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振清:蔡英文会被台湾政治摩天轮甩出去吗
关键字: 蔡英文蔡英文就职台湾经济台湾贫富分化武统论两岸关系5月20日,蔡英文宣誓就职。当看到前马英九离去的背影时,很多人也许会记起8年前,也是在同样的日子,同样的地点,马英九领导的国民党以压倒性胜利从民进党手中重新夺回政权,一时风光无限。如今风水轮流转,“总统府”又迎来了民进党人,送走了国民党人。
今年初民进党从“大选”中胜出后,笔者就曾在观察者网撰文《民进党执政与台湾的新政治周期》,指出“从2008年到2016年,台湾的经济社会结构的变迁引发民意的重大变动,并通过直接选举机制体现为政党轮替的实现与政治周期的循环。这一幕恍若一个巨大的政治摩天轮,在不停的运转中改变很多人的命运。”如今,蔡英文率领民进党的中生代精英,依靠这个摩天巨轮般的政治周期攀上了台湾的政治顶峰。
现代社会政治明星光环常常是不稳定的,其命运取决于民意起伏。今日台湾民意的变动,往往是经济快速波动和社会多重分化在特定政治事件或政策议题上的反映。当经济波动不断减幅直到失去动能、且社会分化日益固化的时候,一种不良的政治周期就可能浮现:党派精英们想方设法要“公平分配蛋糕”,但受财政收支能力下降、贫富差距扩大以及认同分化的多重制约,公共政策左右为难,往往“顺了姑情逆了嫂意”,难以满足的大众就会改变政党偏好,抛弃一个政治明星,捧起另一个政治明星。这是一种缺乏经济持续增长和整体福利扩张下的自我政治消耗,如果遇到认同矛盾则损耗愈重,没有赢家,都是输家。
基本上,这就是八年来马英九和国民党的执政命运。现在蔡英文一脚踏进这个周期,身处台湾政治摩天轮的周期循环结构之中,她能摆脱马英九的命运模式吗?
内忧外患中,蔡英文能否摆脱马英九的命运模式?
蔡英文的执政根基:一座亚太经济整合中的孤岛
拥有“亚洲四小龙”之一闪亮经济地位的台湾曾让各国精英油然而生敬意,源自日本的“发展型国家”(developmental state)的高帽被奉送给台湾及其东亚邻居。在自由市场和计划经济之外,人们在这个地区仿佛发现了人类经济发展的第三条道路——一种兼具政府干预与市场动力的混合经济模式。
然而最近十多年来,台湾的外贸荣景逐日黯淡,产业竞争力下滑,经济增长乏力,它在世界经济中日益边缘化,这在很大程度上源自李登辉和陈水扁的战略失误。今天,台湾已经成为亚太经济整合中的政治经济孤岛,除了资讯产品由于WTO信息技术协定(ITA)享有免关税保障之外,难以为重要产品进入各国市场争取到优惠关税待遇,产品竞争力以及原有的产业优势不断流失。
外贸的萎缩对以出口为命脉的台湾经济来说无疑是致命的,因为自2010年以后台湾的低端出口产品面对东盟国家时已无优势,高端产品例如面板、电子零配件、芯片等机电产品面临韩国的激烈竞争,甚至有逐步失去大陆市场之虞。同时,大陆科技产业也有自身的发展需求,台商闻之色变的“红色供应链”开始崛起。如此,作为台湾经济顶梁柱的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力优势即将不保。同时,在台商和外商投资信心不足的时候,在消费能力受就业不稳、薪资停滞的时候,在生物科技、医疗、文创等产业不足以支撑起台湾经济大厦的时候,在台企无法突破代工生产模式的时候,台湾从经济短暂波动走向持续下滑的可怕前景并非不可能。2015年台湾GDP已经保不住1%的增长率,预估2016年也难有起色。
这就是2016年民进党执政的经济基础,是蔡英文今后无法摆脱的经济梦魇。在这样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状况下,近年来,台湾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下滑,已从最高峰的1990年的25%掉到目前15%左右。这意味着政府的财政能力不断下降,刺激和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将随之下降,同时民生福利几无提升之机。台湾财政的经济发展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已从1993年的31%的最高峰拦腰落到2014年15%的低谷;民生福利支出的占比则从九十年代初的不足10%逐渐爬升到2011年的近20%,但此后四年来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这说明台湾官方除了维持既有福利现状以外,已无余力再根据社会结构的变化增添福利项目或者扩张福利基础。而蔡英文竞选主张中的20万户社会住宅建设、青年创业、边缘群体照顾、都市更新加速、北中南部均衡发展等无一不需要大量的财政资金支持。如此状况,巧妇焉能做无米之炊?
