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主导西太平洋,已经成为现实?
但是,无论这些数据多么惊人,得出21世纪会是“中国主导的世界秩序”的结论是不可取的。事实上,即使在中国的大本营东亚地区,中国也尚未取得完全的主导地位。[全文]
-
中国没按美国期望的方式发展,就是欺骗?
华盛顿对事情没有按自己的方式发展感到懊恼,反而向北京证实,其声称的“美国的政策并非以试图改变中国国内治理模式为前提”不过是虚伪的。[全文]
-
中国能如何改进联合国维和?
中国有充分的理由提升其维和承诺。支持全球治理可提供中国最需要的东西:和平崛起的负责任的国家形象。此外,联合国维和的两大指导原则:公正以及“除自卫和保卫授权任务之外,不得使用武力”与中国外交政策和军事思想相吻合。前者符合中国不干涉他国内政的承诺,后者体现了中国军事家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原理。中国资源丰富,全球稳定事关其重大利益,有潜力成为维和领袖。[全文]
-
中美潜在爆发点在南海
如今中美一旦在南海发生碰撞,冲突绝不会像2001年那样容易解决。美方进攻性故意激化竞争,中方只会更加坚定地捍卫主权,其中包含了导致战争的所有动因。中美要如何管控冲突,建立互信,避免新冷战?答案恰恰是:重温美苏冷战。[全文]
-
解放军已是最强军队之一,中国会怎么用?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上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一支军队即中国人民解放军提出了雄心勃勃的发展路线图。根据他宣读的报告,中国将确保“到2020年人民解放军基本实现机械化,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全文]
-
大阅兵后,如何回应“威胁论”
在第九届北京香山论坛开幕前夕,《环球时报》记者于金翠和李睛睛对国防部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安全合作中心主任周波大校进行了采访。周波大校就亚太安全架构、国庆阅兵、中美军事关系和香山论坛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全文]
-
要求中国核裁军荒谬至极
由于中国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只保持精干有效的核威慑,它必须拥有较多的陆基中程导弹,以实现与其他核大国之间的战略平衡。换句话说,如果中国减少其大部分受中导条约限制的陆基中程导弹数量,就必须大幅提高其核打击能力。对西方来说,两害相权,哪个轻?[全文]
-
中国军队如何做到既“服务于世界”又“永远不称霸”?
中国的军事力量一直在增长,但中国从未针对任何人使用过这种力量。没有人能否认,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目前中国的国家利益遍布全球,由于我们的利益受到了威胁,由于我们必须确保国际海洋航线的安全,我们必须建设一支规模更大、实力更强的海军。[全文]
-
香会上空,一个核心问题飘散不去
中美两国都拥有核武器,所以两国不太可能在海上展开一锤定音的决战。但南海的风浪下潜藏着巨大危险,两国海军激烈对峙越来越常见。虽说双方都不想动手,但挑战在于如何确保两国海军的遭遇不至于引爆更大的冲突。[全文]
-
一旦开战,中国军人确定站在自己的领土上,印度能吗?
一段时间以来中印双方在洞朗地区产生了对峙。印方认为中国在有“争议领土”上修路,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印方军事人员非法越界,进入了中国一直以来所声明的领土内。洞朗对峙的最坏结果是走向战争。对印度政府来说,与其输掉战争,不如放弃面子。[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