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中美冲突降温,首先要考虑三件事
即将走马上任的美国乔•拜登政府有一个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处理美国与中国的冲突。这场冲突始于一场贸易战,后来又演变成了技术战,而现在则陷入了僵局。现在想要让中美任何一方后退一步都不容易。那么首先,两国可以先迈出一小步来重建信任。但即使是后退一小步,也比继续沿着目前的破坏性路线向前走要好得多。[全文]
-
美元未来几年将出现重大调整,可能快速下跌35%
折旧调整后的美国国内储蓄率到今年年底可能将大幅下降为负,并且在2021年进一步下降。这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因为这意味着我们正在消耗美国未来经济增长所需的储蓄。没有储蓄的经济如何增长?[全文]
-
现在“重启经济”,美国疯了吗?
我们从未见过如此大规模的短期内的就业崩溃,即便是在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失业率达到25%也是好几年累积的结果。而这一次,仅仅花了几个星期。这次的冲击是巨大的,也是前所未有的。现在重启经济是十分冒险的。[全文]
-
当中国打了个喷嚏……
世界经济明显感冒了。COVID-19的爆发恰逢全球商业周期处在特别脆弱的节点,全球产出在2019年只增长了2.9%,为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最低水平,比2.5%这一通常代表全球经济衰退的临界值仅仅高出0.4个百分点。[全文]
-
给特朗普政府的三点建议,虽然他可能很难接受
华为最新发布的智能手机Mate 30就没有使用美国的任何零部件。这些不争的事实表明中国有能力走上自给自足的道路,而且比美国传统精英所预想的更迅速。对美国而言,这无疑意味着在对华关系上失去一项有力的抓手。[全文]
-
“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若达成,将释放一个重要政治信号
两国都有足够的理由相向而行,共同走向能够为双方挽回颜面的停战。考虑到最近香港和新疆问题在两国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除贸易冲突之外其他复杂情况,给两国政治关系所带来的风险是始终存在的。[全文]
-
美国能赢第一次,就能赢第二次?我只回应一个字
30年前,我们专注于用诿过游戏把能源问题推给日本,现在我们又对中国做同样的事情。为什么我们需要让别人对我们本来能更有效应对的问题负责?[全文]
-
已经到“下一个中国”了,特朗普还沉浸在“旧中国”
特朗普就是在大战风车。他的政府所抨击的,是“旧中国”的过时观念,这只会使它声称解决的问题更加复杂化。金融市场已经开始意识到某些事情不对劲了,美联储也是如此。与此同时,全球经济正陷入困境。在这样的危险时期,美国从来都不是一块绿洲。我认为这次也没什么不同。[全文]
-
美中贸易战的下一幕将如何上演?
美中日益升级的贸易战如今已经进入了危险区。当然,人类终将恢复理性。虽然两国有可能在6月底大阪G20峰会召开之前达成一份协议,不过这样一份协议恐怕会是非常表面化的,几乎不太可能为当今世界两大强国间的深刻冲突提供根本的解决方案。[全文]
-
面对中国,美国能不能诚实点?
华盛顿列出的事实、分析和结论漏洞百出,而美国公众却又太容易轻信那些关于中国的错误论述。我并不想否定中国在美中贸易摩擦中应承担的责任,我只是想强调在追究责任时要保持客观和诚实,尤其是在当下这个解决美中贸易争端的关键时刻。[全文]
-
美国优势不复当年,已经很难发动冷战2.0
我仍无法认同某些人以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为根据对中美发生热战进行可怕预测。同时,我不得不承认,中美两国发生“冷战”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因为两国的经济模式存在巨大差异,竞争策略也将陷入长期冲突。[全文]
-
重塑中美经济关系,不得不丢掉301条款
国际收支逆差和多边贸易逆差不断加剧,而这些都无法通过针对某一国家的定向双边措施加以解决。不幸的是,财大气粗的中国居然希望就此同美国达成一份协议,这让美国政客们的说辞显得理由更加充分,即中国是在主动认罪。[全文]
-
看衰中国的人先别得意,因为中国根本没掉入这个陷阱
我们可以说:是的,中国经济增长率10%的时代已经结束了,这也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国经济增长正在从量变转向质变,这才是故事真正的精彩之处。[全文]
-
贸易战谁占上风?得看经济基本面
美国误以为经济增速放缓会严重挫伤中国,并使其迫切想要达成协议,结束贸易战。但只要比较中美两国的经济基本面就会发现占上风的究竟是谁。[全文]
-
中国“骗”了我们吗?
建立合资企业是两方自愿签署的协议,在这一架构里,美中商业伙伴相互分享,都是为了共同拓展生意,这不值得大惊小怪。何况,就连美国贸易代表处也承认,他们没有确凿证据证明美国公司确实“受到胁迫”而转让技术,这正是美方指控的核心。[全文]
-
量化宽松毁誉参半?美国有钱人可不这样看
2018年11月,量化宽松政策(QE)实施10周年的日子即将到来。量化宽松堪称现代央行历史上最大胆的政策实验。美联储用量化宽松政策对其资产负债表进行调整是个全新的举措。因此,此举从最初开始就是未经验证的。[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