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政治人物形象塑造的百年历史
关键字: 美国大选罗斯福摆拍媒体形象塑造舆论自从西奥多·罗斯福(观察者网注:任期从1901年至1908年,美国第26任总统)时代开始,总统们就开始利用摆拍摄影、公众演讲和民意调查这些舆论工具来实现自己的最大目的。
随着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在2月正式拉开帷幕,选战日益激烈,唯一可以把左右两派团结在一起的,是他们共同的抱怨:我们的政治程序过于单薄肤浅,政客们照本宣科,幕后操作大行其道。如此这般,也就不难理解像唐纳德·特朗普、伯尼·桑德斯这样的政治门外汉为何会异军突起了。
我们都抱怨如下现象:民意调查机构和焦点小组为政策进行舆论试水,政客们的写作班子不断制造各种口号和妙语段子,政治人物不放过任何出镜的机会,处处刻意摆拍,上面这些“形象塑造”现象简直令人窒息。有没有配得我们尊敬的、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家呢?我们只能在历史中寻找了:我们有壮志勃发的西奥多·罗斯福、朴实无华的卡尔文·库利奇、乐观自信的富兰克林·罗斯福、讲话从不念稿的哈里·杜鲁门,还有平凡敦厚的德怀特·艾森豪威尔。
但不要误会,泛滥成灾、备受指责的舆论操控并非今日才出现,而是有一个多世纪的悠久历史了。实际上,我们总是谴责现在的政客过于关注如何塑造形象、打磨词句,却不知上面那些备受尊敬的总统们才是这套政治操纵手法的“开山祖师”。
自从西奥多·罗斯福时代起,总统参选人们就开始一切唯选票是从,他们开始学会取悦选民,改善方式和技巧,我们将政治家的这种行为称为“形象塑造”。这种舆论操控已经成为美国政治的有机组成部分,虽然它远称不上什么正面现象,但在分析美国领袖们标志性的成就时,舆论操控的贡献已经不可或缺。
下面举个例子,让我们看看总统的新闻发布会,这在今天的人们看来已经习以为常,但这种安排却始于一种精心设计的政治策略。
1901年,西奥多·罗斯福当选总统,这位喜欢出现在聚光灯下的总统意识到媒体行业正在转型。报纸曾只面向认同该报编辑部评论的少数高端读者,但新出现的大众化都市日报已经拥有数百万读者,他们对新闻有着强烈需求。他认识到自己不但可以制造新闻,而且可以制造有利于自己的新闻。
罗斯福总统一直在尽力与媒体保持良好关系。他跟媒体人交朋友,关心他们的家庭,甚至在写给他们的私人信件中也充满溢美之词。但是,他与媒体打交道最主要的方式还是通过新闻发布会,当时的人们还用法语词séances称呼这种“会议”。
总是壮志勃发的样子,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在纹身
一般在下午,罗斯福总统会请几位记者跟他一起去办公室旁边的一个小房间。在那里,财政部的新闻官会一边给总统刮脸,一边向他汇报一些政治事务、问题对策以及外面的一些传言。这位情绪化的总统经常会猛地从椅子上坐起来,带着满脸的泡沫,教训起那个新闻官来,而这位新闻官一个字都说不出来,更别提发问了。一心想搞个大新闻的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他是总统的常客)会静静听总统说下去,直到理发师的刮胡刀移到嘴边,让总统不得不闭上嘴。这时,他就会借机抛出自己的问题,而总统不得不听理发师的话:“总统先生,别动!”
罗斯福的继任者们将这种与记者见面的方式制度化了,只是取消了其中的刮脸环节。威廉·霍华德·塔夫脱与西奥多·罗斯福相比,虽然与新闻界有所疏远,但也偶尔会举行记者会;而伍德罗·威尔逊会给每个有记者证的人敞开大门。很快,大家都认为新闻媒体已经是美国民主制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在上世纪20年代之前,总统为了宣传自己的执政理念到全国各处演讲,每次日常行程都由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进行报道,这意味着总统演讲次数大大增加。
对于罗斯福和威尔逊来说,写演讲稿不是难事(威尔逊甚至在办公桌上放了一架打字机),但对沃伦·哈丁来说却并非如此(任期1921至1923年,关于这位美国第29位总统,20年代期间美国知识生活的中心人物、《美国语言》的作者门肯曾直言,“哈丁总统的演讲风格让我想到了吸满了水的海绵、挂在晾衣绳上的旧衣服、馊了的豆汤、校园里的啦啦队以及深夜里狂躁的狗叫声”)。所以哈丁转而向艾奥瓦州报人贾德森·维尔利华求助,后者也因此成为白宫的第一位御用写手(虽然当时白宫并没有正式设置这个职位)。
沃伦·哈丁总统,帅气英俊,以打牌、喝酒、追求姑娘而闻名
这位长着圆脸盘、塌鼻子、弓形眉毛的维尔利华入行文字工作是在《苏城日报》和《德梅因纪事报》。进入华盛顿媒体圈子之后,他从1906年开始参加罗斯福总统的“会议”。1920年,他加入了哈丁的总统竞选团队。选举结束后,他代表哈丁总统出席美国国会并向总统通报大家的意见。
但维尔利华的核心工作仍然是写演讲稿。哈丁总统本人撰写了主要的讲稿,包括那篇夸夸其谈的就职演说。但大多数日常讲话,都是由维尔利华捉刀代笔的。哈丁总统全国到处宣传政策时,维尔利华就坐在随行的秘书用车里。
维尔利华并没有留下什么足以传世的不朽文字(其实“国父”这个词也不是维尔利华所创,很多人认为是哈丁总统担任参议员时创造了这个词)。但是,甚至尖酸的门肯也承认维尔利华的价值,他认为维尔利华“知道如何让文字简洁而优美,而且还不失幽默感”。哈丁总统的继任者们也沿袭了这一传统,请一班“笔杆子”来让自己的发言尽善尽美。今天,更是没有政客不依赖写手的了。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马力
-
中美俄高层一周内密集互动,释放哪些信号? 评论 157来了!22条措施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评论 87乌放话“对薄公堂”,欧盟考虑为三国辩护 评论 137俄维和部队副司令等遇袭身亡,阿塞拜疆总统向普京致歉 评论 218最新闻 Hot
-
中美俄高层一周内密集互动,释放哪些信号?
-
学起乌克兰,俄罗斯鼓励民众用APP报告来袭无人机
-
涉及在华芯片生产,韩国要求美国解决问题
-
刚果(金)驻以色列大使馆将迁往耶路撒冷
-
来了!22条措施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
92岁默多克卸任福克斯和新闻集团董事长,长子接班
-
是否会公布证据?特鲁多回应
-
乌放话“对薄公堂”,欧盟考虑为三国辩护
-
波乌闹掰,立陶宛凑了上来
-
驻日大使反华“用力过猛”,白宫坐不住了
-
CNN主持人涉华议题“挖坑”,澳外长不跟
-
禁用华为、中兴?德国运营商不干了
-
“南方国家已厌倦听我们说教,再不改变就麻烦了”
-
英国宣布推迟!“不会以让英国人破产来拯救地球”
-
岸田在美就对华关系表态
-
德企巨头顶住政府施压,“中国市场事关生死存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