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算好这本“账”,建设美丽中国
最后更新: 2021-05-19 12:30:16△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边生态环境质量仍然很差,这样人民不会认可,也经不起历史检验。”
三年前的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意义深远。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系人民福祉,更关乎民族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如何算好“生态账”?一次次地方考察中,习近平给出了清晰的回答。
2020年4月20日,秦岭,习近平总书记陕西考察第一站来到这里。
站在海拔1700米的月亮垭,远眺秦岭牛背梁主峰,习近平用两个“决不能”对秦岭生态保护提出严格要求——
“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履行好职责,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决不能重蹈覆辙,决不能在历史上留下骂名。”
△2020年5月15日,陕西西安秦岭终南山的青山蓝天。(图/视觉中国)
在这里,总书记特别强调,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
3天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再次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极端重要性——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最重要的决策之一,也是党的执政宗旨、执政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
呵护好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就是我们每个人心中必须树牢的“国之大者”之一。
“在人类发展史上特别是工业化进程中,曾发生过大量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事件,酿成惨痛教训。马克思在研究这一问题时,曾列举了波斯、美索不达米亚、希腊等由于砍伐树木而导致土地荒芜的事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述生态环境变化对文明兴衰演替的影响。
2016年8月24日,青海考察结束时,习近平语重心长地说——
“据史料记载,丝绸之路、河西走廊一带曾经水草丰茂。由于毁林开荒、乱砍滥伐,致使这些地方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据反映,三江源地区有的县,三十多年前水草丰美,但由于人口超载、过度放牧、开山挖矿等原因,虽然获得过经济超速增长,但随之而来的是湖泊锐减、草场退化、沙化加剧、鼠害泛滥,最终牛羊无草可吃。”
讲到这里,习近平深有感触:“古今中外的这些深刻教训,一定要认真吸取,不能再在我们手上重犯!”
△2021年1月13日,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藏羚羊。(图/视觉中国)
为什么要盯住生态环境问题不放?2017年5月26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说——
“是因为如果不抓紧、不紧抓,任凭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不断产生,我们就难以从根本上扭转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就是对中华民族和子孙后代不负责任。”
为子孙后代计,为长远发展谋,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是一笔长远账。
2020年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江苏扬州城南的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考察调研。
扬州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然而古运河两岸也曾一度因水而困。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运河三湾区域聚集了大量农药厂、制药厂、染化厂等企业,环境污染严重。如今,这里不仅依托古运河遗址布局了非遗街区,还有文创产业区、科创产业区,大运河博物馆也即将开馆,经济的转型升级、文化的保护传承、生态的保护修复,在这里产生了叠加效应。
△2019年6月10日,江苏扬州,航拍运河三湾风景区绿意盎然,美不胜收。(图/视觉中国)
总书记对扬州的这一做法表示肯定:“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方面。”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系经济社会发展,也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活幸福。
“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必须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生态环境系统是一个复杂庞大、各元素相互交织的整体系统。我们要按照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从而达到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的目标。
“这次来,我最关注的就是你们甲天下的山水。什么能比得上这里的生态好?保护好桂林山水,是你们的首要责任。”
2021年4月25日,正在广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漓江。在桂林市阳朔县漓江杨堤码头,习近平听取了漓江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保护等情况汇报。
近年来,桂林市大力推进漓江“治乱、治水、治山、治本”,全面清理整治采石场、非法采砂、住家船及网箱养鱼等,实施漓江补水、污水治理、护林改造等工程,漓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流域森林覆盖率超过80%,干流水质常年保持Ⅱ类标准。
△2018年10月28日,广西阳朔,漓江打渔翁打起阵阵水花。(图/视觉中国)
“还有非法采石的吗?”总书记特别问道。
“现在没有了。”
“最糟糕的就是采石。毁掉一座山就永远少了这样一座山。全中国、全世界就这么个宝贝,千万不要破坏。”总书记强调。
去年5月在太原首次提出“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今年2月5日,在贵州考察提出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科学推进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今年4月桂林考察看漓江的“治乱、治水、治山、治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都是综合治理,算好生态环境保护的这本“综合账”。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使老百姓享有惬意生活休闲空间”……三年前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铿锵。
保护生态环境,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我们当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标签 习近平- 原标题:算好这本“账”,建设美丽中国
- 责任编辑: 张致远 
-
洱海坠机4名牺牲救援人员评为烈士
2021-05-15 18:58 -
长沙:网红城市中的“顶流”
2021-05-11 15:40 中国品牌日 -
“国家第一、偶像第二”,中国粉丝影响全球对华舆论
2021-05-10 20:00 外媒看中国 -
瞬时6.1万人,累计42万人次!上海外滩客流创历史同期纪录
2021-05-01 23:23 节日谈 -
五一首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830万人次
2021-05-01 15:31 节日谈 -
世界首具!波兰研究人员宣布发现怀孕木乃伊
2021-04-30 15:04 考古 -
中国视协:社会不会为“无德”艺人提供发声露脸机会
2021-04-29 19:40 中国电视剧 -
郑爽涉嫌签订“阴阳合同”,两部门启动调查
2021-04-28 18:52 中国电视剧 -
镜观·领航丨跟着总书记的“红色足迹” 鉴往知来
2021-04-26 15:46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为什么以前的主旋律剧不感染人?”
2021-04-25 15:21 建党百年 -
探源中华文明,大型考古题材!纪录片《何以中国》正式启动
2021-04-23 21:17 考古 -
中国现代文学馆原馆长、老舍之子舒乙逝世,享年86岁
2021-04-21 22:14 -
李强今天会见这家知名外企行政总裁,欢迎把上海作为投资兴业首选地持续深耕!
2021-04-19 21:46 上海观察 -
林毅夫:发展中国家文科生多原因在于文科教育成本相对较低
2021-04-19 09:38 中西教育 -
专访| 这才是真正的“大女主”戏
2021-04-17 08:47 人间正道·中共建党100周年 -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含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等
2021-04-13 12:24 考古 -
教育部:戏说党史、国史、军史读物不能进校园
2021-04-02 15:20 中西教育 -
涉嫌抄袭,王筱丽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暂停会员会籍
2021-03-30 20:09 -
全球连线:重磅微视频|福建:习近平的“第二故乡”
2021-03-28 22:49 新时代之声
相关推荐 -
“商飞进军越南有了新进展” 评论 30都要“吞并”盟国了,美国还有脸说教中国?他这么回 评论 109特朗普的下一个目标?“英国几乎一夜变卦” 评论 63他又污蔑:不出10年,我们看啥电影,都要中国决定 评论 421面对200多页问题,他“哑巴”了 评论 171最新闻 Hot
-
“商飞进军越南有了新进展”
-
“如果无法使用枪,也要用刀阻止”
-
中国将世界最强大的无线通信协议送入太空,“从毫秒级缩短至微秒级”
-
“我们一提独立,丹麦就恐吓威胁,实现独立可能得3年”
-
“中美俄后,印度成为第四个”
-
泰缅边界交火,“击毙4人,缴获超一吨冰毒”
-
有转机?
-
马斯克的对手来了,贝索斯的“新格伦”火箭首次发射
-
真盯上小红书了…
-
美国要下手了,国内船企高管:并不过分担心
-
“我们之所以对中国现状有意见,就是因为我们居心不良”
-
都要“吞并”盟国了,美国还有脸说教中国?他这么回
-
特朗普的下一个目标?“英国几乎一夜变卦”
-
彭斯、黑利、博尔顿……特朗普:和他们有关的都进黑名单
-
CIA候任局长递上“投名状”:China!
-
南非政府断粮断水强迫非法矿工出井,已发现78具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