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球时报:浦志强判三缓三体现中国法律尊严
关键字: 浦志强浦志强案浦志强判三缓三依法治国西方舆论言论自由违法言论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2日上午对浦志强案做出一审判决,法庭以煽动民族仇恨罪、寻衅滋事罪两罪并罚判处浦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据新华社报道,浦志强认罪悔罪,表示服从判决不上诉。
这一判决与很多法律人士之前的预测大致吻合。一方面浦在互联网上的表现对法律秩序造成了损害,打击此类行为是中国法律必须尽的职责。另一方面经过反复调查取证,浦志强涉嫌触犯法律的证据最终缩小到他通过多个账号发布的一些微博,因而对他的判决不会很重。判三缓三可以看成权衡各种法律因素的结果。
2013年7月,代理律师浦志强和委托人唐慧交谈
西方舆论高度关注浦志强案,包括国内浦的一些支持者,一直宣称浦“无罪”。法院的判决坚持了司法原则,这在西方热衷干预中国国内事务的时代很重要。与此同时,国内有一些人从价值观出发,主张“重判”浦志强,认为判他越重,“政治越正确”,这也千万要不得。司法应独立于各种意识形态的考虑和影响,坚守它自身的公正。
浦志强被关押已经一年多,现在判三缓三,他有可能从此失去律师从业资格,他总体上为自己的违法表现付出了相应代价。这个案件将产生多方面的长远影响,为进一步的法治建设提供标志性案例。
言论自由是有边界的,互联网上的言论自由同样如此,浦案为此设立了最新的界桩。我们希望,言论自由的边界能够通过近年的著名案例变得愈发清晰,这当中有个要素不可缺少,那就是舆论活跃人士、尤其是异见人士们同意存在这样的边界,并且有认真总结这条边界究竟在哪的集体意愿。
浦案也告诉官方,给用违法言论破坏社会秩序者定罪,在当前的现实环境下面临什么样的舆论不确定性。西方把反对中国此类司法行动作为对华政治及舆论斗争的关键战场之一,它们在这个领域调集资源的能力很强,也最容易在中国聚集起西方价值观的“粉丝”,形成有一定声势的压力。这要求中国司法机关审理此类案件必须有高度的准确性。
法律的力量很强大,对于厘清言论自由边界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来自外部和舆论场的压力从大环境和长效看,也客观上起到监督、限制公权力的作用。我们希望在历史的长河中,所有这些因素会形成正面的合力效果,让中国的言论自由受到法律的真正规制及保护。
浦案大概会受到境内外各种力量的不同解读,但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它是法律的胜利。很多因素都试图影响此案判决,它们反而进一步促成了坚守法律原则的绝对必要性。只有依法办案才能最有效地回应争议,才能让判决经得起各种检验和挑战。
支持中国的法治建设,这至少应是国内所有人关心浦案的出发点和回归处。这是中国社会的共同利益所在,我们决不可因为局部和临时性因素的干扰,忘了自己利益的根。
(本文原发于12月23日《环球时报》)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小婷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中消协深夜发声 评论 105“国内疫苗几乎是今天产,明天打,后天零库存” 评论 130不到48小时,巨头瓦解 评论 234特斯拉深夜道歉 评论 728中国考虑派维和部队?美国防部这回答… 评论 506最新闻 Hot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深夜发声
-
“中国不是奶牛,有人又想挤奶又想宰割”
-
中国现代文学馆原馆长、老舍之子舒乙逝世,享年86岁
-
“抢劫啦!德里抢我们邦的氧气罐”
-
普京发表国情咨文:警告某些国家不要越“红线”
-
抗议又起!“迈向正义”当天,15岁黑人少女被警察枪杀
-
印尼潜艇失联:德国制造,载有53人
-
“他疯了”
-
“普京先生,我邀请你到战火纷飞的顿巴斯会面”
-
“国内疫苗几乎是今天产,明天打,后天零库存”
-
默克尔接班人定了:曾拒绝排除华为5G
-
“中国在这个领域的主导地位,让拜登陷入两难”
-
连续画饼失败后,富士康将在美投资缩水80%以上
-
澳政府又出“幺蛾子”,欲收回中企在澳探矿权
-
又一领域,拜登要“追上并超越中国”
-
为了半导体,韩国舆论呼吁:赦免三星掌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