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绍成:台湾选举,美日打的什么算盘
关键字: 台湾选举台湾选举2014台湾九合一选举九合一选举APECAPEC2014美日日本台湾台湾举行地方性“九合一选举”,国民党惨遭滑铁卢,这对于未来的两岸关系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其原因可从长期整体与短期个体两方面来观察。
选举分析
在长期整体方面,马英九的整体施政不利,油电双涨、证所税、教改与食安问题等使得民众怨声载道,尤其蓝营内部一些支持者更是高度反弹。主要是一些军公教的退休人员,因为他们的年终慰问金被删一直耿耿于怀。再加上近来官商勾结的个案等等,故此次自家支持者一吐怨气,一并反应在对国民党的候选人身上。
在短期个体方面,由于国民党特别重视台北市的选情,因而在连胜文趋居劣势的情况下,全力以意识形态为武器攻击对手的超越蓝绿策略,期盼蓝绿归队,因为在台北市本来就是蓝大于绿,大约是55%与45%之比。
其实,这在当时确实无可厚非,只是此招在台北并未奏效,因为部分蓝营的支持者受伤太深,决心不投票。相对的,这反而对于台北以外的地区产生了致命性的打击,因为民众对于意识形态高度反感。
再加上马英九全台卖力辅选,结果越卖力票越少,已成票房毒药而不自知,因而造成蓝营该赢的未赢(比如桃园与新竹)或赢很少(新北市),不该输的反而输掉(嘉义市),一片惨败。相对的,一些绿营的县市长,还根本不知自己是如何选上的,票怎么会这么多?
选举惨败后,马英九鞠躬向支持者道歉
这个情况与2008年民进党的情况类似。当时民心向背,民众一窝蜂地支持在野的国民党,并不是因为在野党表现优异,而是执政党太不得民心所致。
这里就要提出质疑,若是两党都做不好,比如2000年至2008年,民进党执政确实被证明是失败的;而2008年至2014年,国民党同样被证明是不行的,那政党轮替的意义何在?台湾的民主政治是否已经陷入死胡同?
此次全台投票率是67.6%,四年前“五都选举”投票率约74.4%,跌了6.8%。相对的,这次年青人投票甚高,深蓝选民反倒在好天气下拒绝投票,要给马英九教训的意图极为明显。据估计,约15%-20%的蓝营选民拒投。
国民党气势不佳,导致民进党气势甚旺,尤其民进党在年轻人心目中的地位强化。原先,民进党在泛绿的整合方面比较成功。在新北市,民进党、台联党即以民调高低共同支持游锡堃。在台北市,以在野大联盟为旗帜的无党籍候选人柯文哲,不但获得民进党的礼让与支持,而且还邀请前新党籍立委姚立明担任竞选总干事,其形象超越以往民进党的候选人。
再以“首投族”(第一次投票者)而言,自2012年起,每年增长约15万人左右,四年相加就将达到60万人,其中大约70%会支持民进党,若以投票率六成来计算(60×0.7×0.6),国民党将会损失25.2万票。
还有“末投族”,不论是因年纪或是健康原因都无法投票者,每年也大约会减少15万人,其中约两成是外省人,必定是泛蓝的铁票,其余八成当中就以算一半与一半抵消(60万×0.2×0.6投票率),国民党将会损失7.2万票。
这两者相加大约是在30万票之谱,由此可见,这对于蓝营极为不利。以上是对于2016年“总统大选”的估算,若以此来类推今年的地方选举,当然会有落差,但总括言之,从首投族与末投族这两方面观之,整体情况还是对于蓝营不利。
此次民进党大胜、国民党大败,就是在年青选民大增、深蓝选民大退的一增一减之间,此乃各县市的预估与实际结果差距的主因。
此外,国民党台北市议员落选者,大多为较为深蓝者,如杨实秋、王正德、王丽珠等,以及新党与亲民党的候选人,比如谢启大与何启圣等,可见大陆因素也具相当的反效果。
外部影响
以外部因素观之,其中乃以美国与日本的角色为重。
美国:台湾牵制大陆的功能不能丧失
自2012年两岸的两面旗帜共同登上钓鱼岛之后,美方就开始对台北产生一些质疑,难道两岸要连手抗日与保钓?不久后,台湾海巡单位还与日本海上保安厅船支互射水枪,更确认美方的疑虑,因而才会逼使台北出面澄清,马英九才会直说台湾不会与大陆联合保钓。之后,美方敦促日本要在渔业协议方面补偿台湾,因而才有台日渔业协议的签成。
回想2003/04年与2007/08年,当时绿营执政时期都曾以公投来绑“大选”,美国乃第一个强力的反对者,其发言强度也同样日渐升高,最后甚至直言台湾不是一个国家,其态度与立场令人印象深刻。后来的资料证明,此乃华府应北京之请托所致,否则台湾公投与美国何干?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佳静
-
中美双方商定,成立经济领域工作组 评论 229欧盟贸易专员将访华,“预计讨论电车反补贴调查问题” 评论 105中美俄高层一周内密集互动,释放哪些信号? 评论 186来了!22条措施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评论 88乌放话“对薄公堂”,欧盟考虑为三国辩护 评论 142最新闻 Hot
-
中美俄高层一周内密集互动,释放哪些信号?
-
学起乌克兰,俄罗斯鼓励民众用APP报告来袭无人机
-
涉及在华芯片生产,韩国要求美国解决问题
-
刚果(金)驻以色列大使馆将迁往耶路撒冷
-
来了!22条措施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
92岁默多克卸任福克斯和新闻集团董事长,长子接班
-
是否会公布证据?特鲁多回应
-
乌放话“对薄公堂”,欧盟考虑为三国辩护
-
波乌闹掰,立陶宛凑了上来
-
驻日大使反华“用力过猛”,白宫坐不住了
-
CNN主持人涉华议题“挖坑”,澳外长不跟
-
禁用华为、中兴?德国运营商不干了
-
“南方国家已厌倦听我们说教,再不改变就麻烦了”
-
英国宣布推迟!“不会以让英国人破产来拯救地球”
-
岸田在美就对华关系表态
-
德企巨头顶住政府施压,“中国市场事关生死存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