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大代表呼吁同等对待本土人才和海归:待遇差别太大
关键字: 人大代表呼吁同等对待本土人才和海归本土人才和海归海归待遇平等待遇“我有一个学生非常优秀,从做研究生开始就参与‘墨子号’的工作,当时想都没想就留在了国内。”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量子卫星工程常务副总师王建宇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忍不住提到了自己团队培养的一名学生。
王建宇对这名学生的评价是,当时整个项目的运行“我不在可以,他不在不行”。可这样一位团队中的主力,向上进步的路程却走得有些缓慢,至今仍是一名副研究员,能够获得的支持与奖励也寥寥可数。
“前段时间他评上了上海青年拔尖人才,我问他,‘你评上有奖励吗?’他说,‘王老师,没什么的,就给我15万块钱的科研经费’。”王建宇说。
和这位学生类似的,还有颇受关注的克隆猴研究团队里的一位博士。王建宇告诉记者,幸运的是,这位博士近期得到了破格提升为研究员的机会。只不过,这样的“破格”机会对国内培养的年轻人才而言太难得。
体细胞克隆猴相关论文第一作者、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博士后刘真的例子证明,本土培养的青年科学人才并不比海外留学回来的差
反观到国外攻读博士学位的人才引进回国后所能得到的待遇,则是另一番景象。
“国外引进回来的人才,为他申请教授都是垫底条件,还会给他落户津贴、启动经费,两者一比差距很大。”王建宇说,自己的学生心态很好并不计较,但在意的科研人员可能就“跑掉了”。
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院长马兰跟记者聊起人才培养问题时,也提到了一件糟心事。“我有一个学生毕业后留校成为教师,他通过海外研修计划到国外,做得非常好,回来时他想申请‘青年千人’,结果去咨询说绝对不行,因为你是学校派出去的。后来,他回来后便从复旦辞职了。”
为什么国内培养的人才不能和国外引进的人才一视同仁,代表们有些困惑。
“既然叫人才,那就要以才识人、以才辨人,不要管他是本土的还是国外引进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科院院长李林谈到这个问题时,说到了现象背后的人才观念。在他看来,不应将人才分为本土培养和国外引进,从国外留学回来才能获得机会,更不是正确的人才观。
一直以来,国内各高校、科研院所对国外留学人才的青睐,是基于国外教育水平、科研水平相对较发达来考量。然而,随着中国教育与科研水平的提高,与国外高校、科研机构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到今天,国内科研工作的水平也提高了,条件也很好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在国内实验室做的工作不一定比国外差。”李林说。
王建宇举了量子卫星的例子,进一步佐证了李林的观点。“我记得当时有国外专家来了解量子卫星的情况时问我,‘是不是你们团队成员都是从国外回来的?’”王建宇回忆道,“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你们中国做了这么尖端的工作,那一定是在西方留过学。”
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有几个有分量的、国际领先的成果,比如量子、克隆猴,如果你仔细了解就会发现,除了尖端的领路人,团队中基本都是清一色国内培养的人才。”王建宇说。
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况,马兰也觉得,我们该有教育自信了,而这种自信就体现在“对我们自己培养的人才有正确的评估”,与海归人才一视同仁。
事实上,代表们十分支持并重视对海外人才的引进,只不过,他们也希望,大批长期、持续奋斗在国家科研项目中的本土培养人才,应当受到与海归人才同样的重视。特别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上,这批人才的创新活力应当进一步得到鼓励,为他们的进步开辟通道。
在人大代表会场,记者已从多位代表口中反复听到了“加大本土人才培养支持力度”的声音。这些关注也让李林乐观地觉得,人才问题快要接近拐点,接下来会向着本土人才和海归人才一视同仁的方向发展。
- 原标题:人大代表呼吁本土人才享受“海归”同等待遇
- 责任编辑:吴娅坤
-
美国打完想起来请中方出手,伊朗会动真格吗? 评论 28安理会激烈交锋!“美国袭击不禁让人想起2003年” 评论 211细节公布:美军出动超125架战机,还玩了个声东击西 评论 437核设施提前疏散了?“福尔道地区仿佛无事发生” 评论 214“轰炸伊朗未经国会授权且违宪”,她呼吁弹劾特朗普 评论 176最新闻 Hot
-
美国打完想起来请中方出手,伊朗会动真格吗?
-
“忘了伊拉克、阿富汗?白宫需要头脑清醒的人指出问题”
-
“轰炸伊朗未经国会授权且违宪”,她呼吁弹劾特朗普
-
至少27枚弹道导弹,伊朗开始“报复”
-
伊朗处决一名受雇于以色列的间谍
-
“危险升级!”多方谴责美军袭击
-
袭击伊朗时,他们都在白宫战情室
-
内塔尼亚胡吹捧特朗普:大胆决定将改变历史
-
时隔14年,金爵奖再次颁给了中国女演员
-
印度又生一计,一盆冷水泼来...
-
特朗普威胁伊朗:要么是和平,要么是悲剧
-
“以色列嫌特朗普太磨叽,想提前对伊朗采取单独打击”
-
美国袭击伊朗三处核设施,“B-2轰炸机参与了”
-
美媒发现:两周是特朗普口头禅
-
伊朗福尔道核设施附近居民听到爆炸声
-
《纽约时报》:美国对伊朗开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