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思义:约翰逊辞职了,但下一个恐怕更反华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罗思义】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为什么会被迫辞职?他本人有别于一众西方领导人的鲜明的个人风格多少掩盖了其中真正的原因。的确,他打造了自己不修边幅的滑稽外表,他因违反防疫规定被警方罚款,他缺乏诚信,甚至对他自己最亲密的同僚和议会议员也是如此,显然,这些都构成了他被迫辞职的直接原因。
但在这些占据媒体头条的个人“风格”背后,约翰逊辞职涉及到更强大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力量。事实上,正是约翰逊独特的“个性”吸引了众多社会力量帮助他当选首相,如今也正是这些“个性”让他被迫下野。而这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英国脱欧所造成的持续影响,这种影响同时也会涉及到中国。
众所周知,脱欧令英国陷入旷日持久的政治动荡,在此不再赘述——卡梅伦、特蕾莎·梅和如今约翰逊相继辞职足以印证这一点。此外,可以肯定地预见,约翰逊辞职不会为这场动荡画下休止符。
原因在于英国脱欧并不仅仅只影响英国,它还关系到世界最大的两个资本主义经济体——美国和欧盟之间的关系。正因如此,英国脱欧对中国有所影响。确切地说,如果不了解英国在美欧关系中的地位,就无法准确了英国解脱欧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英国脱欧,背后少不了美国
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规模太小,无法独立于世界最大的两个资本主义经济体。因此,脱欧从来不意味着英国是否“独立自主”——这纯粹是支持脱欧派散播的错误概念。问题在于英国是否应与美国或欧盟结盟,更确切地说,英国是要依附于美国还是欧盟。
由于尚未认识到这一点,部分中国媒体错误地认为,英国脱欧会导致其经济更弱,因此需要对中国更友好。事实正好相反,脱欧意味着英国要更依附于美国,因此会对中国更敌视。了解这一点是准确认识约翰逊辞职对中国影响的前提。
显然,从英国经济角度来看,成为欧盟的一部分是更为理性的选择,因为英国对欧盟的出口占英国总出口量的42%,对美国的出口则仅占英国总出口量的17%。但是,正如列宁的名言所说:“政治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不肯定这一点等于忘记了马克思主义的最起码的常识。”
一个多世纪前,英国做出了一项战略军事和政治决策,即随着自身霸权的衰落,其国际利益只能通过依附于美国来维护。这就是官方所宣称的所谓英美“特殊关系”。但事实上,这只是英国迫于美国在所有决定性的战略议题所占据的地位而不得不选择的“委身投靠”。英国成为美国最忠实的“贵宾犬”——甚至参与了其他主要欧洲国家拒绝支持的美国入侵伊拉克等行动。随着英国脱欧,这种情况将会持续下去,因为英国现在的实力被大大削弱了。由于美国目前对中国怀有敌意,脱欧的英国自然也会对中国更为敌视,而非更为友好。
北约峰会上的约翰逊与美国总统拜登(图片来源:ICphoto)
因此,一旦了解了这一国际形势,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1973年英国加入欧盟并非与美国决裂。恰恰相反,当时的美国为增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西欧经济实力对抗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苏联,支持欧洲国家建立欧盟。当时,德国被分为两个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东德和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西德,因此,即使仅仅在经济领域,欧盟任何国家都无法长远地美国挑战美国。鉴于此,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政治建制派几乎一致认为,英国加入欧盟有利于美国,因为这意味着美国最忠实的重要盟友将影响欧盟的政策。
但是,到21世纪初,情况发生了变化。欧盟已成为一个与美国规模基本相当的经济集团。此外,德国现在经重新统一——创造了一个能够主宰欧盟的经济强国。因此,美国相当一部分资本集团——这批人后来公开地归入特朗普麾下——希望削弱而非强化欧盟。一个显而易见的方法是让美国最忠实的盟友英国脱离欧盟。
因此,在美国的支持下,英国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脱欧运动——此前这样的运动一直不温不火。2016年,脱欧公投最终取得成功。除了出于外交政策原因外,这场旨在让英国与美国建立更紧密政治联盟的运动,也得到了英国那些希望英国经济和社会“美国化”(放松市场管制、弱化福利保障、削弱工会、消除环保举措等)的资本的支持。
