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中国科普博览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用科学解答,但能用科学解答的问题对我来说都不算问题。尼古拉斯·赵四曾经说过,没有什么问题是一个科学家回答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一打……中科院院士、国家大型科研项目负责人、各种黑科技核心技术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物理、化学、材料科学、数学、环境与生态学、地球科学的各种学科专家……简而言之,我上面有人。我是中国科普博览,我为科学代言。
-
高温热浪如此危险,为何一直被忽视?
说起“高温热浪”,看起来好像只是一个表达炎热的形容词,不过是热多几度、热多几天而已。其实,它是一位“沉默的杀手”,每年都会导致大量伤亡事件,是最危险的自然灾害之一。
-
卡车护队、野外扎营,这不是自驾游, 而是去挖恐龙
就拿扎帐篷这件小事来说,包含了选址的各种门道。戈壁沙漠在夏夜经常出现暴雨。若是没有经验地把自己的帐篷扎在水流的必经之处或低洼区域,很可能第二天醒来发现自己已连人带睡袋被冲到了干涸的河道里(作者们不愿意透露他们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
-
专业甩锅:天气预报不准,其实可以怪疫情嘛
在21世纪,天气预报的准确程度依赖于越来越精细详实的气象数据,这不早就被卫星和地面雷达两者“拿下”了么?就算需要飞机观测高空数据,不是有现成的气象飞机么,什么时候跟商用飞机也扯上关系了?你想得太简单啦!
-
想成为一个合格的药?选择姓什么很重要
最近,有几位特殊的国际友人频频出现在抗疫的前线上:比如漂洋过海来看我们的瑞德西韦先生,随后相继登场的法匹拉韦、巴洛沙韦、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达芦那韦,再加上多年来一直在我们身边帮忙的奥司他韦、阿昔洛韦、多替拉韦……等等,它们咋都姓“韦”?
-
病毒本就是“死”的,你又如何能杀死它?
病毒有毒吗?病毒算是生命吗?病毒是怎样让人生病的?有药物能杀死病毒吧?病毒跟病菌有什么区别?读了那么多谈冠状病毒的文章,可你真的了解病毒吗?本文或许能帮你重新认识病毒。
-
针对新冠病毒的特效药什么时候能出来?
由于新冠病毒和SARS有类似之处,同时还有同为冠状病毒的中东呼吸综合征的治疗经验,相比17年前的SARS,科学家们对新冠病毒肺炎的研究和理解要深入得多,某些程度上可能会缩减药物研发的时间。但新药开发的规律无法被逾越,药物研发这事,急不来。
-
错过了要等一年,但三伏贴你真的要去贴吗?
三伏天里人气血通畅,可老中医们为什么自己要躲在空调房里给人贴呢?就不怕病人吹了空调气血瘀滞影响效果吗?中医如果真的相信三伏贴的那套理论,就应该在三伏天中午站在太阳底下给病人贴。
-
这一次,我们真的在火星找到了液态湖?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是不是马上可以去火星钻冰捞鱼了?别急。虽然可能性很大,但还是不一定。不过,这至少已经是我们距离发现火星稳定的液态水储备最近的一次,也将长达三十多年的火星冰下“寻湖之旅”又推进一程。
-
削铁如泥、吹毛断发的宝刀真存在?
在古典小说及评书中,常听到形容宝刀削铁如泥,吹毛断发。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就是《水浒传》中杨志卖刀。杨的宝刀砍了二十文铜钱,拿头发照刀刃一吹,头发纷纷变为两段,最后还杀了泼皮牛二,刀不沾血。小说中这种宝刀在现实中真的存在吗?
-
为什么没人能准确预测天宫一号的落点
在天宫一号重返之前,各种关于它可能威胁/落点的预测也是谣言不断,笔者甚至在2天前见到过一个落点在河南和安徽两省交界某县的媒体报道……这是典型的造谣生事。我们不妨好好分析下为什么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研究机构能够准确预测。
-
“嫦娥”怎么在太空中飞?
