢抓战略机遇、应对风险挑战的一张“王牌”。我们要坚定地走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之路,面向世界、扩大开放之路,打破常规、创新突破之路,努力把这张王牌打得更加有力、更加出彩。重点是深入推进“两特四区一中心一样板一保障”。
“两特”,就是在浦东全域打造特殊经济功能区、建设高质量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关键是更好发挥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的作用,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在投资、贸易、金融等领域率先形成成熟、定型、有效的制度标准。
“四区”,就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的核心区。我们已经在张江科学城建设上取得明显进展,在保税研发、离岸金融、离岸贸易、外贸集装箱沿海捎带等重点领域也率先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增强资源配置能力,不断提高对资金、信息、技术、人才、货物等要素配置的全球影响力。
“一中心”,就是建设国际消费中心。我们要着力提升陆家嘴等世界级商街商圈功能,持续增加高品质商品和服务供给,加快打造全球高端品牌集聚地、本土制造品牌创新地、国潮消费品牌策源地。
“一样板”,就是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治理样板。我们要推动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的持续创新,全面提升城市数字化治理水平,在探索超大城市社会治理新路子上走在前面。
“一保障”,就是建立完善与支持浦东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相适应的法治保障体系。我们围绕知识产权保护、绿色金融等领域,已经出台了10部浦东新区法规或浦东专章。下一步,要聚焦智能网联汽车、文物艺术品、新型研发机构等重点领域,推动出台更多浦东新区法规和管理措施,更好发挥法治的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
凤凰卫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上海如何积极探索多种方式的一体化发展路径,共同高水平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
吴清:谢谢您的提问。上海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与苏浙皖等凝心聚力,努力创新方式方法探索一体化发展路径,不断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总结起来大致有五个方面的做法:一是聚焦规划对接。规划对接是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牛鼻子”。上海牵头建立了跨省市、跨省内各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机制,共同参与编制国家“1+N”规划和政策体系。牵头编制两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方案,以清单式、项目化、责任制推进落实。牵头建立三省一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协同机制,在过程中加强规划对接和协同。
二是聚焦战略协同。三省一市共同承担了一系列国家战略任务。上海着力发挥制度创新先行先试的优势和作用,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共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等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加大改革创新探索力度,共享改革成果,持续放大改革创新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
三是聚焦专题合作。专题合作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主要抓手。上海会同三省共设立了15个专题合作组,包括能源、交通、科技信用等15个专题组,充分发挥各牵头单位的积极性,聚焦各方关注的焦点和一体化发展的难点攻坚突破,不断提升专题合作质量。其中,城市合作专题组由上海牵头,我们充分发挥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优势和城市经济协调会的平台作用,加快推进跨区域重点合作事项,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四是聚焦市场统一。一体化发展要充分运用好市场力量,着力消除市场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提升区域市场一体化水平。我们共同推进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比如,联合制定一些标准,制定了多项长三角区域统一地方标准,包括《船舶水污染物内河接收设施配置规范》《长三角地区食品和食用农产品信息追溯》《智慧药房评价体系》等一系列目前大概14项长三角区域统一地方标准,牵头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不断迭代升级,也是促进聚焦市场统一的重要手段。
五是聚焦机制完善。机制完善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障。上海会同三省不断优化完善“上下联动、三级运作、统分结合、各负其责”的区域合作机制,牵头组建了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充分发挥对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服务平台功能和协调三省一市抓落实的枢纽作用。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支持长三角企业家联盟、研究型大学联盟、一体化示范区开发者联盟等组织载体积极发挥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一体化发展的强大合力。
上海广播电视台:这几年,上海“一江一河”两岸公共空间贯通,把最好的空间资源留给市民;完成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解决困扰上海多年的民生难题。在打造“人民城市”方面,上海有哪些重大举措和成果?
