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向俄罗斯发布“最后通牒” 西方多国就站队支持
关键字: 间谍中毒俄罗斯英国通牒欧盟北约“换来的间谍”
本月4日,斯克里帕尔及其33岁的女儿尤利娅,双双倒在英国威尔特郡索尔兹伯里市街头长椅上,昏迷不醒。3天后,伦敦警察厅反恐部门负责人马克•洛雷(Mark Rowley)称这对父女遭神经毒剂袭击,是一起“谋杀未遂”案件。
斯克里帕尔及其女儿尤利娅
虽然同类事件(俄罗斯间谍被投毒案)在英国时有发生,但因斯克里帕尔(中毒者)的敏感身份,引起外界的关注——他是英国政府和俄罗斯方面交换来的“间谍”。
据泰晤士报消息,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作为苏联/俄罗斯军方情报机构格鲁乌(GRU)的一名间谍,斯克里帕尔长期以“瞬(forthwith)”为代号名,在英国搜集情报。
直到英国情报机构发现,并以“每次见面提供5000英镑”的条件,成功将其策反为一名“双面间谍”。后来他承认,10年内共收取英国人10万英镑。
步入21世纪,斯克里帕尔认为俄罗斯间谍机构“腐败问题”过于严重,而退出格鲁乌。但是在2004年,他被俄罗斯方面逮捕,并判入狱服刑13年。逮捕斯克里帕尔的过程,当时还被电视全程直播。
斯克里帕尔被捕画面 视频截图
可是到了2010年,斯克里帕尔的命运改变了。由美国方面介入,英、俄、美三方同意,将美国境内捉到的10位“潜伏间谍(Sleeper agent,在未展开活动前,以普通人身份潜伏他国)”作为筹码,交换俄方手里的4位间谍。而英国方面点名要斯克里帕尔。
于是,在2010年,奥地利的维也纳机场内,上演了三国进行了“10换4”。据英国广播公司BBC透露,当时两架并排停靠的飞机,打开对应的舱门,接起密封的走道,以避免间谍在交换过程中,“进入奥地利国界”。
“互换现场”视频画面,图自天空新闻网
交换前,斯克里帕尔获得了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的赦免;但是,据澳大利亚SBS电视台透露,交换后,斯克里帕尔此后并没获得英国政府的保护。
重获自由的斯克里帕尔,从此在英国过上了低调的生活。据卫报透露,斯克里帕尔平日很少外出,只喜欢逛博物馆,以及玩玩扑克,当地很少有人知道他的身份。不过卫报称,在重回英国后的几年内,斯克里帕尔还是不断地在向英国提供俄罗斯方面的情报。
图片中红房子为斯克里帕尔的家 图自泰晤士报
在斯克里帕尔中毒后,原先作为“10换4”换回俄罗斯的女间谍安娜(Anna Chapman),则在近日通过社交媒体,斥责斯克里帕尔为“叛徒”:“俄罗斯再一次背锅了,那个叛徒不早就被总统赦免了吗?如果调查一宗谋杀案,首先看动机。在任何情况下,俄罗斯都不会因此受益的,为什么西方社会还要怪俄罗斯?”
俄罗斯女间谍安娜,如今已成为俄罗斯当地的一名模特 图自社交媒体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徐乾昂
-
菲外长这波暗讽,说到本质了! 评论 136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快推进涉外领域立法 评论 43“十四五”草案为何没设GDP具体目标?发改委解读 评论 33全国工商联:“催生”政策效果不明显,建议奖补惠利 评论 358致敬!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集体揭晓 评论 56最新闻 Hot
-
菲外长这波暗讽,说到本质了!
-
“解放军战机7分钟到台北”,台媒又紧张了
-
“中国在5G领域领先美国10倍,现在是国家紧急状态”
-
“光进铜退”的背后,我国光纤用户93%的渗透率只是开始
-
美酝酿对俄发动“秘密网络攻击”,还扯上中国
-
“《纽约时报》在撒谎”?
-
“见这段视频疯传大陆,我只有一个想法:完了”
-
美媒:在非优势不敌中俄,美国要设法成为“首选伙伴”
-
“这次,中国外长态度强硬”
-
美国“挺凤梨”,自己人都吐槽
-
王毅:今天的外国记者,可以学学他
-
“一张499美元的中国警察照片,就是这么来的”
-
“希望更多学子报考集成电路专业”
-
世卫评估中国疫苗至今还没有结果,高福回应
-
可爱“小鹿头”背后,原来有这么多故事
-
“小火苗你饿了吗?喂你吃个口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