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场疫情中的每一个因素,都能被美国“碰瓷”般攻击中国
从疫情的起源到封城、疫苗、确诊人数,这段漫长又艰辛的进程中每当出现新的话题,都可以被塞进“中国十分不诚实”的美国叙事中,并通过抨击中国的体制来捞取政治得分。这种靠疫情对中国抹黑的举动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有限,全球各国已经在大踏步前进,美国该醒醒了。[全文]
-
“这次事件生动展示了一个大国的歇斯底里”
在美国,过去的几天里充斥着愤怒、轻蔑、狂躁以及人为制造的敌意,如同滑稽戏一般轮番上演。仿佛这世间万物,唯有一个气象观测气球能够最为恰如其分地代表对美国明目张胆的攻击。[全文]
-
是什么让阿拉伯国家与中国越走越近?
相较于美国奉行的“干涉主义”,阿拉伯国家更愿意接受中国的不干涉态度。阿拉伯国家清楚地意识到,美国不尊重阿拉伯国家的政治制度或价值观,并可能试图改变它们。因此,完全依赖美国是有很大风险的,尤其是在美国对维持霸权日渐痴迷的当下。与中国的伙伴关系能够为阿拉伯国家提供重要的地缘政治保障。[全文]
-
当帝国不复存在,英国会发生什么呢
伊丽莎白二世的去世,正值英国未来面临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之时。这些挥之不去的不安全感来自英国的身份危机,产生了社会和经济的多方面压力,不仅导致英国退欧,也导致现在的外交政策完全倒向身份和意识形态。“战后共识”已随君主而去,未来似乎并不乐观。[全文]
-
关于华为的新闻揭示了事实,但英国民众还看不清
最近,《泰晤士报》披露,英国情报部门GCHQ曾表示,华为不构成丝毫间谍威胁,然而,据报道,美国副国家安全顾问马修·波丁格为此咆哮着对英国内阁发表了“长达五小时”的长篇大论(值得注意的是,《泰晤士报》并非中国的朋友)。[全文]
-
什么是新“黄祸论”?看看英美情报头子最新演讲
将中国人描述为全球威胁还能系统化和理论化,这就是“黄祸论”,它将中国及其人民框定为破坏“文明”和西方世界价值观的威胁。同样,在现代,这样的话语已经从明确的种族主义演变为反共思潮来自我掩盖,但所有意图和目的是一样的。[全文]
-
西方走向新的衰退,却期望中国崩溃
2022年是比任何人预期的都要惨淡的一年,但西方对中国自身经济的悲观情绪仍然持续,因为被政治偏见和对中国“不可避免的失败”的痴迷所蒙蔽,未能看到全局。[全文]
-
“印太经济框架”动静很大,实质很虚
“印太经济框架”并没有实际的内容,只是一个口号。这个计划拉了一些亚洲之外或与该区域经济联系不大的国家,制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的概念,试图决定游戏“规则”,同时试图假装该区域最大的经济体和贸易国中国并不重要。[全文]
-
甘当美国傀儡、挑起对华冷战,对英国没好处
尽管英中关系有着深厚的相互依存和共同利益,但没有什么能比英国穿上其旧帝国的外套来施压中国更能激怒中国人了。中国的政治意志是历史不会重演。[全文]
-
西方借抗疫诋毁中国体制,只会自食其果
新冠是一个科学和人道主义问题,世界应该共同努力来遏制它,但在上海与新冠作斗争时,可悲的是,新冠将成为现代历史上最政治化的疫情。在任何情况下,这种疫情都没有像这次一样,被用来如此极端地诋毁一个国家及其政治体制。[全文]
-
不必为布恰暴行辩护,但要警惕西方移花接木
如果布恰事件真像媒体报道的那样,那它无疑是一次暴行。但除此之外,人们还必须始终牢记,西方长期以来一直在歪曲此类指控以达成自己的政治目的。就此事件而言,我们不必为暴行辩护,但我们也要警惕西方的手段。[全文]
-
为什么美国要用俄乌冲突中伤中国?
过去几周来,美国一直毫无根据地指责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秘密支持俄国。美国想借冲突机会把中国拖进来,迫使美国的盟友一起反华。俄乌冲突前,美国一直在强迫欧洲国家对华强硬,想联合西方建立新的“冷战同盟”。如果欧洲认为中国威胁到它,就可能追随美国。[全文]
-
美国专家怎么好意思分析“中国国际形象为何正在恶化”?
美国对中国展开了积极有效的抹黑行动,丑化了中国在西方的形象。当北京胆敢反击这场针对它的宣传战时,美国的分析人士阴险地指责北京应为自己的地缘政治困境负责,虽然这一困境就是他们创造出来的。[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