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军评:俄乌还能再打几个巴赫穆特
笔者在去年9月的军评中曾质问过一个问题:俄罗斯为了这场战争打算牺牲多少人?当时,笔者认为如果回答不好,俄方恐怕很难改善目前的战场局势。如今该问题已被那些挥舞黑旗的斯拉夫士兵回答了。巴赫穆特展示了俄军的战斗决心,但普里戈津的抱怨也说明一件事:这种伤亡是不可持续的。[全文]
-
一周军评:台军的“最后法宝”,是靠动员兵对抗箱火营
一名自称台军“海侦部一中队”雷达一兵的士兵,在“靠北长官2023”PO文指称,台军对外发布的“共军动态都是造假”,台军官兵松懈,无法掌握真实“敌情”,连“共舰”进入台湾本岛24海里内都掌握不到,如何能对解放军严密监控。虽然台当局很快辟谣,但也说明其发布信息的可信度越来越低。[全文]
-
一周军评:用斗争求团结的伊朗,接下来怎么走?
伊朗是一个工业国,工业国的特点就是只要有平台就能改进出越来越先进的型号。苏-35战机只是一个开始,伊朗获得的整系统、关键子系统也会越来越多。随着伊朗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弥补了海空军平台上的短板,未来将在中东地区拥有越来越大的军事话语权。[全文]
-
一周军评:俄罗斯会在乌克兰发动周年攻势吗?
俄军在经历2022年最后一个季度的被动以后,终于开始转守为攻,乌克兰战场的新形势也朝着不利于乌克兰的方向发展。在俄军近期啃下多个乌军据点以后,不管是乌方还是西方都发出了“俄军将要全面发动大反攻”的舆论声势,大有一种“去年2·24重演”的阵仗。[全文]
-
一周军评:人民军队的辞旧迎新
今年是农历新年前的最后一周,辞旧迎新之际全军各个单位也纷纷按照惯例登上军事报道向全国人民拜年,而其中一些部队在装备和编制上的变化能让我们看见人民军队在过去一年经历的新一轮变革。与此同时在依旧激烈的俄乌战场,俄军在经历一个季度的被动以后终于开始转守为攻。[全文]
-
一周军评:2022年,美国军火商赚了多少钱?
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了总额高达8580亿美元的国防授权法案,比去年更是高出了780亿美元——换言之,仅仅比去年多出来的部分,就是美国今年援乌装备总价格的两倍还多。根据美军军费经验比例,这其中至少一半的钱将落入军工复合体之手。[全文]
-
一周军评:土耳其的航空大国梦能实现吗?
本周,土耳其航空工业“异军突起”,展示了一种五代机原型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与此同时,凛冬终于降临在俄乌残酷的战场上,在这个寒冷的12月,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都将试图耗尽对方的最后一滴血。[全文]
-
一周军评:航展归来话胜战
本周,震撼人心的第14届中国航展在珠海成功举办。包括各型大型无人机在内,人民空军展示了近年来航空兵部队装备建设的几乎所有成果。同时,俄军在赫尔松地区宣布撤退以后“光速”完成撤退,让大家对于俄乌战场有了新的判断。[全文]
-
一周军评:美连出三份国防文件,想打破战略核均势?
从这份充斥霸权主义用词的核态势评估报告中,我们可以窥见美国霸权主义者焦虑的内心。美国认识到了中美战略核力量将走向均势的事实,因此不得不将霸权寄托在战术核武器的优势上。这是一种较为纯粹的核讹诈,但美国人似乎忘了,全世界最有资格说不怕核讹诈的人,就是我们中国人民。[全文]
-
一周军评:伊朗人的新锐武器库,再次证明独立自主的重要性
伊朗早就证实拥有了年产数百枚导弹的工业能力。在中东战局的高峰期2020年,光是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装就发射了273枚弹道导弹——其中绝大部分是伊朗“征服者”系列弹道导弹改进而来。考虑到同年伊朗还向本国和哈马斯等武装力量交付弹道导弹,说明伊朗光是2020年就生产了至少400枚弹道导弹。[全文]
-
一周军评:乌克兰赫尔松大反攻,打的是政治仗?
乌军策划的“赫尔松大反攻”遭遇了军事上的失败,但这仗却是乌克兰乃至北约集团不得不打的一场“政治仗”。无论反攻结果如何,本轮赫尔松攻势都将让乌克兰和北约集团再次审视自己“继续战争”的意愿和能力。[全文]
-
一周军评:新常态背后,离不开解放军的新能力
台湾问题的走向,取决于太平洋大两岸势力的对比,而我军每年大量入列的并生成战斗力的新装备是促使美国人焦虑,不惜撕破战略互信来加速台海局势的根本原因。[全文]
-
一周军评:伊朗无人机能改变乌东战局吗?
本周比较有意思的军事新闻,无疑是美国方面宣称伊朗要向俄罗斯提供无人机一事。俄罗斯求助伊朗确实并不奇怪,因为俄罗斯的无人机水平在部分领域已经落后于伊朗。[全文]
-
一周军评:横空出世的福建舰
我们已证明能够建造现代化的超级航母,这艘航母是我们国家亿万劳动人民智慧的产物,它不仅仅是我们国家和民族财富的一部分,它的存在本身就象征着骄傲。从红船到红色超级航母,我们百年奋斗的道路无疑验证了教员同志的那句话。[全文]
-
一周军评:乌克兰军队“崩溃”征兆显露?
仗打到这个份上,虽然俄乌战争是以全面动员的乌克兰与俄罗斯常备军作为作战双方主力打起来的,但面对双方都不算小的作战伤亡和装备损失,外界也免不了开始用总体战的思维来考虑两国的战争潜力。[全文]
-
一周军评:“拿敌练兵”的辽宁舰编队
我军航母编队以5驱1护的庞大兵力主动出击,配合航空、天基兵力前出应对强敌航母编队,反映出了我军航母编队的常态化运用以及“拿敌练兵”的斗争新常态。随着我国航母即将产下“三胎”,随时可用的航母编队将为我们带来新的能力和挑战。[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