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朗眼中的俄乌冲突:既要阻挡北约,也请放过核协议
美国此番“解禁伊朗,抢救市场”伎俩,俄罗斯洞若观火。平心而论,莫斯科向来站在伊朗一方、支持核协议重启,但此次冲突事涉自己粮仓,俄罗斯实难在确保己身利益前,坐视美国得分。3月上旬起发酵的核协议谈判生变后,伊朗舆论场的反俄言论刹那爆燃。[全文]
-
阿富汗恐袭连连,新疆能否安稳?
眼下塔利班虽有心向中国与国际示好,但其暂时不能与“基地”拆伙,短期内也无力压制“伊斯兰国”的骚扰式恐袭,阿富汗摆脱圣战的征途,目前仍是道阻且长。所幸如今新疆已然安稳,只要中国持续严守反恐前线,将能避免梦魇重现。[全文]
-
为重返执政,塔利班在宣传和“人设”上下了不少功夫
2001年起,喀布尔政权上台,阿富汗的媒体业蓬勃发展,塔利班也以Facebook与Twitter为基地,开始了宣传战攻伐,不仅于网上带动“美军占领”“西方霸权”相关叙事,更结合苏联入侵的苦痛记忆,强调自己从未在“捍卫阿富汗的战役”中缺席。[全文]
-
塔利班主动示好,中国注定不会成为下一个美苏
在中东错综复杂的地缘棋盘上,中国向来不执守一方,更不固于一子。此处之所以名为帝国坟场,是因帝国大多抱有不切实际的野心幻梦,故最终难免亡于双拳之中的紧握执念;然而中国至今在中东所为,乃是以另一种思维运作:松开掌心,水无常形,将能拥有全局山川。[全文]
-
以色列新政府号令各方的旗帜上,只写了六个字
即便内塔尼亚胡最终输给时间与判决,止步于此、无法东山再起,但从当今以色列社会氛围来看,出现下一个横扫政坛的右翼民粹领袖,只是时间问题。[全文]
-
阿萨德再当选,美国明白自己犯了什么错吗?
平心而论,美国过往入侵伊拉克与阿富汗时,各种残忍行径、狂轰滥炸亦是恶名昭彰,但2015年的美国内部民心厌战,外交上则已定调“印太战略”的方向,在中东的各式介入便被迫要“能省则省”,无法如俄罗斯般大刀阔斧。[全文]
-
“两国方案”在巴以内部还有多大市场?
内塔尼亚胡2009年重返政坛,担任总理至今。在其治理下,以色列内阁号称“有史以来最右”,不仅持续开辟定居点,更频频压缩巴勒斯坦人生存空间,引爆此次斋月冲突的“谢赫·贾拉定居点争议”,便是此般脉络下的产物。[全文]
-
在这里,中国赢得漂亮
从签署中伊25年全面合作计划到协调美国重返核协议,中国的伊朗棋局与中东整体规划连动,亦与美国的战略失准相关。避免追求极端的联盟对峙幻梦,务实耕耘在中东的多边关系,并在推进经贸合作与基建项目同时,将过往流失在西方手中的话语权寸寸夺回,方为经纬中东棋局的真正关键。[全文]
-
重要人物再遭暗杀,伊朗为何就是不实质反击?
笔者在伊朗时,便已观察到反美游行队伍的口不应心,人群里除上年纪者较投入外,年轻伊朗人多是配合政府倡导交差了事。与暗杀相比,这等灵魂易位恐怕才是伊朗长远的真正危机。[全文]
-
大选前夕,特朗普何以失守伊朗武器禁令?
局势演变至今,极限施压已成政治宣示,伊朗似被逼到墙角,美国却也几乎无计可施。前者的主要产业皆遭美国制裁,多数政要与企业主也名列海外资产冻结清单,整体经济急速收缩,但神权政府依旧未有倒台迹象,也不曾减缓在伊拉克、也门、叙利亚的介入力道。[全文]
-
这场高加索冲突,为何注定要踩剎车?
纳卡争议虽有俄国与西方的一致维稳,却始终困在乌克兰式的困局里,形成同一片国土上,和平与驳火交织并行的的常态。在此脉络下,冲突不会沉睡太久,却也注定不会持续太长。[全文]
-
海湾国家“石油上瘾”,但戒得了吗?
如今虽已是民族国家的年代,但海湾地区的资本形式仍带有极强的部落性。各国的石油红利虽惠及全民,分配却极度不均,这背后既有企业集团的结构宰制因素,也暗渡阶级脉络。而“海湾中产”的突然乍现,也是政府大规模补贴的结果。[全文]
-
特朗普牵起以色列和阿联酋的手,自己笑得很开心
国家安全是现实,但数量可观的巴勒斯坦民族也是现实;大屠杀的救赎是立国的隐喻,但殖民与驱逐的不义,也永远被烙在以色列的骨血上。这块应许之地早已鲜血遍布,如今区区以阿建交,已难解精神分裂之苦[全文]
-
爆炸过后,为何会有黎巴嫩人求法国托管
法国有意将黎巴嫩打造成中东的基督模范区,故而重用马龙派,并大举招募基督徒移民此处。虽说马龙派对法国的到来表示欢迎,但在世界诸国眼中,法国政权的殖民性勿庸置疑。[全文]
-
通缉特朗普,伊朗为何明知无效也要做?
如今伊朗国内经济凋敝,民心思变,神权政府若无法主动在烈士政治上寻得与青年中产的共鸣,则崩解的裂缝将不断加大,届时或恐等不到下一个苏莱曼尼,而是等来一场新革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