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奎:校外培训热不是剧场效应,而是政策导致的军备竞赛
关键字: 教育小升初中考民办学校私立学校剧场效应【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苏奎】
中国教育学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中小学校外培训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37亿人次,可以比较的是,全国中小学生人数只有1.8亿,同期全国中小学财政总投入23758亿元。其中一家培训机构的线下学生接近400万人,线上注册用户累计超过3500万人。同样可以比较的是,中国第一人口大省——河南省中小学生总数只有1670万。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校外培训确实过热了,校外培训机构已经深刻改变了教育供给,也制造了不少需求。校外培训过热确实需要解决,但那只是结果,而不是原因。但遗憾的是,各地的教育政策还在不断将学生送进校外培训机构,校外培训的军备竞赛也丝毫没有缓和的迹象。
不是剧场效应
城市广泛而严重,甚至是疯狂的课外补习和择校竞争,有论者称之为“剧场效应”,那就是如同剧院看戏,不知何时何故有人站起来了,后面的人被迫跟着站了起来,最后所有人都站起来了,第一个站起来的“绑架”了整个剧场观众。戏还是那个戏,但所有的人都看得很累,看戏的成本增加了,所获得的价值也被打了折扣。
这可以说是一个十分抓心的比喻,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相信确实有不少家长和同学并不想参加课外补习,但受不了班上或周围很多同学都去了的压力,也只好被裹挟进去了,这就是所谓的从众效应,也是这个类比的共鸣点。
不过要是仔细思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这个类比并不恰当,甚至是误导的。很明显,在剧院站起来看戏打破了剧院看戏的规矩,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后面观众看戏的效果,当然是需要谴责并立即予以制止的,但同班同学参加无论任何形式的校外培训(包括参加校外培训班、家庭教师等)都没有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校外的补习属于个人的事情(国际上因此称之为私人教育,private education),两者可以说根本没有可比性。
任何比喻或者类比,都会有失真,有偏颇,只要是有助于理解,都有其论述的价值,不该苛求,讨论类比是否完全准确属于吹毛求疵。然而,“剧场效应”类比的问题并非是否准确,而是这个类比将问题指向了学生参加校外培训监管不严,指责剧场现场管理人员失职是问题的罪魁祸首,从而放过了探求事情的真正原委。
犹如发现每次剧院看戏都是如此混乱不堪,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检讨剧场的设计是否有问题,比如前后排的高差不合理导致后排普遍被前排遮挡,而不只是怪罪剧院现场管理不力。
如果非要用一个类比来说明众多中小学生被裹挟参加校外培训的话,“军备竞赛”这个概念可能更加准确。军备竞赛的目的不是满足一个国家的正常国防需要,事实上,参与军备竞赛国家的军备水平远远超过了国防的需求,如数千枚核弹头与几百个核弹头对国防安全而言并没有多少差别,大部分的武器装备对于国防也都没有意义。这犹如很多学生参加校外培训不是要达到教学标准所规定的学业水平(所谓的补差),普遍性的超前教育也并非学生成长的需要,很多的练习都无助于学生未来的创造力,而只是超越对手的需要。
军工利益集团可能会鼓吹、夸大敌对国军事力量,以获得更多的订单,校外培训机构也会推波助澜,不遗余力宣传“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以刺激更多培训需求。
更重要的是,军备竞赛会拖垮一个国家的经济,资金技术大量进入军工行业会严重影响民生。可以类比的是,校外培训的军备竞赛不只是消耗家长的金钱,更会吞噬掉学生们的童年,扼杀同学们对于未知知识的探索兴趣。
然而,军备竞赛是意识形态的极度对立所致,是霸权主义的政策的必然结果,我们可以斥责军工集团为了一己私利推波助澜,但霸权主义的政策才是该责怪的对象,没有了霸权主义,就没有了军备竞赛。
同样,斥责校外培训机构“丧尽天良”确实很解气,但问题道德化并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校外培训的需求只要还在那里,校外培训就取消不了。从国际实践看,世界上有过这样的教训。韩国在1980年曾经尝试过禁止校外培训机构的政策,不出所料,结果适得其反,培训转入地下,学生反受其害,最后被迫政策反转,好心办了坏事。
