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平:超越冷战思维,延续中国经济奇迹
关键字: 中国经济冷战思维GDP工业社会高等教育中国奇迹
引言 我是一个观察者
各位天大的同学,晚上好。1998年高考之后我就认真考虑过来天津大学。很可惜,那时天津大学在河北相当热门,我掂量了一下高考分数,觉得风险太大,还是做了偏保守的选择,报了一所南方学校。很感谢天津大学学生会,在18年后的今天,给我一个机会走进天津大学。
自我介绍一下。我1981年生人,家乡在200多公里外的承德市,大学专业是土木工程。2002年大学毕业后,先做工程师,然后做小生意,主要业务是给政府当编外雇员,最近几年做新闻编辑。工作了14年,虽然没有很深入的行业,但是对许多领域都有点了解。今天我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回顾当代史,谈谈中国未来发展趋势。当然,作为一个旁观者,我的观点和个人视角有很大关系,肯定有错误的地方,欢迎大家指出。
一 扩招时代
1 并不特殊的“00后”
我现在是网络编辑。网络读者的特征是全年龄段阅读,用户平均年龄比传统媒体读者小很多。
所以网络媒体人的平均年龄也不大,90后已经是工作骨干。3月份,我们新招一批在校实习生,很多98年、99年出生的。之前我虽然知道自己不年轻,但始终觉得新人都算是弟弟妹妹的层次,现在看到我读大学那年的人也上班,立刻觉得自己要过时了,必须赶快去了解新一代人。
我首先找了新版中小学课本来看,发现的确进步很大,比如说生物和人文地理就明显要比20年前深。
但我还想直接了解你们年轻人的想法。好在95后和00早就上网了,我可以到网上找人聊,或是看他们的文章。
研究了几个星期,我的结论非常意外——这些95后,00后和我熟悉的同龄人相比,没有根本性的不同,相反,心态和我非常相似。他们和我一样都有点野心,对未来有点憧憬,同时也喜欢偷懒,希望眼下就能享受生活;都制定了很多目标,都很难执行到底,都是中学时盼着上大学,上了大学怀念相对简单的中学时代。都不喜欢非常死板的工作,都希望生活有变数,有惊喜。虽然对未来不是很确定,但大多有乐观的预期,觉得肯定会比父母过的好。总之,让这些年轻人穿越到我大学班级上,彼此都不会觉得有很大的落差。
在一个社会飞速变化的时代,差了近20年,年轻人的想法居然没有明显变化,这一点让我想了很久。然后我意识到,所谓一样,就是不一样。因为我在用1998年重点大学学生的心态去对比现在年轻人的普通心态。
1998年大学招生约100万,占适龄人口二十分之一。其中重点大学只招十万人。现在大学生已经要占到同龄人的40%。就算我和我的同学的心态只扩展到这40%的年轻人,也说明新型人生观普及了。
回顾一下,90年代我小学毕业的时候,很多同学要考虑要不要读初中,是不是应该早点去谋生,攒钱娶媳妇。我读大学的时候,许多同龄人已经娶妻生子,一眼能看到一辈子的人生了。那时大多数人在20岁没有资格憧憬未来。现在,至少一半95后和00后对未来的期望值和当年重点大学的学生非常接近,显然算是根本性的变化。
这个变化的历史背景是21世纪的大学扩招。但在21世纪之前,扩招对中国人也不算新鲜了。
1951年到1956年,小学毕业生从每年100万增加到500万;
1957年到1968年,初中毕业生从每年100万增加到500万;
1971年到1976年,高中毕业生从每年100万增加到500万;
1997年大学招生达到每年100万,我上大学的1998年大学招生108万,是大学招生超过100万的第二年。
1997+4=2001,从2001年到2008年,大学毕业生从每年100万增加到500万!
2016年,预计将有770万大学毕业生,54万人获得硕士学位,6万人获得博士学位。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李楚悦
-
“无论谁赢,欧洲已输” 评论 48市场疯狂下注特朗普,真金白银比民调更准确? 评论 85看!中国人的双航母编队 评论 519无论谁胜选,华裔科学家们都担心再遭迫害 评论 316“欧盟将派特使赴华探索关税替代方案” 评论 324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