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京《战狼2》票房破20亿 BBC这样翻译“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关键字: 战狼2吴京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BBC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外宣微记”(ID:Original0715)
BBC 8月4日发表文章,评价《战狼2》是一部“民族主义动作电影” (nationalist action movie)。
在英文里,“nationalist”常带有贬义,指某人怀有本民族优于其他民族的非理性情绪。
BBC 在文中这样翻译“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Anyone who offends China will be killed no matter how far the target is.”
可是,一位英国小哥儿对BBC这个译法颇有微词:
“I am not sure someone deserves to die for being offensive… I think they meant to say “attacks”.”(“仅仅是“冒犯”就要被诛杀吗?我想本意是“attacks”(侵略、攻击)吧。”)
这样翻译,难怪BBC认为这是一部“民族主义”电影。
英国小哥的意见令人反思。我们在对外传播实践中,应该如履薄冰,因为有时候用错一个单词,可能满盘皆输。
英国小哥所担忧的是,按照BBC的译法,给西方读者一个错误印象是,以后对待中国人要小心点喽,冒犯(offend)他们搞不好要被neng死。轻罪重刑,是不是忒霸道了点?
就像《西游记》里可怜的沙僧,本是天庭的卷帘大将(掀门帘子的,其实官儿也不大),只因失手打碎琉璃盏,你看玉帝怎么惩罚:
玉帝把我打了八百,贬下界来,变得这般模样。又教七日一次,将飞剑来穿我胸胁百余下方回,故此这般苦恼。
不就是打碎一个杯子嘛,玉帝也忒残忍了点吧!吴承恩讽刺的谁,读者心知肚明。
BBC这个译法,让不明真相的外国读者以为中国原来是那么霸道的一个国,正如我们对玉帝处置沙僧的手段心有余悸。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源自西汉名将陈汤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明犯强汉者”是谁?是“惨毒行于民,大恶逼于天”的郅支单于。“犯”是赤裸裸的“侵犯”“侵略”,是烧杀抢掠之大恶。“虽远必诛”,即,这样欺我中华的大恶人就算跑到天涯海角,我们也要neng死他们。
因此,把BBC译法中的“offend”改为重一点的“attack”或者“invade”就好多了。
我非常赞同BBC译法的句式结构:Anyone who… will…这种结构正是法律英语里处理“的”字句式的常用句型。例如,《刑法》里“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
当然,“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其实并不难翻译,肯定还有很多精彩译法。
各位朋友,你们抖机灵的时候到了。
- 原标题:BBC这样翻译“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对吗?
- 责任编辑:高雪滢
-
卢拉访华前,数百名巴西农企代表已“涌入北京” 评论 19中央财办副主任:有把握实现5%的经济增长目标 评论 30“世界必须倾听中国声音” 评论 134马克龙:我俩将一同访华 评论 790德意志银行股价重挫引市场担忧,朔尔茨发声 评论 184最新闻 Hot
-
“世界必须倾听中国声音”
-
“全球银行业动荡,中国成为避风港”
-
台当局“驻洪都拉斯代表”今晨返台,“神情沉重”
-
玻利维亚总统:拒绝美国插手,将寻求“锂主权”
-
“相比之下,美国崩溃的概率更大…”
-
“拜登相信,他们都打不过特朗普”
-
他也称将访华:欢迎中国方案
-
拜登会见特鲁多口误“感谢中国”,随后找补:你们知道我在想中国
-
德意志银行股价重挫引市场担忧,朔尔茨发声
-
马克龙:我俩将一同访华
-
这场听证会引美TikTok网民众怒:让美国人显得好蠢
-
欧洲领导人正争相访华,“我们不能失去中国”
-
“今早,解放军军舰回呛台舰喊话”
-
耶伦声称:中俄想替换掉美元,但有难度
-
瑞信瑞银被曝遭美司法部调查:涉嫌帮俄寡头逃避制裁
-
穆迪警告:银行危机仍有外溢风险,美政府可能无法遏制动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