龚正:上海是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首次提出地。我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以人民城市建设为主题专门召开了一次市委全会,制定了贯彻落实的意见,提出了“五个人人”的目标愿景,就是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过去几年,我们着力打牢城市物质基础,着力增进人民群众福祉,着力彰显城市精神品格,着力提升城市安全韧性,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特别是在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更为明显。
一是市民生活更有品质。我们聚焦解决市民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实施16项民心工程和每年10方面为民办实事项目。“老小旧远”等民生难题加快破解,完成了一批养老床位、幼儿托育点、老旧公房加装电梯、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等实事项目。特别是我前面提到的旧区改造,这几年是提速推进,2019年、2020年、2021年分别完成改造55.3万、75.3万、90.1万平方米,过去五年累计改造318万平方米,受益群众16万多户,原计划“十四五”完成成片旧改的目标,在上个月就提前实现了,历史性地为这项持续30年的民生实事画上圆满句号。
二是城市治理更加高效。我们聚焦“两张网”建设,从无到有,打响品牌,不断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一网通办”已接入各类服务事项3514项,高频事项基本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实名注册个人用户突破6900万、企业用户超过281万家,累计办件量超过2.4亿件。“一网统管”形成框架,在公共卫生、防汛防台、交通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人居环境更加优美。我们聚焦“一江一河一带”,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黄浦江45公里、苏州河42公里岸线实现贯通开放,北外滩世界会客厅、苏州河华东政法大学滨水区域等一批新景观,成为市民喜爱的打卡点,昔日的“工业锈带”变成今天的“生活秀带”、“发展绣带”。环城生态公园带加快建设,世博文化公园北区和一批郊野公园建成开放,全市公园达到532座,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在过去十年从7.1平方米提高到8.7平方米,城市更加可漫步、宜休憩、有温度。
解放日报: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用好用活丰富的红色资源方面,上海做了哪些探索?如何通过弘扬红色精神,鼓舞激励更多人特别是青年人投身新征程?
赵嘉鸣:谢谢您的提问。上海是我们党的初心之地。五年前,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来到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总书记动情地把一大会址称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强调“建党时期的每件文物都十分珍贵、每个情景都耐人寻味”,叮嘱“一定要把会址保护好、利用好”。上海市委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把保护传承利用好包括一大会址在内的宝贵红色资源作为无上光荣的使命,激励引领全市上下特别是青年一代从红色精神血脉中汲取力量,奋勇投身伟大新征程。概括讲,主要开展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用心守护红色阵地。我们党成立后中央机关长期驻扎上海,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第一批《上海市红色资源名录》就包括了612处。除了家喻户晓的中共一大会址、一大纪念馆,还有二大四大纪念馆以及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等,每一处都承载着红色记忆,凝结着鲜活的红色价值。近年来,上海市先后实施了“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条例》,推出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应用平台“红途”,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努力把红色资源保护工作做细做实。
二是用功传承红色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上海成立了全国首家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党的诞生地”主题出版中心,连续举办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上海”学术研讨会、初心论坛,前不久上海市委、中央党史文献研究院联合举办了纪念首部党章通过100周年座谈会。我们就是要汇聚全市乃至全国的研究力量,推出一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把上海革命历史特别是党中央在沪12年的光荣历史挖掘梳理好,把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研究阐释好,为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努力成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提供指引和支撑,以精神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三是用情讲述红色故事。上海的每一处红色资源,每一段红色足迹,都凝结着革命先辈艰苦卓绝、荡气回肠的动人故事,值得深入挖掘、广泛传扬。我们持续推动红色旧址遗址成为党史“教室”、文物史料成为党史“教材”、英烈模范成为党史“教师”,以精品展陈吸引人、以精彩故事感染人。我们持续推出红色主题文艺精品,包括大家熟悉的电影《1921》、歌剧《晨钟》、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长篇小说《千里江山图》等,引导人们铭记革命先辈的奋斗牺牲和崇高风范,这些作品广受好评。我们持续开展“永远跟党走”“强国复兴有我”等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组织百万青少年红色大寻访,举办丰富多彩的体验教学和主题党日活动,引导人们尤其是青年一代深刻感悟我们党的百年历程,奋斗何其艰难、经验何其宝贵、精神何其崇高。
红色,是我们上海这座城市永恒的底色。市委书记李强同志多次强调,要充分用好上海丰富的红色资源,让革命旧址遗迹焕发新的光彩,让伟大建党精神和党的初心使命永放光芒。我们将再接再厉,传承好红色基因、赓续好精神血脉,激励引领广大党员和市民把使命勇担在肩、让初心薪火相传。我们坚信,作为中国共产党初心始发地的上海,明天会更好!
新加坡联合早报:再过不到100天,第五届进博会将在上海举行。举办进博会为城市的发展带来哪些改变和提升?如何继续借助这一平台为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汇聚全球动能?
