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铁见闻:7·23动车事故后 高铁人这样应对抹黑
关键字: 高铁高铁风云录高铁风云录哪里买高铁见闻高铁见闻录723动车事故温州动车事故【本文节选自《高铁风云录》,感谢作者及出版社授权观察者网独家首发。】
2011年4月份,社会上开始传出中国的高速铁路将要降速运营的消息。6月30日,消息被证实,京沪高铁以时速300公里开通运营。7月1日铁道部大调图,中国高铁降速时代正式来临,武广高铁、郑西高铁、沪宁高铁、沪杭高铁四条高速铁路均降速至时速300公里运营,大批时速250公里的高铁则被降速到时速200公里运营。
但是,祸不单行,7月23日20时30分05秒,甬温线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由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车与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发生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这就是震惊中外的“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
这一幕,许多人至今记忆犹新
“7·23事故”影响是巨大的,它远远超出了铁路行业的范畴,逐渐演变成了一个社会事件,像狂风扫落叶一样摧枯拉朽地横扫一切,由对事故的质疑演变成对中国高铁的质疑,最终演变成对中国发展模式的质疑。在一些媒体与微博大V的鼓动下,人们已经逐渐失去理智。与此相对比,2008年4月28日胶济铁路事故造成72人死亡、416人受伤,2011年“7·23事故”的前一天,7月22日3时43分,京珠高速公路河南省信阳市境内发生一起特别重大卧铺客车燃烧事故,造成41人死亡,但这两次事故都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原因主要是舆论操纵者关心的不仅仅是事故本身,他们更关心的是对中国铁路发展模式的质疑,进而质疑整个中国发展模式。在这其中,微博大V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些代表性微博摘录如下……(观察者网注:以下省略部分内容)
毫无疑问,“7·23事故”值得中国高铁人去深深地反思,但反思首先是要建立在理性上的。上面这些微博大V们发布的内容更多像一种发泄,或者是借助事件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其实我们首先要搞明白的就是,7月23日那个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将来该如何去避免。2011年12月28日,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正式发布了《“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报告》全文4万字左右,人们喜欢去编写段子,但是真正耐着性子读完报告去探寻真相的人,却并不多,很多人宁愿相信一条微博,也不愿意去阅读《报告》。下面我将《报告》还原事故发生过程的部分做了一下摘录,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雷击导致信号损害与维修情况;第二部分是动车运行及发生事故的情况。(观察者网注:以下省略报告内容,全文请点击这里)
当然,“7·23事故”引发的舆论海啸原因是多方面的,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勃兴、有些利益群体的有意引导是一方面,当时有关部门的危机公关失策也是重要原因,导致“埋车头”、“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等段子在人群中肆意传播。
“7·23事故”给中国高铁带来的后果是致命的,一方面是高速铁路的进一步降速,不但运营线路降速,而且新建高速铁路线标准也进一步降低,如大西高铁、兰新高铁,线下工程都已经建设得差不多了,都是按照时速350公里建设的,但是线上工程却降低标准按照时速250公里进行建设;另外一个方面就是银行的进一步限贷,中国高铁线路资金接近枯竭,大量线路停工,大批农民工被迫返乡,中国高铁几近被扼杀。记得有一年,我去湖南、浙江等地出差,路过几条高铁线路建设现场,工作人员给一一介绍,这是某某条高速铁路,这是某某条高速铁路,让人心情澎湃,但是后面带上来一句话则又让人垂头丧气,那句话就是“目前处于停工状态”。后来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南车、中国北车等企业,联合向高层领导反映情况,关键时刻,有关领导挺身而出,支持了高铁一把,协调银行放一部分资金给铁道部,最终才保住了中国高铁微弱的气息。
与此同时,中国高铁在舆论界也变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很多媒体拍了高铁列车上的空座,说高铁建设太过超前,根本没有人坐,高铁的运行就是“运椅子”;有人把“CRH”解释成“耻辱号”或者“吃人号”;有人造谣说高铁有辐射,乘务员会不孕不育,经常有大批的乘务员辞职;还有部分媒体开始系统性报道中国高铁的负面信息,用连续的封面文章来抨击高铁,包括高铁安全性存疑、技术不能自主、存在大量腐败等等,这在前文中已有论述,此处不再赘言。
怎么办?当时的高铁人都很苦恼。难道中国高铁真的就这么完了?既然媒体不掌握在自己手里,是否可以发动民间的力量来为中国的高铁发展做一点事情呢?在此期间,我正式注册了微博账号,并慢慢开始以“高铁见闻”的名字与大家在微博上交流高铁方方面面的问题,不断有人问一些与高铁有关的基本问题,如高铁为什么没有安全带、高铁是否安全、高铁辐射对身体有没有害处、高铁与动车有什么区别等等,于是我就写一些科普文章与大家分享,对网络上流行的一些与高铁有关的谣言进行辟谣。后来我意识到只有微博还不行,还要通过一些活动把大家组织起来。于是2011年12月份,在海子铁路网的支持下,以高铁见闻的名义组织了第一届“车迷有约走进南车”活动。活动是通过微博发起的,在微博上征集志愿者去参观高铁制造工厂,走进了南车四方股份公司,神秘的动车组制造基地第一次向公众敞开。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隆洋
-
又酝酿对中国光伏开刀?欧洲业界警告:不要重蹈覆辙 评论 140佐科宣布:正式启用! 评论 228“没有中国参与,解决方案难以想象” 评论 82“生日快乐,中国!”华春莹连发11组对比照片 评论 206最新闻 Hot
-
“豪华黄金周”出境游火爆,中国游客获得“VIP待遇”
-
又酝酿对中国光伏开刀?欧洲业界警告:不要重蹈覆辙
-
得知美国“援乌预算”被搁置,乌克兰连忙降温:我们理解
-
胜选后他明确表态:停止对乌军援,我们的人民正面临更严峻问题
-
佐科宣布:正式启用!
-
“没有中国参与,解决方案难以想象”
-
埃尔多安怒了:再也不指望他们
-
美参议员强行加戏:这样做等同于对台湾宣判死刑
-
iPhone 15热到不能碰?苹果回应
-
英国将首次向乌部署军队?苏纳克急为新防长灭火
-
又一个北约国家,立场要反转了?
-
“生日快乐,中国!”华春莹连发11组对比照片
-
投票关键时刻警铃炸响,“我寻思这是门呢…”
-
“在全球南方,几乎每个人都认为有替代西方的选项”
-
拜登回应政府“续命45天”:拿不出钱也得援乌
-
欧盟能做,中国做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