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学伟:在法国接受精英教育,绝不比在中国容易
——作为家长,我所亲历的法国精英教育(上)
关键字: 法国精英教育中西教育西方教育法国教育体系路易大帝高中亨利四世中学【由BBC纪录片引发的,讨论中英教育的余热仍在持续,中西方教育之差别反复成为舆论焦点。近日,纪录片中科学老师杨军接受采访时表示,纪录片剪辑不够客观,英国媒体的的批评也有失偏颇。中英教育应互相学习,加强交流。多年来,中式教育始终被认为是分数导向型,缺乏创新能力,而西方教育大都宽松自由,不重成绩。事实果真如此吗?旅居法国三十多年的观察者网专栏作者刘学伟,以自己作为家长的亲身经历,细细道来法国的精英教育体系及其特征。本文为上篇。】
看到观察者网在不间断地对比讨论东西方教育之优劣,本人作为一个旅居法国超过三十年,子女成功通过法国精英教育体制成材的家长,倒是可以介绍一番亲历。如果要先一言以蔽之,那就是:在法国,要想爬上教育宝塔尖,绝不会比在中国容易。
法国的精英教育制度,其实和中国现行的制度很像,那就是:“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一点与美国常青藤名校那个难以捉摸的“综合录取”相比,倒是让中国人容易适应得多。法国的教育共和传统非常浓烈,三项原则高悬门楣:义务、免费和非宗教。
义务,很彻底。举个例子,假设你是偷渡的移民,本人没有身份,带着的孩子到了入学年龄,你随便拿一张比如住家的水电费收据证明你住在附近就可以到学校申请入学。相反,如果你的孩子到了入学年龄不上学,邻居可以举报,警察会找上门来。事实上,这里的入学率应当是100%。一些移民不关注子女学习,但肯定不会阻挠子女上学。童工?那是不可思议之事。让学龄儿童在街上游荡?那就更离谱。
免费,是可以一直延续到大学毕业的,且包括那些最著名的大学。当然收费的学校也不少,但那是一条为有钱人家的子女特备的只能通往“钱途”的捷径。膳食费用等都按家庭收入水平分许多等级,最低的当然是完全免费。每年8月份,政府还会为广大收入较低的家庭发放入学补助。数量明显超过必须。一些孩子多又对子女学习不上心的家长,甚至会挪用这笔补助去买其它东西。曾经有人提议不给现金,给只能在超市购买文化用品的代金券,却未能在议会通过,说是侵犯了公民的消费自由和家庭隐私。
非宗教在法国也贯彻得很彻底。哪怕是教会办的学校,学生也没有义务去上宗教课。事实上,法国人,尤其是年轻人,虔信天主教的并不多。家长选上教会学校,也就是冲他们更好的教学质量,基本没有宗教考虑。倒是犹太人也有初级的教会学校,他们的宗教文化传统由此传承。至于伊斯兰教,没有听说办有教会学校。他们的宗教教育如何进行得如此卓有成效,本人不清楚,也在本文主题之外,不予论及。
下面按学生的年龄,以一个家长的视角,来逐一论及法国的各级教育体制。
幼儿园、小学和初中
这里的幼儿园可以说完全没有教学任务,但在照看孩子的同时,也会教儿童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比如如何吃饭,如何穿衣服。还要学会有秩序地玩游戏,与小伙伴相处等。但绝不会有先去学习小学一年级的课程以便将来取得学习优势这样的任务。
法国的小学五年制,都是社区学校,就近入学,并无特别著名的小学,也没有需要住宿的小学。当然有教会办的私立小学,不过除了虔信天主教的家长,一般无人问津。富人区的小学由于经费充裕会更好一些。但法国人似乎并非从小学就开始拼教育资源。
法国的初中四年,高中三年。小学中学加起来,和中国一样,也是十二年。
从初中开始,就有重点学校出现了。也有更多的私立学校出现。到高中,到大学,私立学校就更多了。但是在法国有一个与美国或英国截然不同的特色,就是公立学校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有很多非常好的公立学校,最好的学生基本都能被公立学校收入囊中。法国能做到这一点,当然是花下血本。先具体介绍一下我儿子在小学和初中的放羊式生活吧。
那个时候,我们居住的社区是一个多种族混居的地段,就近入学的小学那就像一个联合国,各种肤色的儿童都有。下午早早就放学。从来没有家庭作业。孩子在家就是玩耍而已。孩子的生活过得真是快乐轻松,无忧无虑。那个时候我们到法国还不久,忙于自己站住脚跟,对孩子的教育,真的是关注不够。不过以他的天分,应付这里一直到初中毕业的功课,绰绰有余。到他上初中时,我们自己的事业开始发展,家也搬到别墅区,把儿子送到一所就在本地区的小有名气的教会私立学校。要交一点学费,实在不算太多。因为私立学校一样享受国家提供的教育经费。他们自己收的那点学费,也就是拿来锦上添花。