龚正: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提出、亲自部署推进,迄今为止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2018年以来,进博会已经连续成功举办四届,充分彰显了我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决心和信心,在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进博会企业展面积从首届的27万平方米扩展到36.6万平方米,参展企业数量保持在3000家左右,成为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的四大平台,成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上海借助进博会这个大平台,展示城市形象、提升核心功能,溢出带动效应持续放大。突出表现为“四大升级”。一是贸易升级,累计意向成交2700多亿美元,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全球数字贸易港加快建设,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持续强化。二是开放升级,助力上海实到外资屡创新高,去年全市实到外资达到225.5亿美元,上海始终是外资最青睐的投资目的地之一。三是消费升级,引进进博会各类展品21.4万种,超过3000个国际国内品牌在上海首发、首秀、首展,全球新品首发地和高端品牌首选地加快形成。四是产业升级,1500多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加速应用,有力地促进了上海相关产业转型升级,亚太产业链供应链管理中心地位不断强化。
澎湃新闻:临港新片区成立三周年。三年以来,作为党中央总揽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新片区如何先行先试,在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开放方面取得了那些实效?下一步如何更开放、更自由?
吴清:三年来,临港新片区以习近平总书记“五个重要”指示精神作为统领,在中央、国家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加大开放型经济的风险压力测试,主要在以下六方面努力实现突破。一是投资自由方面。全国首家外资控股的合资理财公司、首家跨国金融集团独资的金融科技公司等一批项目率先落地临港新片区。在全国率先试点强化公平竞争政策,率先实施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
二是贸易自由方面。在全国唯一的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构建全新的“六特”海关监管模式,首创以一线径予放行、二线单侧申报、区内不设账册等为代表的全新海关监管制度。国内首单跨关区国际中转集拼、首单国际铜保税标准仓单质押融资等创新业务相继落地临港新片区。三是资金自由方面。在全国率先试点取消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资本金专用账户、率先开展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一次性外债登记等。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外汇管理改革试点。推动建设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场内全国性大宗商品仓单注册登记中心,建设科技保险创新引领区,打造以跨境金融和离岸金融作为特色的滴水湖金融湾。
四是运输自由方面。实行“中国洋山港”籍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推动法定检验放开,打造洋山保税船供公共服务平台。落地国内首单外资班轮船公司“沿海捎带”业务。2021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700万标箱,连续12年位居全球第一。五是人员从业自由方面。全面推进移民政策实践基地建设,率先探索口岸电子签证实施机制,先行先试更加便利更加开放的外籍人才长期及永久居留政策。实行4地14种职业资格执业备案。六是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方面。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已投入使用,成立国家(上海)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成临港新片区数据跨境流动公共服务管理系统。实现首家企业通过数据跨境流动安全评估试点。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继续坚定不移地加大临港新片区风险压力测试力度,全力做好临港新片区三年总结评估工作,将出台支持临港新片区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还将争取国家层面印发临港新片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在攻坚突破中为全国自贸试验区发展探路破局。
新华社:上半年,我们经历了疫情的考验,打赢了大上海保卫战。这场“战役”对上海最大的启迪是什么?下一步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方面还将有哪些举措?
龚正:3月份以来的这波疫情突如其来,全市上下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在这场抗疫斗争中,最大的启迪就是“三个根本”: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是我们抵御一切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我市的抗疫斗争,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关心和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进行的。总书记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发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的动员令,为我们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最危急时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工作组来到上海,有力地指导帮助我们遏制住了疫情指数级上升势头。
