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莲·邰蒂:依然相信美债“无风险”?投资人应该担心了
【文/吉莲·邰蒂,翻译/观察者网 郭涵】
本月,全球投资者面临一个迥异的两难选择。现代金融业界有一个心照不宣的观念,即认为美国国债属于“无风险”资产,暗示美国联邦政府出现债务违约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但早在今年1月,美国财政部已经突破31.4万亿美元的法定债务上限,限制了国债发行,并发出警告,除非美国国会提高债务上限,危机可能即将到来——然而共和党人要求政府大规模缩减开支,否则就不同意提高债务上限。本周,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警告,联邦政府可能最快6月1日触及债务上限并发生债务违约。
目前,信用违约互换(CDS)价格已上涨超过165个基点,表明投资者对美国发生债务违约的担忧尽管较低,但在不断上升。即便信用违约互换的市场交易额有限,其它相关指标也在亮红灯。
比如,美国国债一月期与三月期之间的利差已超过180个基点,创下历史新高。古根海姆合伙公司执行董事长艾伦·施瓦茨本周在米尔肯高峰论坛上表示,“短期国债收益率高于公司(债券)。” 这意味着美国的企业高管现在被认为比“山姆大叔”更加可靠。 “无风险”的标签可以休矣。
所以一脸困惑的观察家们能得出什么结论?既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就从上面提到的第一点说起,虽然CDS价格出现波动,但按照经典定义,短期内出现美国国债违约的可能性仍然较低。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警告,美国政府或将最早在下个月突破债务上限,出现债务违约
这一定程度上源于美国政客长期养成(且理应感到羞耻)的习惯:在灾难到来前反复摇摆,直到最后一刻才达成协议。就算这样的情况不会再度上演,如果美国真的在6月1日触及国债上限,财政部也有三个避免技术性违约的选项。
首先是优先支付利息,并缩减其它预算开支。其次是无视法律规定的债务上限,继续发债。最后是耍花招,比如(2011年曾提出的)铸造一枚价值一万亿美元的铂金硬币,将其出售给美联储以增加收入、避免违约。
然而,坏消息是,以上方案没有一个能轻而易举地组织——更不可能安抚投资者。假如耶伦无视国会设定的债务上限,将面临法律上的挑战。“即便优先支付利息阻止了即刻的债务违约,此举也会严重打击市场信心,”前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比尔·杜德利表示,“股票与债券价格会剧烈跳水。”
若如此,评级机构很有可能进一步下调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标准普尔已经开了这样的先河,只不过暂时影响有限,因为穆迪与惠誉两家机构依然保持对美国的AAA评级。
一旦现在发生第二轮下调评级,基于金融行业规定,大多数资产管理经理将被迫从最重要的AAA级篮子中剔除美国国债,这可能导致无法预测的连锁反应。
所以,有办法避免危机爆发吗?也许有。下周,拜登总统将与美国国会领袖会面,双方可能试图达成一份协议,允许美国财政部继续运行六个月。如此,下一次关于债务上限的谈判会卡在国会讨论2024财年预算的时期,届时双方拥有更多的谈判筹码。华盛顿非政府组织“负责任的联邦预算委员会”主席玛雅·麦奎尼亚斯在米尔肯高峰论坛上提到,“当前正确的做法是暂时性地提高债务上限。”
拜登5月11日与麦卡锡会面讨论债务上限问题,美媒透露后者在会谈中表现“无礼”
然而,拜登已经公开放话,将全力阻止把提高债务上限与削减财政预算两件事绑定的努力——主要由于众议院共和党人宣称,只有民主党人承诺削减其最在乎的支出计划后,才会同意提高债务上限。曾在特朗普的白宫担任预算主任的米克·穆尔维尼担心,如果双方达成的协议不包含削减支出,极右翼的共和党人会罢黜他们自己的领袖——众议院议长凯文麦卡锡。
“我并不担心债务上限谈判的问题,我认为双方多少会达成协议。但我担心的是下一轮债务上限谈判,因为目前的关键问题是:麦卡锡能保住他的位置吗?”
