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窦农:在海拔3700米的藏族村庄,我犯了一个戴“有色眼镜”错误
西藏的精神现代化之路——“四讲四爱”活动掠影
关键字: 西藏四讲四爱【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窦农】
【第一篇:当年18军修川藏线牺牲最大路段,现在挖出世界最高公路隧道】
8月11日凌晨,10个小时的车程后,我们抵达了有“西藏江南”之称的林芝,在市里入住。
当天,我们初步了解了林芝市的基本情况,在翻阅接下来的采访行程方案时,我看到了这样一段:前往康玛村现场参观学习,1名群众代表“党的恩情怎么报”演讲等活动。
“这个宣传方式”,我在心里微微吐槽,“会不会太‘简单粗暴’了一些啊?”
路有所思
12日一早,带着一丝疑问,我和“全国网络媒体西藏行”的同伴们踏上了前往朗县金东乡康玛村的路——真的是漫漫长路。
这个村子海拔3700米,在林芝境内算是高海拔了,我们的计划车程是3.5小时。
一路上,先是省道,看着车窗边不断闪过的崇山峻岭、河流峡谷、电线塔、建设中的公路铁路隧道、高架桥,我的心里盘算着在这边修建基础设施成本是内地的几倍。因为前天在米拉山隧道的经历,我们对这边修路造桥的辛苦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
从林芝市区到朗县的公路,路边山上是电线塔。观察者网图。
这一路上我也想起了几年前乘坐汽车穿越秦岭的经历。当时,从西安到成都的高速公路全程贯通还没多久,在穿越秦岭的时候,一路上也是桥隧相连,路边也是相似的情景。那是历史上第一次从汉中到成都直线相连,以往都是从宝鸡沿着宝成线南下。
“要想富,先修路”,并不是一句玩笑话,尤其是在中西部一些贫困地区,改一条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
我查询年初西藏区人代会上公布的2016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得知,去年西藏获得的中央转移支付达 1291.8亿元,仅这一项就占全区公共预算的74.6%。而这个数字,大致相当于东部中部的青岛、长沙等城市一年的财政收入。
虽然西藏的人口只有320多万,不及东部一个稍大的地级市,但西藏却有12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1/8,而且西藏作为国家安全的屏障和中华水塔,这个转移支付数字绝不能说多。
到了乡镇之后,我们的车速有所下降,因为路况变了,从柏油路、水泥路变成了沙土路、泥土路。而且因为昨天刚下过雨的缘故,不时还能看到小的泥石流的痕迹。
一些泥土路因为下雨形成了许多水坑,汽车颠簸的时候,我们几位记者吐槽说这路好差啊。坐在前面的西藏网信办的一位处长回头告诉我们,这已经算是好的了,墨脱的路况才真叫差,20公里的时速已经算快的,这些日子因为下雨,路已经断了。
墨脱县是中国2000多个县当中最后一个通公路的,2013年1月,在墨脱简易道路的基础上整治改建的扎墨公路正式通车。
在我的印象中,滇藏公路等一些路段的通行能力也只有20公里每小时,我也问了一下驾驶员师傅我们的车速,师傅说我们现在有40公里。哦,那还真是不慢了,但这个路况真的跟东部没法比。
抵达村子前的最后一段难走的是盘山公路,我在数了十几道弯之后就放弃了,因为旁边是雅鲁藏布江某条支流的峡谷,而且道路没有护栏,虽然知道驾驶员师傅是“老司机”,我还是没来由的担心会不会掉下去——请原谅我的胆小,眼看着峡谷越来越深的感觉是以前从没有过的。
在朗县前往另外一个乡镇的路上,我们下乡经常要走类似的路。西藏网信办图。
突然之间,我有点儿理解为什么西藏要开展这个“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了。
“四讲四爱”指的是“讲党恩爱核心、讲团结爱祖国、讲贡献爱家园、讲文明爱生活”,是西藏自治区党委为喜迎十九大,在全区面向农牧民群众、青少年学生和寺庙僧尼展开的一项重要活动。
结合这些年来我经手过的西藏新闻,想想也能够理解,明明是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一个个大山上、老林中的藏族村庄通路、通水、通电、通网,实施了安居工程,完善了社会保障,却有人被达赖分裂集团吸引。西藏各级党和政府的内心OS一定是这样的: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是我,是我先,明明都是我先……
一叶障目
十一点半多一些,我们跟随林芝市和各个县的干部来到康玛村的村委会大院,几乎全村的村民穿着民族盛装在等待我们。
作为行政村的康玛村由两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72户189人。这里真的是山村——在山上,附近的情况也是类似,隔了好几个山头才有一个村子,为了一个村子,全套的基础设施都要再建一遍。
如今,康玛村的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沙石路通了,村民房屋改造率达到95%以上,全村实现自来水入户、通电率100%。
“大伙儿的钱包鼓了,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康玛村党支部书记加措告诉我们,这些变化都得利于党和国家给的惠民政策。从2012年到2016年,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从3000元左右增长到了8000-9000元。村民全部参加了“新农合”。
我们当天的采访行程和林芝市“过好今生最幸福”县域现场参观学习暨“四讲四爱”典型经验交流活动是重合的。
这里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当市县干部到屋子里听取驻村工作队汇报“四讲四爱”和党建情况时,一些村民就在院子里继续坐等。天空又下起了雨,我在屋外拍了几张村里的宣传贴画后,看到一屋子坐着的领导,突然“正义感”爆棚,在媒体团的群里发问:我们就让藏胞这么在雨中淋着? 这个活动也太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了吧?