因此,蔡英文当选后,一边在绞尽脑汁琢磨两岸政策说辞,一边在想方设法准备出手刺激经济动能。假如台湾经济状况继续低迷下去,政治摩天轮的转动只会加快,不会暂停,而马英九的今天将会是她的明天。
对蔡英文来说最现实的选择,就是既要设法稳定两岸经贸关系现状,也要争取台湾工商界的投资信心和配合。这两方面是她从选前到就任初期投入精力极大的工作。因为有经济实务经验的人都会看出,她近年来所主张的“内需经济”、“以创新为动能的经济发展模式”等理念,落到实处无非都市更新、医疗照护、精致农业、民宿服务、物联网、新能源等具体的产业,要么产值弱小,要么缓不济急,不足以扛起突破台湾经济困境的重任。近来,她在多个县市阐述以“创新、就业、分配”为核心的发展策略,提出将在台湾北中南部同时打造五大产业创新体系,涵盖绿色能源、防务产业、生物医药、亚洲硅谷、智能机械等,希望让各种产业政策同时发挥作用,堆大“柴火”驱散景气寒流。但其致命缺陷在于无视外贸的萎缩和大陆市场的流失,因为没有市场的创新是没有产业生命力的,而台湾内部狭小的市场不足以支持蔡刺激经济动能的产业计划。此外,她十分渴望加入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协议”(TPP),但由于TPP在劳工、环保、政府采购等方面标准极高,台湾能否顺利加入还有很多变数,而且即便加入也很难短短几年就能帮助台湾经济脱困。
所以,目光只能回到两岸——今后两岸经贸关系仍然是台湾发展的最重要动力源。根据我们的实证研究,十多年来,台湾对大陆的投资占对外投资的比重始终保持在60%以上,对台湾GDP增长的贡献率最大的是台湾对大陆的投资,其次是对大陆的出口。可见两岸经贸攸关台湾经济命脉。
图1:1996-2014台湾对大陆投资占对外投资百分比(%)
(资料来源:“行政院主计总处”)
如此,经济问题再度回到政治层面:如果蔡英文的两岸政策不能得到大陆的信任,如果继续搁置两岸服贸、货贸,那么台湾所占有的大陆市场份额迟早落入其国际竞争对手的手中。更何况,由于她迄今不承认“九二共识”,台商和外商普遍投资信心不足,大都停足观望两岸局势,有的甚至准备撤资台湾,这对今后台湾经济发展都是雪上加霜的事。
近来,蔡英文力推“新南向政策”,试图将台商的投资和贸易引向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印度等地,希望能够开创一个脱离中国大陆的经贸空间。不过,这种官办经贸政策有逆自由市场潮流而动的问题,能否推动得了尚存疑问——十多年前李登辉“南向政策”的失败就是前例,即便碰到推进的机会也缓不济急。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小婷
-
亚运会首金!中国赛艇队姑娘夺冠 评论 54开幕式总导演:我们选择的点火方式是充满自信的表达 评论 85习近平宣布杭州亚运会开幕 评论 65他在联大怒批日本:应立即停止 评论 111“无法将中国排除在外,非常乐意合作” 评论 215最新闻 Hot
-
被拜登爽约过的他们将缺席此次峰会,美方“失望”
-
“不该对乌开出空头支票,除非...”
-
美外交官认了!“是五眼联盟...”
-
他在联大怒批日本:应立即停止
-
“无法将中国排除在外,非常乐意合作”
-
美对华芯片限制“护栏”最终规则公布
-
“乌克兰已头脑发热,美国应让他们冷静冷静”
-
“拜登已对泽连斯基承诺,将提供远程导弹”
-
“中国唤醒成功了,但印度还没收到月球探测器信号”
-
“俄罗斯明年将大幅提高国防开支,至GDP的6%”
-
中美俄高层一周内密集互动,释放哪些信号?
-
学起乌克兰,俄罗斯鼓励民众用APP报告来袭无人机
-
涉及在华芯片生产,韩国要求美国解决问题
-
刚果(金)驻以色列大使馆将迁往耶路撒冷
-
来了!22条措施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
92岁默多克卸任福克斯和新闻集团董事长,长子接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