无论如何,美国当前最急迫的问题不仅仅是在短期内提高债务上限,还包括一份能应对如滚雪球般膨胀的国债的长期财政计划。然而,这几乎百分之百要求在社保与医保领域做出重大改革(意味着削减资金)——不管是拜登还是特朗普都拒绝考虑该主张。
事实上,美国内政的两极分化程度如此严重,如果不是为了平息市场恐慌,两党眼下甚至不可能撮合一个跨党派的财政改革委员会。不管是国债持有者还是耶伦,市场恐慌都是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也许现在就会发生市场恐慌的危机。也许这会在美国国会引发足够的谦逊或恐惧,决定启动对财政问题的讨论。毕竟,正如施瓦茨注意到,过去10年来,美国政府之所以能对日渐膨胀的债务负担视而不见,超低的利率是主要原因。“17年来,我们在能够维持固定利率费用的条件下,财政赤字翻了三倍。这样的日子已经到头了。”
但问题是,如果市场真的爆发恐慌,将其平息下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有可能引发白宫描述的“经济灾难”。“无论当前围绕债务上限谈判的结果如何,我们已经向全世界证明,美国体制正处于危险的破败状态。”麦奎尼亚斯哀叹道。
换句话说,2023年真正令人始料未及的,并非对美国国债“无风险”的信念正走向瓦解——令人意外的是,考虑到美国政治体制的失灵,这份信念居然持续了如此之久。投资人应该开始担心了。
(原文于5月5日发表在《金融时报》评论版)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郭涵 
-
苏丹冲突双方签署《吉达声明》,但协议不涉及停火
2023-05-12 07:26 -
美国将重启边境墙建设
2023-05-12 06:40 美国政治 -
世卫:猴痘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23-05-11 22:54 -
王毅同沙利文在维也纳会晤
2023-05-11 22:07 中美关系 -
巴最高法院:逮捕不合法,立即释放
2023-05-11 21:36 巴铁 -
秦刚为巴黎国际大学城“中国之家”揭幕
2023-05-11 21:01 中法关系 -
英国已向乌克兰交付远程巡航导弹,克宫:将充分反制
2023-05-11 21:01 俄罗斯之声 -
到底何时发起反攻?泽连斯基:再等等,现在会死很多人
2023-05-11 17:49 乌克兰之殇 -
印外长:印度经济不能靠“中国效率”,要自力更生
2023-05-11 17:44 印度惊奇 -
为何俄军行动如此缓慢?克宫回应
2023-05-11 17:39 俄罗斯之声 -
欧盟首次提出制裁7家涉俄中企,我商务部警告
2023-05-11 16:57 观察者头条 -
“去年印度进口俄油增长10倍,节省50亿美元”
2023-05-11 16:41 印度惊奇 -
特朗普现身CNN节目:国会山骚乱那天,真美好
2023-05-11 16:20 美国政治 -
拜登正寻求与中国领导人通话?外交部回应
2023-05-11 16:20 中美关系 -
耶伦:应限制中国这方面,不要破坏中国那方面
2023-05-11 15:51 美国经济 -
苹果手表宣传误导消费者被罚10万元
2023-05-11 15:46 -
不要筹码了?拜登政府被曝“迫切”寻求与华多部门接触
2023-05-11 15:39 中美关系 -
法外长称中国有必要告诉俄方要“恢复理智”,中方回应
2023-05-11 15:36 乌克兰之殇 -
中朝边界将于6月解封?外交部回应
2023-05-11 15:34 朝鲜现状 -
G7将要求中国遵守国际规则?外交部回应
2023-05-11 15:34 中国外交
相关推荐 -
以色列宣布将地面行动扩大到加沙地带全境 评论 213为防中国芯片,美商务部长要求“加钱” 评论 213“来自美国的压力越来越大” 评论 86谈判陷入僵局,以总理:将继续开展行动 评论 112谈判陷僵局,以总理令摩萨德小组回国 评论 51最新闻 Hot
-
“以色列定居者威胁我们,不离开就会被杀”
-
“美国利用‘不成文规则’,强迫企业在新加坡而非香港注册”
-
以色列宣布将地面行动扩大到加沙地带全境
-
“淘汰化石燃料,就会回到石器时代”?气候大会上争议不断
-
“一艘美国军舰出于自卫开火”
-
以驻联合国代表抨击犹太裔索罗斯:可耻!
-
“美国防部称,我们的军火工业难以跟上中国步伐”
-
美国三位“中国通”发文呼吁赖清德“冻结台独党纲”
-
北约秘书长:要为来自乌克兰的坏消息做好准备
-
“芬兰希望得到中国帮助”
-
“英国直接不想还了”
-
“令人发指”!菲律宾总统怒了
-
“78名美国军人涉嫌支持推翻美国政府”
-
“来自美国的压力越来越大”
-
基辅市长“指桑骂槐”?
-
美国竟又推出新规,针对中国汽车电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