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在崩溃?三类变化,两条证据,一点启示
长期以来,中国人对美国存在着浪漫主义的想象。人们往往抽取出美国的积极面,比如民众的善良、社会的有序、经济的增长、种族的和谐、国家的崛起等等,将原因与内核都归于民主的变量。现在,民主在衰老,美国在退步。“美国反对美国”状态变得更加恶劣。[全文]
-
特朗普在走钢丝,中国是其手中伞,脚下是鳄鱼潭
我曾找过几位美国学者,希望能够一起倡议,但未果。信写出来,想登在美国智库的网站上,也被婉拒。我找了几家美国主流媒体负责人,仅有一家说考虑,但最后也婉拒。此后,我找了《外交学人》,总编辑蒂耶兹很爽快地答应。[全文]
-
疫情导致全球化休克,谁能起死回生
现在看来,一些中小企业因此次全球化休克而破产是肯定的。按市场的一般规律,在缺乏流动资金时,30%的中小企业撑不过一个月,85%中小企业撑不过三个月。可以预见,休克复苏后的全球化,将出现更严重的马太效应,富则更富,强则更强。[全文]
-
2020年,中国必须打赢这五场战役!
几天前,波黑前总理兹拉特科•拉古姆季亚发了一段视频给我,其中有一句话令我感动:“新冠病毒肆虐下,中国是全球保卫人类的第一道防线。”正是这种决策部署,使疫情被控制在目前相对可预见的进程中。不过,中国困难期恐怕还会持续,更多的战斗还在后头。[全文]
-
美伊战争即将打响?恐怕不是大家想的那样
在伊朗的每一个小时,我都用小本子记下观察到的细节,各种关联式也在脑海中生成:引进西方文化≠向往西方体制,对政府表达不满≠反对现存体制,反对体制者≠伊朗主流。这些复杂的不等号,美国人似乎并不懂。[全文]
-
七年之痒?中国智库业呼唤三场新革命
用新型智库“七年之痒”的说法,并不是否定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成绩,恰恰相反,是在充分肯定过去七年来取得相当不容易的进展。智库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工程,也不是决出你赢我输的竞赛,将伴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民族复兴的始终。 [全文]
-
对美国资本而言,中国市场的魅力胜过总统的权力
中国市场的魅力源于70年来中国飞速发展的财富累积。目前,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中产阶层群体与最强的消费能力。“投资用脚投票”的华丽数据与鲜活事例,映衬了中国市场的魔力是任何势力都阻拦不了的。[全文]
-
津巴布韦,一个被西方妖魔化的国度
提起津巴布韦,许多中国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贫穷、落后,笔者上个月走访该国多家学校、企业与相关机构,与数十位当地民众交流探讨, 先前许多印象被颠覆,再次感受到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后殖民主义时代被西方媒体妖魔化的境遇与渴求发展的心境。 [全文]
-
摩擦最激烈时,中美仍有十大合作没有崩塌
一年半来,中美经贸摩擦曲折反复,长此以往,全球经济必然会面临衰退风险。唯有中美双方相向而行,选择合作,才能让世界经济力压阴云。好在即使在摩擦最激烈时,中美两国仍有至少十个合作领域的总体基础并没有崩塌,有的还有加强之势。[全文]
-
“你讲得很有意思,但有点像中共宣传”
从传播素材角度看,中国故事应突出更多“去政治化”的内容,在文化、金融、教育、科技、环境等多个方面,构筑一个更为立体的中国形象。中国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精彩的故事发生,只要展现一个丰富多彩的国家,本身就是成功、稳健制度的最好证明。 [全文]
-
被取消赴美签证后,美国驻华大使馆给我送来月饼
今年中秋节,我收到了一份特殊礼物:美国驻华大使馆的三盒月饼。我与全院同事分享了这份美味点心,也由衷感谢送出礼品的这位美国资深外交官。过去几个月,我们之间有激烈斗争,也因斗争而成为朋友。斗争源起于今年春季美国使馆没有任何理由地取消了我的赴美签证。[全文]
-
中美贸易“持久战”,中国人的斗志被激发
在全球最大手机代工企业之一的华勤通讯,某高管表示,5G时代,美国技术不占有优势,肯定打垮不了中国企业,而手机企业有不少替代方案。在深圳大疆、深圳海能达等企业,笔者同样听到了不少企业界人士的坚定信心。[全文]
-
美国还重要吗?
去年,在伊斯坦布尔的一次研讨会上,当涉及讨论中东下一步走向与美国角色时,一位学者对美国代表说,中东要发展,最好的方式就是美国离开。在当今世界,美国还重要吗?[全文]
-
破7之后,我们为什么还对人民币有信心?
我们能够用扩张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方法来挽救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来注入流动性重新启动交易,来挽回投资人信心使市场尽快筑底。我们这样做并不会引发货币贬值,这是因为我们拥有了完整的货币主权。[全文]
-
最近,一位来访的美国现任外交官私下这样对我说……
对所有民众而言,需要重拾为中华振兴而奋斗的精神,不必因美国压制就“逢美必反”,也不必因经济下行压力就放弃希望。事实上,美国仍是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在“体”层面打破对美国体制、经验与形象的迷信,在“用”的层面更多参考美国的优点。[全文]
-
今天的俄罗斯精英如何看待中国?
去年3月底,在俄罗斯科学院大报告厅举行的莫斯科经济论坛,笔者在开幕式上发言。原本担心,这么高调的话语会引起一向高傲的俄罗斯精英的反弹,没想到茶歇期间数十位俄听众当面点赞,不少人认为俄罗斯应借鉴、学习中国经验。[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