对于探索外太空之类的复杂任务,推进系统的重要性基本排名第一。例如探月任务,火箭只能将其送出地球几百公里,但目标却是远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这就需要经历复杂的机动过程。卫星推进的本质就是当一些工质被加速离开卫星时产生反推力,可以改变卫星的运动状态。
-
超常儿童可不仅表现在智力上
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个时代像今天这样关注孩子,这是社会进步的象征。但是,往往在不知不觉间,我们的关注就转化成对孩子的高要求、高标准,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进行攀比,唯恐他们落后于人。
-
从落在印度后面,到全球首次海域开采可燃冰,这10年发生了什么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今天在南海宣布,我国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这也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
自主研发速度计随天舟上天 完成空间引力实验关键一步
本次天舟一号飞行实验将进行的“非牛顿引力实验检验的关键技术验证”项目,这是一个纯基础物理实验,对于统一四种相互作用、探寻新的相互作用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次飞行实验将进一步为空间站开展“非牛顿引力实验检验”、“空间等效原理实验检验”以及“空间引力波探测”等实验检验奠定基础。
-
天舟的这项实验为“太空造人”铺路
有关空间微重力对人体生殖能力影响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研究结果尚不多。研究微重力对人类生殖功能的影响,特别是对干细胞的分化和生殖细胞成熟机制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天舟上的实验尚属首例。
-
乘坐天舟一号,会不会“晕船”?
我国成为继美国和加拿大后第3个在轨采用主动隔振控制技术,服务于空间微重力实验研究的国家;将极大支持和推动空间站高微重力实验平台的研制建设,取得的技术成果可以直接服务于未来我国空间站阶段的空间科学实验载荷。
-
-
资讯 Information more
-
太阳系首个外来客为何形状诡异还突然加速?中国学者提出解释
-
我国第一块“细胞培养肉”诞生,好吃吗?
据科普中国网站11月20日消息,就在11月18日上午,中国第一块人造培养肉在南京农业大学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诞生。虽然这块肉只有5g,只有小拇指那么大一片,估计还不够你塞牙缝,但确实意义非凡。[全文]
-
胡椒为啥那么辣?中国科学家找到了
-
杨振宁国科大演讲互动:不要搞大对撞机
据科学网公众号(sciencenet-cas)7月27日消息,2019年4月29日,杨振宁先生应明德讲堂思想[全文]
-
中国科学家算出超大质量黑洞外流气体尺度
据科学网报道,1月28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教授王挺贵和刘桂琳课题组在《自然-天文学》发表成果,他们利用光谱吸收线光变,首次得到了超大质量黑洞所驱动高速气体的物理性质分布,证明高速外流气体有足够的能量影响星系演化。[全文]
-
阴阳五行是不是科学?引科学家互“撕”
2月25日,中科院SELF讲坛将给大家带来两场绝对猛烈的思想风暴,大开脑洞,打破认知!演讲与辩论的双重思想冲击,你承受得住么?[全文]
-
冷冻人在太空“复活”!未来不再只是电影桥段
近日的一则消息已经让我们燃起希望——。从这个图片大家看到,很多科幻电影里都会出现的一个场景,有一个非常漂亮的棺,你可以躺进去,躺进去之后再飞行几百年,再出来还是一个美女,在座的有没有人想把自己冻起来的。[全文]
-
科学家强势开撕:阴阳五行该不该入《准》
SELF格致论道讲坛号外,号外。2月25日,阴阳五行之争重燃战火,科学家亲自上阵,强势开撕,激辩阴阳五行到底该不该入《准》。[全文]
-
首次发现7颗“恋母”行星有3个宜居,但别高兴太早啦!
在北京时间23日凌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NASA又宣布了一个令人吃惊又兴奋的新发现:科学家们通过斯皮策红外太空望远镜,在距离地球39光年的地方,首次发现了7个地球大小的行星围绕一颗恒星运行的行星系统,更重要的是,其中3颗恒星位于母恒星TRAPPIST-1的宜居带内。[全文]
-
全球首款亿级并发云服务器有何绝技?
不久前,全球首款亿级并发云服务器系统在天津正式量产,该产品是“十二五”国家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云计算关键技术与系统(二期)”重大专项的成果。 那么,什么是云服务器,和云计算又有什么关系?这款云服务器有何特殊之处呢?[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