我儿子在那里的学习,和小学一样轻松无比。从来不做家庭作业。暑假两个多月,书包也是不会被打开一次的。上课的时候,经常望着窗外开小差,用老师向我们告状的说法是,上课的时候,他的心思经常“marcher sur la lune,在月亮上走路。”(这是一个形容人心不在焉的法国成语。)但如果把他叫起来答问,他总能答上,老师也没办法。有一年,他因特殊原因两次错过考试,被记了两次零分。我们作为家长去找老师理论,希望不计入平均分数。老师当我们的面一算,说即使这样,他的平均分依然是全班第一,让我们不要介怀。
在初中时,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语文老师出了一道作文题,叫做《从小以来,你得过的最好礼物是什么?》我儿子写到,他五岁的时候,父亲(就是我)送给他一台电脑。他如何把它的各个部分连接起来,接上电源,然后开始玩。他说那就是他从小以来得到过的最好的礼物。
老师给他打了一个很低的分数。我们看后觉得不合理,就到学校去找老师理论。老师说,孩子没有说实话。如果他把他得到这件礼物的年龄写成八岁,就可以的高分。我们告诉他,我的儿子其实已经留有余地。事实上,五岁的时候,我给他的并不是一台装好的电脑,而是一堆电脑零件。当然是我指导他把一台电脑装起来。那时候,他还没有桌子高,是坐在地上组装的这台电脑。当时老师的表情可是莫名的惊诧。
到了初四,(他们这里倒过来叫,这里指初中的一年级。)我们发现他的成绩一直遥遥领先,稳居全年级第一,就萌生了重点培养的雄心。从这时起,我们才开始研究法国的精英教育体制,寻找名牌学校。
我们发现,住在巴黎,哪怕是近郊,都可以享受许多的特权。最主要的特权就是,法国最好的高中一多半都在巴黎。而高中学生并未成年,还是要就近入学的,因此一般住家不能离学校太远。在高中阶段,法国公立学校的住宿位置非常稀少,除非你成绩极为优秀,又家居外省,最好还要家境贫寒,否则你无法申请到住校。
法国巴黎大路易高中外景
在法国巴黎有两所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公立高中,分别是路易大帝高中(Louis le Grand简称LLG)和亨利四世中学(Henry 4)。这两所学校在欧洲的声誉,就像北大、清华在中国一样,当然它们只是中学。大概就跟英国的伊顿公学、西敏公学齐名。但是它们是不收学费的,唯分是取的免费高中。
在法国读到初中毕业后,国家并不会组织统一考试,因此各个学校的分数是完全无法通约的。LLG和Henry 4 招生办的老师告诉我们,只要你的孩子在所在学校是头名二名,就可以把材料递上来,我们自然知道那些不同学校的一、二名之间的差异。学生除了提供平时成绩,唯一比较特别的是要自己亲笔(不能用电脑打印,学校说通过笔迹,也能观察学生的心性。)写一份申请信,内容是:你为什么要申请上这所学校,将来准备从事什么职业。你要努力展现自己的野心,还要说得头头是道。这样的高中和中国的特色大学(比如艺术院校)一样,也是头批招生,头批放榜。我们为他投报的偏重文科的亨利四世中学并没有录取他,可能是因为他的文科成绩不如理科理想。孩子天性随意,不看重分数,不喜欢的功课比如化学和生物就不上心。
熟悉教育的人都知道,仅凭考分选取学生的确有很大盲目性。分数与能力不符的现象永远都会有。但是如果不凭考试分数,事情就会太复杂,在基础教育中,比如人人面试就完全不可行。不过法国人也有很多办法来弥补这个明知的缺陷。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李楚悦
-
自主装备首次测绘3000米深水地质勘探图 评论 40“IMF应作出改革,反映中国崛起等全球经济变化” 评论 127国家航天局发布嫦娥八号国际合作机遇公告 评论 126“豪华黄金周”出境游火爆,中国游客获得“VIP待遇” 评论 149又酝酿对中国光伏开刀?欧洲业界警告:不要重蹈覆辙 评论 166最新闻 Hot
-
“IMF应作出改革,反映中国崛起等全球经济变化”
-
“印度要求加拿大,限期撤回2/3外交官”
-
马斯克发了个表情包,又激怒了乌克兰
-
欧盟外长会首次在乌克兰举行,波兰外长:不去
-
特朗普在纽约出庭,美最高法院表态
-
共和党议员提交罢免动议,他悬了?
-
国家航天局发布嫦娥八号国际合作机遇公告
-
“豪华黄金周”出境游火爆,中国游客获得“VIP待遇”
-
又酝酿对中国光伏开刀?欧洲业界警告:不要重蹈覆辙
-
得知美国“援乌预算”被搁置,乌克兰连忙降温:我们理解
-
胜选后他明确表态:停止对乌军援,我们的人民正面临更严峻问题
-
佐科宣布:正式启用!
-
“没有中国参与,解决方案难以想象”
-
埃尔多安怒了:再也不指望他们
-
美参议员强行加戏:这样做等同于对台湾宣判死刑
-
iPhone 15热到不能碰?苹果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