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反咬一口起诉中国,我们要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
我们认为合理的事情,有时不一定会被世贸组织认定“合法”。我们所能做的、且必须做的就是做好应诉,尤其是举证。但打好法律战,还远远不够。即便赢了官司,也只能证明中国有关进口限制措施的合法性。这会对日本政府产生一定压力,但不太可能迫使其关上排污的阀门。[全文]
-
在华盛顿的字典里,“竞争”几乎就是“冷战“的代名词
我们提出中美合作可以双赢,但美国人似乎理解不了。在西方文化里,只能是你赢我输或者你输我赢。因此,白宫寻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不能简单地看成是中国的胜利,它体现的也许只是拜登政府策略的调整。对于白宫的承诺,必须大打折扣。[全文]
-
当西方讨论中俄是否“同等待遇”时,说明已经在动歪心思
英国最新一期《经济学人》刊登了一篇采访,问题是“如果中国武统台湾,西方会不会像对俄罗斯那样对待中国?”专家们众说纷纭,但其实这些专家的看法并不重要,讨论中俄“同等待遇”这个问题本身就反映出西方已经有人在动这个歪心思。[全文]
-
WTO改革不力就让中国担责?西方这节奏带的……
积极参与贸易规则的制定是不够的, 更重要的是当规则制定的引领者。中国必须提出自己的贸易规则,而不是仅仅在美欧日炮制的规则上讨价还价。化被动为主动,有效参与全球贸易规则的重构,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真正占有一席之地。[全文]
-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就是一个政府各自表态?
美国寻求同中国对话,是否意味着向中国抛出橄榄枝?戴琪试探性地提出与中方对话,一是要检查中国执行中美经贸协议的情况,二是要向中国提出“更广泛的政策关注”。可见,她的目的不是寻求合作,而是想对中国施压发难。[全文]
-
再搞意识形态斗争,就是与全世界发展中国家作对
把美中之间的竞争说成是民主与专制之间的竞争,也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即美国定义的发展中世界的民主国家与美国几乎没有什么共同之处。美国和贫穷的民主国家远不是在同一条船上,而是处于对立面,在重要问题上经常发生冲突。[全文]
-
关于世卫认证,中国疫苗为何会“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国际疫苗互认面临着尴尬困境,一是各国立场不一,二是世卫态度并不积极,三是疫苗护照可能带来新的不平等。其实,疫苗护照的关键是疫苗互认,互认的技术性问题比较容易解决,但在互认过程中掺杂政治因素的可能性很大。而且如果没有世卫牵头,疫苗护照也很难做到多边。[全文]
-
中国给足欧盟里子,西方政客却“大谈政治”
中欧全面投资协定是欧盟梦寐以求的。中方在谈判中充分回应欧盟诉求,给足欧盟里子。协定的开放水平大大超过中国现有的所有双边自贸协定,欧盟凭此可以比其它发达国家获得先发优势。有人说欧盟对华制裁是做给美国人看的,欧洲工商界将阻止政治家的狭隘举动,但很多时候商业利益对政治进程并不具有决定性作用。[全文]
-
英国会不会有一丝丝后悔?
英国脱欧后,成了局外人,连蹭热点的机会也没了。过去半年,英国对华政策发生了重大调整,对中国持有更大的怀疑和敌视,禁用华为5G,干涉香港和新疆等重大问题,同中国闹得很僵。这样的政治氛围,中英谈自贸协议,显然不合时宜。[全文]
-
英国禁华为只是冰山一角,但充当美国马前卒又有些不甘心
华为5G在英国被禁并不是孤立事件,最近英国政客又盯上中广核。英国议会下院提出建议,要求在英投资、运营核电项目的中企在英国上市,董事长和CEO必须通过英政府审查,由英国公民担任,英政府在该公司必须拥有“金股”。这就是想让中广核在英核电项目“胎死腹中”。[全文]
-
嘴上喊着退群,为何世贸总干事一说辞职就来劲儿?
美国其实非常看重总干事的遴选,它将新干事遴选视为夺回世贸组织议程主导权的契机,希望自己可心的人占据这一重要位子。莱特希泽第一时间明确表示,美国期待参与总干事的遴选过程, 摆出群主架势,完全不像一个准备退群的成员。[全文]
-
发达国家转向经济主权,全球供应链“能屈能伸”吗
疫情之后,最可能发生的是全球供应链格局被打散,取而代之的是区域供应体系。有学者认为,全球有可能出现北美、欧洲和亚洲三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供应体系,亚洲供应体系可能以中日韩为中心,以“10+3”为依托。[全文]
-
得有多焦虑,才要满世界贩卖“中国问责论”
“中国问责论” 并非有些人所说的口水战,无关紧要;它是美国政府精心策划、用心险恶的”公关行动,是美国在遏制中国崛起的战役中开辟的新战场,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而且应该看到,经过美国政府和西方舆论轰炸,“中国问责论”已经影响了许多西方人的认知。[全文]
-
疫情之下西方翻起G7老黄历,该好好回想2008了
2008年金融危机催生G20,世界主要国家利用这一国际合作新平台,进行有效的宏观政策协调,成功遏制危机蔓延。但在这次全球公共卫生灾难面前,西方国家却对G20视而不见,转而拥抱G7。但事实上,由于与会国家缺乏全球代表性,措施的有效性会大打折扣。[全文]
-
英国、欧盟对华为5G松口,会牵制美国的脱钩计划吗
英国的这个决定有可能产生示范效应,就像当年英国加入亚投行,一花引来万花香。目前,除了极个别死心塌地的美国盟友之外,德国、西班牙、奥地利都有意向华为开放5G市场。在英国做出决定的第二天,欧盟发表5G安全指南,明确表示不建议成员国禁止任何公司参与5G建设。这实际上为华为开了绿灯。[全文]
-
中国为何不愿见到英国脱欧
去年十月,英国商界朋友同我谈到大选时,对英国前途非常担心,预感英国很可能要经历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当大选结果显示保守党获胜,英镑和股市双双飙升。但几天后,英镑汇率又回到大选前的水平。市场的籍慰昙花一现,很快让位于“经济悬崖”这一新的不确定。顺利脱欧,只是麻烦的开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