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本正经说历史谈高考:从曾经中断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关键字: 高考时间中国高考历史历届高考高考自1952年建制以来,经历了由统一—分散—统一,由取消到恢复,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的曲折过程。
起步
建国初期,中国境内的高校复杂多样,既有解放区干部学校基础上创办的革命大学,又有借鉴苏联经验建起来的大学,还有南京国民政府遗留的部分公、私立大学,以及接管过来的教会办的院校。
1949年我国高等学校仍然是单独招生,1950年开始同一地区高校联合招生,1951年实行全国统一招生。为了实现教育上平稳的衔接与过渡,当时的高考在“暂维现状,立即开学”的方针指导下,实行了局部的、非实质性的联合招生,但“绝大多数高校仍沿用旧制,实行单独招生考试” ,政府对高校的干预很少。在1949年之后的两年中,高考改革主要体现在规范和完善联合招生上。
1903年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主楼正门
当年,各校间招生结果极不平衡。条件好的高校生源充足,次之学校多次招考仍不足额;成绩好的学生常被几所大学同时录取,新生报到率高低不一。
1952年教育部明确规定,自该年度起,除个别学校经教育部批准可以单独招生外,其余高等学校一律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在具体操作执行上,国家对招生名额实行严格控制。考试环节统一操作,“报考条件、考试科目、考试时间、政治审查标准、命题标准、标准答案、评分标准、录取原则等都做出规定”,统一的高考制度正式形成。
1958年,已顺利推行了六年的统一高考制度经历了第一次波折。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和党内对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引发了对高考的错误认识。提出招生考试应强调政治挂帅,提高政审标准,对包括工人、农民在内的广大无产阶级,采取保送入学的办法。第二年,在“大跃进”的错误方针指引下,中共中央在教育领域发起了一场极“左”的“教育革命”:提出要“多、快、好、省”地发展教育事业;并提出迅速发展教育三个基本原则,之一便是“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原则,即在全国统一教育目的下,加强办学形式的多样性。在此政治背景下,统一高考制度于1958年被改回到各校单独招生或联合招生的老路,并加强了对当年录取学生政审的严格性。
文革时,清华大学欢迎工农兵学员入学。清华西门上高高悬挂着毛泽东肖像。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开始,招生考试制度成为文化教育领域的“突破口” 。当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推迟半年进行,以便彻底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的最终结果是1966年—1971年全国高等学校停止按计划招生达六年之久,其间仅在少数几所大学试点招生少量工农兵学员;1972年大部分高校恢复了招生工作,但取消了文化考试,而采取“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招生办法,直至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
恢复
1977年8月4日至8日,邓小平主持召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在北京饭店举行。按照邓小平的要求,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分别在科学院系统和高等院校确定了33位与会代表。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招生制度,成为其中的主要话题之一。
会上,专家们建议党中央、国务院下大决心,对现行招生制度来一个大的改革,宁可今年招生晚两个月。如果不实行高考,今年又要按推荐的方法招来20万人,好多不合适的,浪费就大了。邓小平随即问坐在身边的教育部长刘西尧:今年就恢复高考还来得及吗?刘西尧说,推迟半年招生,还来得及。邓小平听了,当场决断:既然今年还有时间,那就坚决改嘛!今年就开始改,不要等了。
- 原标题:新中国高考的风雨路:从曾经中断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李泠
-
欧洲车企被警告:这场争夺,中美遥遥领先 评论 14以色列宣布将地面行动扩大到加沙地带全境 评论 215为防中国芯片,美商务部长要求“加钱” 评论 214“来自美国的压力越来越大” 评论 86谈判陷入僵局,以总理:将继续开展行动 评论 116最新闻 Hot
-
这场选美是“推翻尼政府的阴谋”?
-
为了明年国会选举,尹锡悦开“猛药”
-
欧洲车企被警告:这场争夺,中美遥遥领先
-
白宫敦促国会:打钱!不然乌克兰...
-
“以色列定居者威胁我们,不离开就会被杀”
-
“美国利用‘不成文规则’,强迫企业在新加坡而非香港注册”
-
以色列宣布将地面行动扩大到加沙地带全境
-
“淘汰化石燃料,就会回到石器时代”?气候大会上争议不断
-
“一艘美国军舰出于自卫开火”
-
以驻联合国代表抨击犹太裔索罗斯:可耻!
-
“美国防部称,我们的军火工业难以跟上中国步伐”
-
美国三位“中国通”发文呼吁赖清德“冻结台独党纲”
-
北约秘书长:要为来自乌克兰的坏消息做好准备
-
“芬兰希望得到中国帮助”
-
“英国直接不想还了”
-
“令人发指”!菲律宾总统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