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毅夫:迎接中国经济学家世纪的到来
关键字: 林毅夫经济学家中国经济学奖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本文根据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于2017年11月18日在中国经济学奖颁奖典礼上的致辞整理,经林毅夫教授审订,授权观察者网刊载。此次演讲的主题为“迎接中国经济学家世纪的到来”。】
大家下午好!在今天这样一个盛会,我个人感到特别荣幸,能够在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致辞之后,作为中国经济学界的一员讲几句话。首先我要祝贺邹至庄老师和陈晓红教授获得2017中国经济学奖这样一个在中国被认为是推动理论和方法创新最重要的奖项,也要感谢北京当代经济学基金会组织了这样一个活动,以推动经济理论和方法在中国的创新。
我们知道,之所以会有理论创新,是因为现有的理论不能解释新的现象。中国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所出现的现象可以说是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人们认为它是奇迹,就是因为这个现象不能或者很难用现有的理论来解释。
1978年,中国刚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候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当时的人均GDP连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平均数的三分之一都达不到。1978年到去年的三十八年,中国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了百分之九点六,可以说在人类经济史上还没有出现过任何经济体以这么高的速度、持续这么长时间的增长。正是由于这样的增长,中国有七亿多人摆脱了国际上一天1.25美元的贫困线,对人类的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中国还是过去四十年来唯一没有出现过系统性金融经济危机的国家。
为什么会这样的成绩?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用他的话来讲,中国是摸着石头过河,并不是用现有的理论来指导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没有用现有的理论指导,改革开放过程当中采用的一些办法按照当时的理论来看是错误的。比如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当中采取的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对那些没有效率的大型国有企业继续给予保护补贴,为了保护补贴这些没有效率的国有企业,经济当中还保留了非常多的扭曲和干预。当然,中国也开放了一些新的、符合中国比较优势的产业的准入,并且设立了经济特区和加工出口区以及招商引资等等来因势利导这些产业的发展。
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中国在改革开放,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也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还有拉丁美洲、南亚和非洲的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也都在改革开放。当时国际上主流的共识是计划经济没有市场经济有效率,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应该推行《华盛顿共识》所倡导的私有化、市场化、财政预算平衡和自由化,应该一次性地把这些改革进行到位。
那时学界常用的一个比喻就是要从计划经济的此岸向市场经济的彼岸过渡,就要一次跳过去,不能分两三次跳,否则一定会跌到河底。当时还有一个共识是像中国那时推行的渐进的、双轨的转型所造成的经济会比原来的计划经济更糟、更没有效率。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中国是过去四十年当中经济发展最快、最稳定的国家;按华盛顿共识的休克疗法进行转型的国家则遭遇到经济崩溃停滞危机不断。
中国转型所取得的成绩用过去的理论来看难于解释,甚至是错误的,但是成功总有成功的道理,把这些道理揭示出来的就是对理论的一个新的贡献。去年获奖的钱颖一、许成钢提出的M型组织和U组织的差异就是对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功背后的道理的揭示。去年我不在,未能当面祝贺,今天利用这个机会也祝贺钱颖一和许成钢获得首届中国经济学奖。
当然,一个理论只是几个简单的社会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实际的各种社会经济变量是无穷多的,如果一个现象可以用一个内部逻辑自恰的理论来解释,别个学者也可以用其它几个社会经济变量的组合形成另外一个因果关系体系来解释这个现象。也就是说,一个现象如果可以用一个理论来解释,也必然能用很多其它理论来解释,这些理论都是内部逻辑自恰的,那么到底哪个理论是真正揭示了这个现象背后因果逻辑的理论?或者说这些理论的因果逻辑都可以解释这个现象,那么哪个因是主要的贡献者?哪个因是次要的贡献者?
这些问题用理论模型本身是说明不清楚的,要分清楚哪个理论是真正解释一个观察到的现象的理论或者这个现象的主要的贡献因素,就要用严格的,根据数据的计量方法来检验。我们一方面要收集数据,另一方面也要创新合适的计量方法,这样才能避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道。今天获奖的邹至庄老师、陈晓红教授就是对计量方法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学者,在这里再次祝贺两位。
推动理论创新的目的是什么?理论是帮助人们认识世界的现象,希望从这种认识当中能够帮助人们改造世界,使我们有一个更好的世界。
目前经济学的理论主要来自于发达国家,这些理论在解释发达国家的现象有它的一定价值。发展中国家的学者总是认为发达国家之所以成功、之所以发达一定有道理,把这些道理学会了,拿到发展中国家来应用就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起来,赶上发达国家。经济学在中国被称为社会科学的显学,不仅在中国是这样,在发展中国家也普遍是社会科学当中的显学。
拿发达国家的理论来看发展中国家,一般可以把发展中国家的问题解释得很清楚,但是根据发达国家的理论来做政策,而取得成功的发展中国家是非常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民族主义风起云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纷纷摆脱殖民统治或半殖民地地位,开始追求各自国家的现代化。在这个过程当中普遍拿发达国家的理论和经验作为政策制定的指导,二战以后有两百多个发展中经济体,到现在能够从低收入进入到高收入的只有两个:一个是我国台湾,一个是韩国,中国大陆到2025年以后可能会是二战以后第三个从低收入进入到高收入的发展中经济体。
为什么大部分的发展中经济体、发展中国家在追求国家的现代化时,以发达国家的理论为参照,可以把他们当前的问题解释得很清楚,但是根据这些理论来制定政策成功的例子少之又少?而少数发展转型成功的经济体,他们的主要政策在推行时从现有的理论来看经常是不正确的。
- 原标题:林毅夫:迎接中国经济学家世纪的到来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陈轩甫
-
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