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抗美援朝的胜利,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工业化成果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工业化严重滞后,我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以及全国人民的健康指标都非常低,金融体系也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人。正因为有了抗美援朝中打出的威信,新中国不仅获得了苏联的大规模援助,还赢得了独立、和平的发展环境,为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文]
-
埃尔多安经济神话破灭,也许是今年新兴市场危机的起点
清明前夕出炉了土耳其地方选举结果,埃尔多安及其土耳其执政党遭遇重挫,这是埃尔多安经济神话不可避免破灭所导致的必然结果。相应地,土耳其经济和金融市场今年站稳脚跟的前景越发黯淡,爆发新危机的风险正在快速积累。 [全文]
-
指责中国未履行入世协议?不是无知是恶意
事实上,正是凭借“入世”以来的进口快速增长,中国经济才从入世前,东亚金融危机期间的“东亚经济稳定器”,跃居次贷危机(美欧主权债务危机)以来的“世界经济稳定器”,用强大的进口、投资需求,带动多个国家(地区)较快走出了萧条。[全文]
-
澳总理访日,找准对华关系定位了吗
澳大利亚对华经贸与对华政治摩擦并举的自相矛盾、近乎精神分裂的做派,寻根溯源,可以追到澳大利亚国家定位和发展战略选择之争——那就是澳大利亚应当将自己定位为什么国家?她首先是一个盎格鲁-撒克逊西方国家,抑或首先是一个亚太国家? [全文]
-
削减联合国会费,美国玩“一鸡两吃”
日前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宣布将对联合国未来两年运营预算开展“历史性删减”。美国选择在这个日期宣布这个决定,此举有意图针对12月21日联合国大会的耶路撒冷地位决议,但这不是仓促之下的报复性决定,而是美国早就决定的一揽子财政改革措施之一。 [全文]
-
对美国国家战略报告无需大惊小怪
特朗普政府第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已经于美国当地时间18日正式发布了。这份报告基本内容充分体现了特朗普一以贯之的主要理念,可以想见,他绝对主导了这份报告的指导思想。他发布这份报告的演讲,其实并不比以前的战略报告对华更敌对。[全文]
-
经济民粹主义:津巴布韦的动荡之源
津巴布韦爆发“军事政变”?一夜之间这条消息在网络媒体刷屏了。此事显而易见的直接原因是现总统穆加贝身后权力交接的斗争的不断激化,但背后的根源性原因之一则是经济政策的失误,警示我们对诸如此类的经济伙伴的经济动荡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全文]
-
发行20亿美元主权债券,能给中国带来什么好处
当看到10月26日中国发行20亿美元主权债券的最终结果时,我可以做一个初步判断:中国不做评级而能成功以较低利率发行主权债券,让市场参与者看到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的信心,其效果无异于狙击潜在资本外逃前哨战。 [全文]
-
美国“追梦人”论战:硅谷巨头给的是假数据吧
多名美国科技企业巨头高管在一封联名公开信中表示,一旦DACA受益者被遣返,美国GDP将损失4630亿美元,而在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税贡献方面将损失246亿美元,可是……[全文]
-
这是印度军队的心腹大患
印度军队很可能是当前中国民众最关注的一支外军,而对这支军队内部凝聚力、战斗力损害最大的隐患之一就是,其极端复杂的民族宗教构成。这支军队的战史已经充分证实了这一点,甚至今日美军类似的“多元化”也是可资对手利用的潜在突破口。若来犯,中国军队可找准软肋,歼灭之。[全文]
-
特朗普旅行禁令复活 福山当年多虑了么?
6月26日的表决中,美国最高法院推翻数家下级法院此前关于暂停旅行禁令的判决。特朗普宣称这是彻底的胜利。这项禁令得以复活,标志着美国朝向摆脱“否决政治”迈出了一大步,对中国国内一些人动辄端出美国制衡政治,规劝中国效法的舆论也有警示意义。[全文]
-
联合国宣传“跟难民在一起”,为何国人不点赞?
在6月20日“世界难民日”这天,国内一批媒体配合联合国难民署作出表态,结果在中国网络舆论界引爆抨击狂潮,无论是政治立场左中右,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华人,在中国要不要接受难民的问题上,表现出了高度的一致。[全文]
-
中东难民涌入义乌?中国人莫要误解
在义乌较长时间居留的外国人中最多的是韩国人,并不是来自伊斯兰国家的人。无论一国还是对于一城,万商云集才是兴旺气象,对义乌这样的商贸城市而言更是如此。我们警惕防范破坏性势力,不等于我们就不能在“和而不同”基础上与别人和平共处。[全文]
-
59枚导弹 改变不了全球政经大势
特朗普推崇里根,但由于国力所限,他必须干与里根相反的事情——战略收缩。美军的这种巡航导弹轰炸只能对叙利亚之类小国发威,倘若遇到稍微大一点国家对手,就足够令美国军费、人命消耗直线上升而所得锐减。既然此次轰炸改变不了美国启动战略收缩的大势,那么也就影响不了全球经济的基本面和政治大局。[全文]
-
亚投行再扩容 下一步就看美国了
不容忽视的是,某些国家或势力抱怨现行国际经济体系“不公正”之处,他们的抱怨只能进一步恶化现行国际经济体系的效率问题。而作为一个生气勃勃的成长大国,我们自信能够通过自己的积极参与显著提升国际经济体系效率,把世界经济的“蛋糕”做大,造福世界人民。[全文]
-
G20公报气候协定被删 中国能源故事怎么讲?
气候变化数据造假风波表明,所谓“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未必真实存在。G20财长会议删除了《巴黎协定》的内容,美国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生产和消费有望迎来一个小阳春,其它经济大国多数也将或明或暗地跟进。而中国作为全世界遥遥领先的最大煤炭生产和消费国,还需要继续按此前力度人为压制煤炭生产与消费吗?[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