3月份以来的这波疫情突如其来,全市上下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在这场抗疫斗争中,最大的启迪就是“三个根本”: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是我们抵御一切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我市的抗疫斗争,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关心和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进行的。总书记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发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的动员令,为我们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最危急时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工作组来到上海,有力地指导帮助我们遏制住了疫情指数级上升势头。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根本优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19个省份派出2.46万名医务人员、2.85万名采样检测人员驰援上海,解放军医疗队5658人接管国家会展中心方舱,苏浙皖周边25个地市累计支援隔离用房12.3万间次。
三是人民群众是我们走向一切胜利的根本力量。这场大战,最应当感谢的是2500万上海市民。全市人民克服长时期封控带来的困难和压力,积极配合党和政府的各项防控措施,顾全大局,严格自律,诠释了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深厚情怀,汇聚起同心抗疫、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
下一步,上海要更加高效地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疫情防控上,该管的坚决管住,该保的坚决保住,切实巩固好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关键是持续优化“五项机制”:一是完善以核酸筛查、“场所码”和“数字哨兵”为主的便捷灵敏早发现机制,进一步强化检测哨、监测哨等“多哨联动”,切实提高监测预警的灵敏性。
二是完善以“2+4+24”机制为主的快速高效应急处突机制,进一步落实好“属地负责制”和“首接负责制”,强化“三公一大”协同,争分夺秒做好管控、检测、流调、转运、隔离、收治等工作。
三是完善以风险区域防控为主的动态调整管控机制,严格按照国家第九版防控方案要求,科学划定中高风险地区,既不盲目扩大,也不随意缩小,压实风险区域管控措施。
四是完善以坚持“新三件”“老三件”为主的自我健康管理机制(“新三件”,即定期测核酸、主动扫场所码或数字哨兵、尽早接种疫苗;“老三件”,即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做好个人卫生),进一步筑牢个人防护、疫苗接种“两个屏障”。
五是完善以定点医院、方舱医院、隔离用房、核酸检测点等四个资源为主的资源储备机制,坚持平战结合、梯次启用,全力提升资源储备能力和水平。
赵嘉鸣:衷心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关注,也欢迎大家一如既往关心支持和报道好上海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故事,相信今后还有更多机会做这样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衷心感谢龚正市长、吴清常务副市长今天的发布和介绍。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原标题:中共上海市委今天上午举行“中国这十年·上海”主题新闻发布会
- 责任编辑: 林铃锦 
-
挑9万件文物转移到美日?台北故宫博物院回应
2022-08-08 11:28 -
区志光任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长
2022-08-08 11:23 香港 -
陕西石峁遗址皇城台发现大型人面石雕
2022-08-08 10:08 考古 -
航行警告!南海湛江南三岛东部海域进行射击训练
2022-08-08 10:07 -
国家卫健委:昨日新增本土324+483
2022-08-08 09:13 抗疫进行时 -
“隔离三亚每顿饭700元一人”?当事人回应
2022-08-08 09:09 抗疫进行时 -
奋力谱写富民兴陇新篇章
2022-08-08 08:37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昨日新增504例,海南海口等8地已宣布静态化管理
2022-08-08 08:25 抗疫进行时 -
上海连续四天本土无新增
2022-08-08 07:53 抗疫进行时 -
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发现4名新冠阳性
2022-08-08 07:20 抗疫进行时 -
上海常态化疫情防控有哪些具体措施要求?官方答问
2022-08-07 20:57 抗疫进行时 -
高福、张文宏谈猴痘疫情:我国存在输入性风险
2022-08-07 19:48 -
三亚:本轮疫情仍处于高位上升期
2022-08-07 18:44 抗疫进行时 -
奥美医疗董秘回应员工中毒事件:36人在武汉3家医院救治
2022-08-07 16:03 -
海南本轮累计报告1140例阳性,已启动全省全员核酸检测
2022-08-07 15:18 抗疫进行时 -
台湾新增21771例本土病例、42例死亡病例
2022-08-07 14:48 台湾 -
福建屏南回应万安桥失火:原因调查中,将启动修复
2022-08-07 14:45 -
金华已报告288例感染者,病毒为奥密克戎BA.5.2进化分支
2022-08-07 13:58 抗疫进行时 -
青岛中院悬赏通告:最高奖励1257万元
2022-08-07 11:43 -
北京警方:男子酒后在地铁列车上随地小便,已行拘
2022-08-07 10:53 中国雷人秀
相关推荐 -
特朗普宣布胜选 评论 428赢者通吃,“美国已沦为世界笑柄” 评论 206决胜的关键,摇摆州怎么样了? 评论 321这两家美媒率先测算,特朗普锁定胜局 评论 593以色列政坛地震,他突遭内塔尼亚胡解职 评论 95最新闻 Hot
-
赢者通吃,“美国已沦为世界笑柄”
-
美媒最新预测:特朗普胜选概率超九成
-
他“绑架”东盟:“东南亚版北约”行不通,但对华可以这么干…
-
美国大选前夕,拉夫罗夫谈俄美关系
-
最后关头,247-210特朗普暂时领先
-
首份出口民调:民主、经济成美国两党选民最关心的问题
-
以色列政坛地震,他突遭内塔尼亚胡解职
-
中国将在沙特发行美元主权债券,“两国在金融领域日益加深”
-
立陶宛“准总理”也表态:“绝对”想让中国大使回来
-
“找不到证据,就说中国藏得太好了?”美媒说了大实话
-
“巴铁”的光明之路,如何走出循环债务的迷宫
-
英国前高官被曝策划施压拜登政府,要求继续援乌
-
“美国这项对抗政策,反而让中国获意外之财”
-
美国小行星搜寻望远镜在大气层中烧毁,后续项目已延期一年
-
菲律宾又哼唧上了:船、枪、钱一样没赔,中国已读不回
-
跟中国冷战,与美国热战,欧盟“小可爱们”吃得消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