不过,雨中的群众似乎对这样的天气早已习惯,有几位家长给小孩子打起了伞,而半大的几个小学生也都安稳地坐在那里。我们几位记者分别和大家聊了聊生活和学习,小朋友们要到乡里的小学,寄宿在那里。学费、校服、餐饮等是政府全包,有干部说现在家长已经越来越认同孩子上学的重要性了。这是当然是一件好事,要知道,我前年在日喀则的采访时候,有的县教育系统干部还感叹很多家长让孩子上完初中就不上了,需要上门反复做工作。
康玛村的村民和小学生在接受采访,小朋友们很乐于谈自己的梦想,他们也许就是未来的老师、警察、舞蹈家。观察者网图。
过了一阵子,同车的那位处长在群里向我解释:“X老师,刚给群众说了,他们不离开。而且集体活动老百姓特别积极,你不组织,他们自己都要围拢过来。”她说,自己在驻村时有深切感受。只要有车子、有陌生人来,周围的牧民全来了。
我也冷静下来,稍微想了一下,收回了我简单粗暴的批评。这的确跟以前我在农村时,冒着雨看婚礼是一样去的道理,也算是丰富生活的一种形式。以及看到干部出来观看汇报和表演也没有打伞,我知道,我犯了一个带“有色眼镜看人”的错误,结论下得太简单了。朗县的宣传部长也对我说,这是我们这里干部们下乡的常态,雨是一阵一阵的,大家也都不在乎。
在村委会大院里,村支书加措作了“党的恩情怎么报”主题演讲,随后村民表演了自编自演的情景剧《党的恩情洒康玛》。
这则情景剧是根据康玛村格桑德吉等三位老人的叙述,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再现了农奴索朗帕加(花名)一家从旧西藏的血泪生活到新社会当家做主的巨变。
我不知道在座的小朋友们能不能理解这个情景剧里的政治含义,但是当演到到金珠玛米(解放军)来救人的时候,我回头看了一眼,分明看到几位小朋友的眼角泛着泪光,还有一位用袖子擦了一下眼睛。
康玛村村民表演情景剧《党的恩情洒康玛》。观察者网图。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梁福龙
-
参众两院两党对立严重,美国政府“关门”成定局? 评论 10“进校园”争议背后,预制菜被“妖魔化”了吗? 评论 435几十年来首次,以色列和沙特开启“里程碑”式访问 评论 105国家统计局:8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实现由降转增 评论 97中方表达强烈不满后,他辩称:有“足够初步证据” 评论 305最新闻 Hot
-
韩媒担心:这样下去中国游客也不来了…
-
中方表达强烈不满后,他辩称:有“足够初步证据”
-
几十年来首次,以色列和沙特开启“里程碑”式访问
-
克宫:和其他西方武器一样,美国坦克也会燃烧
-
拜登老是摔,怎么办?策略竟是换鞋穿,少走路…
-
绍伊古:9月歼敌1万7 将在25年实现行动目标
-
宁德时代迎面撞上美国政治风险
-
“展现中国技术自给自足雄心,华为又给苹果压力了”
-
美越F-16军售大单能成吗?对中俄有何影响?
-
“正讨论建立对华热线”
-
以牙还牙?俄罗斯宣布通缉
-
“到2027年,法国将生产至少100万辆电动汽车”
-
“中国伟大又谦逊,感谢中国网友关心”
-
古巴驻美使馆遭恐袭?白宫回应
-
愈演愈烈!加拿大摊上事了
-
“今天堵汽车、明天堵化工,每一步都让世界更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