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如泽:黎信仍在,雷锋去哪儿了?
关键字: 西点学雷锋李竹润黎信雷锋雷锋精神谣言辟谣“在当今中国的新闻界,恐怕很少有人不知道黎信这个名字。”1989年发表在《新疆新闻界》的文章《黎信其人》用这样的开头介绍了一位勤勉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二十多年后,新闻界的小字辈们大概几乎都没有听说过“黎信”。但是2015年新年伊始,“西点学雷锋”事件又让这个笔名重回舆论中心,它在主人正是辟谣者李竹润。“当年可是翻着他的《西方新闻作品选》读的新闻系呢!”,新闻行当里的资深前辈这样告诉我。
成为话题人物的老记者
李竹润目前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任兼职教授。1月4日,老先生(@老李头06)的一条微博激起舆论场里千层浪。
李竹润(@老李头06)微博截图
李先生要辟自己的谣无可厚非,但一上来竖了个“毛左”的靶子,难怪群情滔滔。李先生是老媒体人了,年逾古稀仍赶上了新媒体的大潮,微博上的@老李头06一直颇为活跃,辟谣之余,最常转发和评论的内容就是对毛时代批评。比如,1942年出生的李竹润对“毛时代人民当家做主”的说法表示质疑,“老夫在那个时代长大,从来没有人告诉大家如何当家作主,作为国家主人人民有哪些权 利,怎样实现这些权利。”
李竹润(@老李头06)微博截图
除了没能感受到“人民当家做主”,李竹润对宗教信仰问题也有几分纠结。因为是共产党员而不能有宗教信仰,但生活在除了他都是基督徒的家庭里,李先生对基督教却颇具好感,认为基督教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正能量。所以,当有媒体批评基督徒演员孙海英时,李竹润愤懑得很,甚至得出了“文革并没有结束”的结论。
李竹润(@老李头06)微博截图
孙海英“中国之所以叫神州就是因为有基督神”之类言论经常被当作笑话,但李老先生如此大动肝火地为之维护,不知道值得不值得。
多年前接受采访时,干了一辈子新闻工作的老先生说自己最初并没有想入新闻这个行当。1965年,23岁的李竹润是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班里的高材生。在分配志愿的6个空格里,他全部填上了“教师”,认为这个职业最光荣、最高尚。而今,在新华社工作多年的李先生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兼职任教,也算是完成了自己心愿。而对于高校教师在课堂上言行,李竹润也有自己的一番看法:
李竹润(@老李头06)微博截图
辟谣十余载 一朝上头条
在新华社工作了一辈子,曾经是不少新闻学子榜样的李竹润工作之余一直勤勉治学,在知网论文库,仅是用“黎信”笔名发表的就有至少126篇,其中不乏《浅说文化帝国主义》这样的作品。好像他既反美又反毛时代,也算是很纠结的人格。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李楚悦
-
“法国技术明珠,要被中国摘了” 评论 0不上当,马哈蒂尔反问:美国派军舰,中国能咋办? 评论 142“特朗普摆了所有人一道”,美越贸易协议要黄? 评论 176“还当我们都是没上过学的乡下人?!”非洲人怒了 评论 188万字对话王成录:替代安卓,只是鸿蒙价值的不到5% 评论 145最新闻 Hot
-
“法国技术明珠,要被中国摘了”
-
40%→10%,敏昂莱致信特朗普要求降关税
-
3个月不买美国油 中国“加仓”沙特
-
不上当,马哈蒂尔反问:美国派军舰,中国能咋办?
-
为减少对外依赖,五角大楼决定亲自下场
-
还没来得及查,全美已经一抢而空…
-
特朗普:谈好了,北约出钱买美国武器,送往乌克兰
-
创新高后,比特币成为全球第六大资产
-
会不会带大熊猫回来?澳总理回应
-
日本又炒作:中国军机“异常接近”,距日机仅30米
-
贝森特私下吐槽特朗普:太急躁
-
“特朗普欺人太甚”
-
“不是没想过迁出,但中国完胜啊”
-
澳总理:和中国搞好关系,澳大利亚就有就业
-
“特朗普摆了所有人一道”,美越贸易协议要黄?
-
姜文7年磨一剑,大鹏信心爆棚,暑期到了中国电影会好起来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