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迈入2019,世界处于选择关口
最近基辛格博士访问北京时,我问:“对当前中美关系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中美交往40年关系起起伏伏,折腾之后总能回到正常轨道,如同钟摆效应,现在仍是这样。另一种认为中美关系是范式性的转变。您怎么看?”基辛格话讲得很委婉,但结论清楚:“中美关系回不到从前了。”[全文]
-
从加迪斯《论大战略》看美国后冷战时期的得失
加迪斯希望美国人特别是战略决策者要关注到,一个合理的战略目标须有与之相匹配的能力,而且在执行过程中应根据情势发展不断调整推进战略的方式和手段,必要时甚至要对战略目标进行果断的调整。[全文]
-
中美关系能否从危险的边缘回归?
造成目前中美关系紧张的原因是多元和多样化的。在工业和技术领域围绕新增长动能的竞争是原因之一;动摇了自由民主国家的重大政治力量的变化也带来不安。此外,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基于对不同政治制度的怀疑心态,对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成功疑惧日深。[全文]
-
中美今天的选择决定未来两国关系
对中方来说,美国的麻烦是美国自己的问题,美国国家和社会在分裂和转型压力之下面临严峻挑战,试图拿中国做替罪羊解决不了美国的问题。中国人面对来自美国的混乱声音需要保持淡定,重要的是聚焦自身发展,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全文]
-
如何认识变动中的世界
当美国人说,中国要挑战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时,我们需要先搞明白这个秩序与中国的关系,中国并没有完全进入这个秩序。就好比一座房子,有些房间中国进得去,有些却是进不去的,因而也就谈不上去争夺对这座房子的领导权。[全文]
-
朝核问题和平解决的机遇之窗
中国的作用可以用“锚定”来形容。中国始终是推进和平、反对战争的坚定力量。中方将继续为未来半岛的和解与和平发展发挥积极推动和保障作用。同时,中方也需要为和谈脱轨的可能性做充分准备,继续发挥“锚定”作用,避免形势再次滑向冲突的危险方向。 [全文]
-
世界舞台需要“新剧本”
中国人对于世界权力争斗的态度相当淡定。传递出来的信息是平静而严肃的: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中美合作符合双方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新一代人应能超越传统的大国争霸思维,找到国与国之间相处的新路径。[全文]
-
讲好中国故事,改进国际传播
信息时代,尤其对大国来说,国际传播和国内传播的边界相对模糊起来了,国际上的热点会即时反射到国内,国际政治中的许多故事也恰是源自一些国家的内部事务。这意味着,我们做对内传播要顾及国际影响,开展对外传播也要考虑国内老百姓的感受。[全文]
-
和平解决半岛问题的机会是否会再次被错过?
做出复谈的决定无疑是困难的,但各方应抱有信心,恢复和谈就像重启一辆停放很久的车,起动往往最难,一旦谈起来局面马上就会不同。本届冬奥会期间,美韩决定暂不举行联合军演,事实上出现了“双暂停”的局面,希望美方能抓住这个宝贵的机会,迈出与朝鲜接触的步伐。[全文]
-
傅莹在德媒撰文:在动荡不安的世界中,坚守全球化的正确方向
有人担心中国发展强大了,就会走上争霸的老路。外界希望了解的是,当中国说自己“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是否意味着准备取代美国在世界上发挥“领导作用”?当中国提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是否意味着要对外输出自己的发展模式?[全文]
-
傅莹德国《明镜》刊文:朝核问题还有和平解决的希望吗?
自2006年朝鲜进行第一次核试验以来,联合国安理会已经通过了9个涉议。这些措施使朝鲜陷入极度困难,但并没能阻止其核导计划,反而不断强化其紧迫感。朝核危机升温,成为重大安全挑战。朝核问题还有和平解决的希望吗? [全文]
-
美国坠入自己的地缘政治陷阱,中国该怎么办
在亚太,美国难以摆脱控制海上要冲的地缘战略思维惯性,甚至试图介入海上争议,这令人担心会把局部争议转变为大国地缘战略竞争。一个更加突出的案例是朝鲜半岛。美国正是出于地缘政治思维的考虑,不断错失解决朝核问题的时机,我们正目睹严重的核扩散危机。[全文]
-
全球的变革与中国的角色
一个颇有市场的观点是:美国要从“领导席”上“退出”了,中国将填补“权力真空”成为新的“世界领导者”。美国中意的所谓“世界领导者”地位以“上帝视角”俯瞰世界,背后隐含着的是霸权国争取权力最大化的信条。这种范式不符合中国的外交哲学和外交实践。[全文]
-
G20峰会上 中美能走好这三步吗?
美国缺乏与“非敌非友”大国友善相处的经验,而中国也没有以世界大国的身份与世界超级大国互动的历史体验。中美秩序观并非完全对立,对世界总体和平与发展的需求和对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主义的需求是双方的交叠面。长远看,如果中美需要在共识基础上最终搭建一个能见容于各方和全面包容各方利益的共同秩序屋顶。[全文]
-
南海仲裁,中国为什么说不
中国反对南海仲裁案,具有坚实的国际法理基础,这样做不但维护了国家利益,而且保护了国际海事秩序的完整性与合法性。[全文]
-
傅莹: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从未完全接纳中国
7月6日,傅莹应邀在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RIIA)发表题为《失序与秩序再构建》的演讲(全文附后),从亚太的角度谈对秩序的看法。在谈到南海问题时,傅莹表示,中国在南海的目标首先是维护主权权益。中国人民和政府始终对涉及领土主权完整的问题高度敏感,绝不会允许再丢失哪怕是寸土。傅莹强调,但是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从未完全接纳中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