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树军:反思公共政策的导向问题
关键字: 公共政策导向私立学校政治功能法律公立学校为什么需要公共政策视角
问:您如何理解校园虐童案事件背后所透露出的公共政策意涵?
这类案件可以从不同角度解读,从法律上看,司法体系需要认真按照法治原则追究个案责任;从监管上看,教育部门需要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同时,从公共政策上看,我国目前的学前教育政策的导向存在很大偏差,过度倒向市场化机制,教育经费中的个人缴费比例长期超过公共缴费比例,教育的公益化水平低于不少国家。2009年至今,全国范围内民办园的数量始终是公办园的一倍,大多数家庭不得不为子女选择市场化的民办学前幼儿园,“入园贵”、“入公办园难”因此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这也是近年来学前教育问题频出、屡屡牵动全国目光的根源所在。
仅仅追究涉案人员的法律责任,进行个案矫正,并不能解决具有普遍意义的公共政策问题。仅仅在事发后强化对学前教育机构的行为督导,也只是亡羊补牢,尽管非常必要但同样并不涉及公共政策导向的调整。事实上,我们需要通盘考虑与每个人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公共政策议题的特殊性,教育、住房、医疗、养老这些政策的公共性体现在,其影响超越各阶层、各群体,不论哪个社会阶层在这些问题上都有基本的需要,都非常关注这些政策的导向问题。
频发的校园虐童、欺凌事件引起社会强烈反思(图片来源:中青在线)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四大领域的公共政策导向发生了重要的转型,即从强调政府和国有企业承担更多的公共责任、社会责任,转向政府逐步退出这些领域,这些原本属于最基本的公共服务的领域开始转向依赖市场化、商品化,导致每个家庭都不得不更多依赖市场来满足自己的这些基本需要,尤其在教育、住房领域。
在这些涉及全体人民的最基本需要的政策议题上,我们到了反思公共政策的导向问题的时候了,这首先需要重新讨论满足这些最基本需要究竟是公共服务还是市场服务,究竟是公共责任还是个人责任。事实上,这些领域本质上属于公共服务,不仅具有社会性,与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而且还有强烈的公共性和政治性,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就会直接影响人们对政府的信心,直接影响人们对发展道路、发展方向的信心。
欧树军 (图片来源:北京大学法学院)
当下更应该重视教育的公共性
问:与公立教育相比,私立教育出现问题的可能性是不是更高?但是,一种流行意见又认为私立教育注重个性自由发展的素质教育,比培养“流水线产品”的公立教育更好,您如何理解私立教育与公立教育的差别,如何评价这种意见?
我们当然不能说公立学校就不会出现类似问题,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私立学校出现此类问题的比例更高,更重要的是,这个差别通常被当下的舆论选择性地忽视或者遮蔽了,这恰恰是需要引起更多关注的客观事实。公立学校老师的专业化、职业化、职业伦理及其相应监督措施都相对规范,但是在市场化运作下的民办学校中,不仅存在政府监管缺位问题,也存在私立学校对政府监管的自然排斥,政府监管的正当性遭到强烈质疑,这会导致政府监管变成问题导向的应急管理模式。
事实上,“私立学校普遍比公立学校好”的假设并不成立。人们对不同教育模式的选择,会受到个人教育理念的影响,而个人的教育理念又受社会舆论、政府政策的影响。退一步讲,在市场机制下,选择什么样的私立学校与家庭收入和财富直接挂钩,即使我们承认私立学校提供的教育模式看上去更高端、更精致,但这很可能是大多数家庭负担不起的。实际上,私立教育遵循的是商品经济模式,追求的是效率,即如何在短时间内用大量财富把子女培养成父母想要的样子,这种“多、快、好、贵”的模式本身并不是大多数人有能力选择的。
- 原标题:欧树军:反思公共政策的导向问题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武守哲
-
美国投下唯一反对票,中方:极大的失望 评论 78世界如此混乱,出路在哪里?他们提到同一个词 评论 69“全球首艘”,在沪交付! 评论 112俄沙“振臂一呼”:所有OPEC+国家都应加入 评论 290最新闻 Hot
-
俄沙“振臂一呼”:所有OPEC+国家都应加入
-
这个时候,美国和圭亚那举行联合空中演习
-
他敦促国会赶紧“打钱”,“中国正在太平洋伺机而动”
-
丹麦通过法律:焚烧古兰经违法
-
“西方主导的不公正国际秩序应当终结”
-
美使馆人员行贿窃取情报,被西班牙驱逐
-
韩国与荷兰将强化芯片同盟,“与中美有关”
-
委内瑞拉公投后,圭亚那:已与美国、巴西等国商讨
-
“美国不断军援下,加沙被炸7周堪比二战末期德国”
-
“欧洲的保护主义者会利用他”
-
德国这州规定:想获得公民身份“不能反犹”
-
“新加坡和中国将30天互免签证”
-
伊朗宣布“发射成功”:2029年前要把宇航员送入太空
-
“请安理会行动…”以色列:辞职吧
-
“德国芯片生态面临灭绝威胁”
-
曾是胡塞对手,但沙特现在“劝美国克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