我们甚至不能一味责怪校外培训机构推波助澜,校外培训机构如此兴盛很大程度是拜“平等化”教育政策所赐,好似足球场上的“乌龙球”。
平等化陷阱
校外培训教育的发展首先是经济发展后的现象。于个人而言,教育也是一种消费,经济的发展,消费自然要升级。学生天赋有差异,学校质量有差别,公办学校提供的普遍服务难以满足需求,更为个性化的校外培训教育受到追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是任何监管都不能阻止的,不断增长的个性化品质化的教育需求,与教育平等化规模化供给的矛盾,是校外培训发展的根本动力。
校外培训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动力,如果只是其内部动力,发展速度不会有这么快,所谓的乱象也不会有这么多。义务教育扩大化的“平等化”的教育政策则是其最大的外部动因。
2014年1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2014年各重点大城市应制订完善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方案。不得违反《义务教育法》免试规定。入学工作禁止组织笔试、面试或任何变相形式的考试、考核。
教育行业是对人的加工,涉及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植入,是影响一个国家长期发展的基础行业,义务教育则具有更为基础性的作用,是最重要的公共服务之一,这是现代国家的责任,公办学校则是落实这种责任的重要载体。教育的功能包括为社会不同群体提供缩小社会存在的不平等的机会,公办教育的责任自然要大一些,这是我们平等化教育政策的出发点。对于教育部门“平等化”教育政策,公办学校确实没有多少理由不予执行,当然也不容得不执行。
民办学校不仅是增加了教育供给,更重要的是,民办学校能提升教育供给的多样性,有助于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然而,民办学校的性质决定了其对优秀生源的追求是“疯狂”的,没有优秀生源对民办学校而言,可能就意味着死亡,就会被市场淘汰。
当然,一个巴掌拍不响,这不只是民办学校的需求,这也是家长的需求。教育服务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学生不仅是教育服务的对象,是教育服务的需求方,同时也是教育供给的组成部分,学生在教育服务中具有二重性。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好学生不仅希望有好的学校(好老师、好的环境),同时希望有好的同学。
当民办初中学校(事实上,一些公办外国语学校等希望保持优质的学校也有同样的需求)不能公开选拔时,特别是在官方评估标准缺位的情况下,学而思们填补了这个空缺,满足了需求,通过举办所谓的“奥数竞赛”、“小升初密考”等事实上掌握了小学教育标准,这就是学而思们小学生“超前教育”得以存在的关键。
几乎没有民办学校没有考试选拔,这是公开的秘密。从这个意义上讲,小学阶段的校外培训机构并不是所谓的“影子教育”,而是与官方教育标准相竞争的另一套体系。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轩甫
-
中央财办副主任:有把握实现5%的经济增长目标 评论 25“世界必须倾听中国声音” 评论 131马克龙:我俩将一同访华 评论 770德意志银行股价重挫引市场担忧,朔尔茨发声 评论 184搅混水?美参联会主席称“伊朗能数月内造出核武” 评论 285最新闻 Hot
-
“世界必须倾听中国声音”
-
“全球银行业动荡,中国成为避风港”
-
台当局“驻洪都拉斯代表”今晨返台,“神情沉重”
-
玻利维亚总统:拒绝美国插手,将寻求“锂主权”
-
“相比之下,美国崩溃的概率更大…”
-
“拜登相信,他们都打不过特朗普”
-
他也称将访华:欢迎中国方案
-
拜登会见特鲁多口误“感谢中国”,随后找补:你们知道我在想中国
-
德意志银行股价重挫引市场担忧,朔尔茨发声
-
马克龙:我俩将一同访华
-
这场听证会引美TikTok网民众怒:让美国人显得好蠢
-
欧洲领导人正争相访华,“我们不能失去中国”
-
“今早,解放军军舰回呛台舰喊话”
-
耶伦声称:中俄想替换掉美元,但有难度
-
瑞信瑞银被曝遭美司法部调查:涉嫌帮俄寡头逃避制裁
-
穆迪警告:银行危机仍有外溢风险,美政府可能无法遏制动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