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全国卷作文里,让管仲和公子小白相杀相爱的那只带钩
带钩不仅是实用品,也是耀目在男子腰间的一件重要装饰。但是无论装饰多么华丽,带钩本身通常都是以青铜铸成,有着金属的质地。也或者采用玉、铁、金银等,同样为硬材。正因如此,管仲的一箭射到小白的带钩上,正好撞到坚硬的钩身,才未能伤害到未来的齐桓公。[全文]
-
没有“炊事班”,古代侦查小队如何吃上“自热军粮”?
几位考古人员在发掘古代人类生活遗址的时候,发现有小小的石头堆,他们很困惑,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就把疑问连同图片一起发到同行的微信群里。没过多久,安徽考古所的同仁就实际操作了一次“焖红薯”的流程,一边操作一边拍照,然后把照片贴到群里,解答了疑惑。[全文]
-
这部阿拉伯的“科技宝书”,亮点藏在细节里
很显然,这个零件,以及整部的《奇器之书》,都不应该止步于文人的猎奇。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科技史学者进入古代阿拉伯文化的领域,像李约瑟那样,把人类技术与科学的流变过程,尽量地置于欧亚非的整体景观中梳理。豪瑟、希尔的珍贵研究仅仅是开始,还有巨大的工作量有待后续。[全文]
-
香风袅袅中的日本“拿来主义”
日本在7世纪起开始学习唐朝,以彼时彼刻的中国文化武装自身,这就形成了一个有趣的局面,那就是东瀛的宫廷与贵族把唐宋两朝的香文化成果直接“拿来”,于是,这一时期,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在这一方面呈现为同步的状态。[全文]
-
从“黑糖浆”到“白砂糖”的技术革命
一直到元代,中国本土制糖业缺乏有效的手段去除杂质、中和酸性物质、催化结晶、分离糖蜜与结晶、去除糖蜜,因此难以低成本、大规模地生产固体糖,也就只能以熬造浆式糖——沙糖为主,于是形成了整个社会依靠浆式糖的局面。[全文]
-
玻璃是从欧洲传入中国的?人家是正经国货好不好
很多人误以为,直到近代,玻璃才由欧洲传入,从那一刻起中国人才见识到这种亮晶晶的人工制品。早在春秋末年、战国初期,中国本土的玻璃制造工艺就开始于地中海和中亚传入的玻璃交相辉映。两千五百年时光中,所有亚洲文明共奏了一曲宏大的“玻璃史诗”。[全文]
-
海昏侯蒸馏器,如果李约瑟能知道…
中国文明,以出土的实物,为人类讲解了蒸馏器由萌芽到诞生的具体过程,也有力地显示,蒸馏器极大可能是中国的重要发明,然后向其他地方扩散。至少,其他文明也必须利用出土文物勾画出这样一个清晰有序的发展过程,提供一个系列演进的证据链,才能与之竞争。[全文]
-
宋朝人赏花能去哪?有个地方你绝对想不到
逢到春日花开,这些雅致的园林都会向社会开放,园主还不辞辛苦,全方位地为民众提供娱乐服务,让大家能在春光明媚中看到好花,好树,好鸟儿,好书画,好古董。拙政园和留园内有小贩吆喝米糕汤圆,大家买了就地吃,这场景还真挺让人难以想象呢。[全文]
-
浴池温香 古代帝王是这样“露天泡澡”的
中国历史上不同时代曾经出现过三座奇幻的豪华皇家露天浴池。火龙潜影,浴池温香,皇家露天浴池的每一次出现都与外来风俗的影响有关,是西域风情和中原文化交融的产物。当露天温泉洗浴重新流行起来之时,回首往事,不禁让人感慨于时光的轮回。[全文]
-
唐太宗的御马天纵时刻
李世民很少骑乘重装马,相反,他一向采取“轻骑”方式。这和他喜欢采用的战术有关。以现代名将而论,巴顿虽然勇猛,可也不会(并且也不被允许)亲自开着坦克冲到德国人的阵地上去,可这正是二十来岁的李世民喜欢干的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