“美国化”的推手,没有约翰逊还有别人
但对于希望脱欧的英国势力来说,存在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正如上文所述,任何对脱欧影响的合乎逻辑、严谨、诚实的表述都会告诉你,脱欧将损害英国经济,进而降低英国人民生活品质。即使在2016年公投结果出来之后,脱欧谈判也还需要三年的时间。因此,为了最终确保脱欧能够实现,很有必要出台一项不合乎逻辑、不严谨也不诚实的政策。这个“诚实”不是微观意义上针对政府同僚和议会议员不诚实的问题,而是根本意义上的,即不会提供真正的政策选择。
因此,这时就需要一位支持脱欧、支持美国、但又口无遮拦、看上去不正经、随时准备着提出欺诈性政策的领导人。当然,这样一位领导人对中国的政策将直接遵循这一点——他将在所有关键问题上完全按照美国的意愿行事。
约翰逊提出的政策都完美符合这些势力的设想,因为这些政策并不合乎逻辑——除了支持脱欧和亲美。约翰逊没有提出脱欧的真正后果以及它将带来的损失——一旦“实话实说”脱欧将不受欢迎,相反地他提出了“天上掉馅饼”的政策。他声称,他将把脱欧后每周可以省下的3.5亿英镑资金用于医疗服务,这有助于社会支出削减、“紧缩”政策结束,紧接着将会有大型基础设施支出项目上马,进而整个国家就能“升级改造”——本国的贫困社区的环境将被提升到较富裕地区的标准。
如果他们承诺的这些政策能够兑现,当然会非常受欢迎——而这些宣传主张构成了约翰逊2019年大选胜利的基础。赢得这场胜利确保了脱欧派一直在争取的目标,即获得一位坚定支持脱欧的首相——约翰逊的前任特蕾莎·梅在脱欧公投中实际上是支持留在欧盟的。当然,约翰逊提出的这些政策完全不切实际,尤其是在脱欧的背景下。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戴苏越 
-
司法解剖结束,安倍具体死因公布:动脉损伤致失血过多
2022-07-09 08:16 日本 -
载有安倍遗体的灵车清晨驶离医院,将送往东京
2022-07-09 07:27 日本首相 -
美国新增感染169592例、死亡573例
2022-07-09 07:25 美国一梦 -
英国前财相苏纳克宣布竞选下任首相
2022-07-09 07:21 不列颠 -
安倍遇刺身亡,他的政治遗产会如何影响日本?
2022-07-09 00:15 日本 -
日媒:安倍葬礼将于7月12日举行
2022-07-08 23:01 日本 -
“这是苏联解体后遗症:中亚要警惕颜色革命”
2022-07-08 22:48 -
与嫌犯同名,日本副教授的个人网页被访问到崩了
2022-07-08 22:26 -
拜登:震惊、愤怒、悲痛
2022-07-08 21:57 日本 -
奈良警方:嫌疑人乘电车至现场,使用自制枪支
2022-07-08 21:27 日本 -
当着澳官员面:所总理感谢中国,不提澳大利亚
2022-07-08 20:21 -
赵立坚回应“中国网民议论安倍遭枪击”
2022-07-08 20:16 中日关系 -
安倍遇刺身亡,多国政要表态
2022-07-08 19:50 -
安倍中枪,日本人开始炒“号外”报纸
2022-07-08 19:49 -
女记者伊藤诗织遭性侵案最终裁定:判山口敬之赔偿332万日元
2022-07-08 19:45 当代妇女解放 -
印度将为安倍去世全国哀悼一天
2022-07-08 19:36 印度惊奇 -
中国驻日使馆对安倍去世表示哀悼
2022-07-08 18:24 中日关系 -
-
G20外长会现场也惊了:日本可是严格控枪的国家啊…
2022-07-08 17:55 -
救治医院:安倍死因系枪击致心脏血管破裂
2022-07-08 17:53
相关推荐 -
基辛格去世,中国驻美大使:他将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 评论 530外交部发布《中国关于解决巴以冲突的立场文件》 评论 194习近平在上海考察调研 评论 15美国“拦不住”,阿联酋高校加入中俄牵头的月球项目 评论 156最新闻 Hot
-
“在中国发展不像过去那么容易了”,大众需要迎头赶上
-
基辛格逝世,官网悼文11处提到中国
-
“在国内卖2000,在美国卖6万,价格依然能打”
-
连续三年!“韩国第一名被中国夺走”
-
“遭美国延发签证,伊朗外长错过联合国巴以重要会议”
-
基辛格去世,中国驻美大使:他将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
-
韩国仅得29票,他们怒了
-
“为什么澳大利亚军舰要去东海?中方采取的行动非常专业”
-
“俄乌打仗,这个北约国家怒赚300亿美元”
-
“我们不能让下一代美国学生不了解中国,不学汉语”
-
这国要改国旗:中间图案像向日葵,代表“善变和奴性”
-
他俩跑卡塔尔会面,谈停火和人质释放
-
泽连斯基被美媒评为“年度梦想家”
-
外交部发布《中国关于解决巴以冲突的立场文件》
-
美国“拦不住”,阿联酋高校加入中俄牵头的月球项目
-
谋杀未遂?乌称情报总局局长夫人遭投毒,正接受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