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在战争中发展工业?国共两党给了不同的答案
国民政府曾希望发展航空技术,但蒋介石却任命宋美龄为航委会的秘书长。在这位风度翩翩的蒋夫人看来,与其按照当时技术官僚的意见和美国合作生产飞机,不如“购买现成货”。在这一“造不如买”的思路下,中国的航天事业错失发展良机。[全文]
-
“希腊伪史说”并不新鲜,背后的历史观值得思索
任何学术研究,在现代意义上其实都不是一种高度抽离时代的“纯学术”,而是带有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色彩,只是表现形式各有高明与拙劣罢了,刻意强调自己是“纯学术”,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我伪装。这在史学研究领域尤为明显。[全文]
-
利用自由主义,李敖打了蒋政权的“七寸”
李敖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将批判的矛头直指时代谬景的核心,即美国出于自身利益,造成两岸分治的局面,同时把“自由”当成一种冷战武器,而不顾这一名词是否名实相副。和胡适相比,李敖更上一层楼。在这个意义上,真自由主义者,绝不会亲美。如若亲美,那与其说是自由主义者,不如说是文化买办。[全文]
-
说李敖是台湾作家,是对他极大的误解
为了对抗国民党意识形态,李敖那一代人自然会比较接近自由主义。但正是因为要追求真正的自由,李敖对美国打着保卫“自由世界”的旗号庇护、纵容蒋政权在台湾进行白色恐怖统治深恶痛绝。“自由”在冷战时代的台湾,长期成为一种粉饰国民党统治的意识形态工具。[全文]
-
对于西方代议制,章太炎这样怼
历史故实往往影响后世的政治行为,甚至成为制度与政策合法性的主要来源。但在晚清,随着时代危机的加剧,不少士人在寻求救亡之道的时候,深受肇自日本的新史学思潮影响,开始全盘否定中国历史典籍原有的内在体系与价值。与众人不同,章太炎却通过一些言说,阐释了制度设计应有的原则。[全文]
-
“百代皆行秦政法”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们对历史的某些事件、某些制度、某些思想之所以关注,正是因为它对我们当下有所影响,法制也是如此。本文先从近代中国人对法制的思考谈起,然后回溯到先秦儒法两家对于法制和礼制的认识,最后再来探讨我们中国历代法制实践的一些得与失。 [全文]
-
章太炎谈人才选拔:代议制不是万能药
作为一位“有学问的革命家”,章太炎不但直接经历了从戊戌变法开始的一系列政治风波,而且写下了大量讨论政治的文章,提出一系列自己的治国主张,他有关人才选拔的一系列言论,今日回头再看,其可资借鉴思考之处着实不少。[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