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高铁:从传说到传奇
——《高铁风云录》后记:传说与传奇
关键字: 高铁中国高铁高铁见闻高铁风云录高铁谣言争议高铁提速高铁正像今日之中国,充满了争议。毁者众,誉者众。
关于高铁有很多神奇的传说。
如辐射问题。曾经有人发帖称“高铁尽量不要坐,高铁乘务员最近又招了一批,因为上一批集体辞职了,因为高铁辐射严重,乘务员不是不孕就是流产……”
如安全余量问题。某过气铁路专家接受媒体采访时号称,中国高铁都是买来的,但买来的是时速300公里的产品,为了政绩要提速到350公里,怎么办?那就吃掉安全余量去提速。暗示中国高铁不安全。
如玻璃问题。有网友发文章说,高铁时速350公里,为什么我们坐在高铁上往外看风景时,并不眼晕也不会感觉很快呢?原因是高铁上使用的都是减速玻璃,所以你不会觉得很快。
大凡新事物的诞生总会伴随着很多传说,这很正常。其实在蒸汽机车刚刚在欧洲诞生时,人们对它的传说并不比今天的高铁少。有人说蒸汽机车会让男人不孕不育、让孕妇流产,甚至会影响生物成长,让母鸡不再下蛋、奶牛不再产奶,还会降低稻谷与棉花的产量。
高铁在今日中国的突然崛起对人们心理的冲击也与此类似。中国人已经习惯了欧美国家的领先,汽车已经发展30多年了,还是外资的打工仔,满大街仍旧是万国牌的小轿车。高铁怎么就能在短短几年内,横空出世,屹立于世界列强之林?人们本能的第一意识就是怀疑,怀疑它的能力、怀疑它的质量、怀疑它的安全、怀疑它的真实、怀疑它能够怀疑的一切。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加之高铁开通初期,坐过高铁的人又少,对高铁的认识与理解,多数来源于自己的想象与媒体的报道。所以关于高铁的各种说法就特别地多,套用一句网络用语来评价,“哥就是一个传说”。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问题会不证自明。2011年7月26日,企业界大佬、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发微博称“为何我们的高铁事故频繁?显然中国铁老大的一味提速吃掉了安全系数。如果没有安全保障,高铁只能是高速运行的活棺材!该刹刹车了。”三年后,2014年8月22日,王石又发微博说:“南京—上海动车;上海—杭州动车;杭州—宁波动车……快捷、方便、效率……我喜欢乘咱们的中国高铁。”
三年时间,沧海桑田。王石的两条微博其实反映了最近几年中国老百姓对高铁的认识过程。高铁用自己脚踏实地的表现一点一点、一步一步扭转人们对它的看法。同时中国高铁还成为全球市场的重要玩家,在美国、欧盟、俄罗斯、东南亚、南美等国家和地区全面布局,国家领导人也在重要国际场合推销中国高铁称中国高铁“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有性价比优势”。高铁作为大国重器,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不但改变了中国人的出行习惯,让中国联结成一个更加紧密的整体,更是帮助中国实现了由出口8亿件衬衣换一架波音飞机,到向全世界出口高科技产品的转变。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轨道交通装备产品出口已经覆盖了全球近100个国家,未来必然还将实现更大的突破。
在过去,中国高铁拥有的是一个又一个真真假假的传说,未来的日子,中国高铁必将拥有一个又一个货真价实的传奇。
对此,笔者充满期待!
对此,笔者也信心满满!
但是国人对高铁的推介却远远落后于高铁发展的速度,仍有一些基本的问题困扰着国人,如高铁是怎么诞生的?中国高铁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崛起?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期间又经历了怎样曲折与惊心动魄的历程?中国高铁的崛起是一种偶然还是一种必然?这就涉及到高铁发展历史的问题,在翻阅资料的时候发现世界上除了有一些高铁国别发展历史的图书(如新干线的发展历史)以及一些高铁开创者的人物传记外,并没有一本能够全面介绍世界高速铁路发展历史的图书,于是就收集有关资料撰写了这本《高铁风云录》。受限于自己的才疏学浅,其中错漏之处必然良多,还请方家指正,以便在将来的再版中进行全面修正,不胜感激!
本书主要回答高铁发生发展的故事,以人物与事件为主,顺便讲解了一些基本知识,但必不能全面回答一些人对高铁知识的渴求,如高铁为什么能跑这么快,高铁是否安全,高铁为什么没有安全带,高铁为什么多数建在桥上等问题,为此笔者也正在撰写另外一本科普图书——《高铁的知识密码》。那不会是一本教科书,但它将是一本易读有趣的科普读物。敬请期待。
作为一本书的后记,如果不说点感谢的话,似乎总是少了一点什么,如果只是说点感谢CCTV,感谢MTV,感谢CRRC之类的话,也没有太大的意思。但在我内心的深处却涌动一种难以压抑的感激之情,感谢培养我、宽恕我不足、给我成长空间并给我人生指引方向的一位领导,还有这个充满历史厚重感又充满年轻朝气、非常个性而又一身正气、让我兴奋也让我沉迷的行业,我对它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爱,我为能够成为它的一份子、为它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感到骄傲,还有那些爱我、喜欢我、默默支持我的人们,我不说你知道,你不说我也知道!还有这片养育我的土地、那个将她的文化融入我每一滴血液的民族……俗了,俗了,真俗了……但成年之后,我的泪水不曾为他人而流。
还有这个行业最最可爱的一群人,他们是这个行业非常宝贵的一笔财富——铁路文化的观察者与践行者,有些人我必须点一下他们的名字,铁路小亨罗春晓,火车摄影大师,本书部分图片源自他的无私贡献;乐观执着而又才华横溢的罗一童,给我巨大帮助的铁路百事通赵建强、贺磊、380柱子……还有参与本书众筹的众多高铁见闻的拥趸与粉丝们,是你们的支持让这本书能够得以顺利的出版!
能在这个行业工作,能与这么多支持者同行,真是幸甚至哉!
能亲自看到并参与让一个满是传说的行业变得满是传奇,真是幸甚至哉!
中国高铁,加油!
高铁见闻
2015年9月9日于北京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李楚悦
-
又酝酿对中国光伏开刀?欧洲业界警告:不要重蹈覆辙 评论 140佐科宣布:正式启用! 评论 228“没有中国参与,解决方案难以想象” 评论 82“生日快乐,中国!”华春莹连发11组对比照片 评论 206最新闻 Hot
-
“豪华黄金周”出境游火爆,中国游客获得“VIP待遇”
-
又酝酿对中国光伏开刀?欧洲业界警告:不要重蹈覆辙
-
得知美国“援乌预算”被搁置,乌克兰连忙降温:我们理解
-
胜选后他明确表态:停止对乌军援,我们的人民正面临更严峻问题
-
佐科宣布:正式启用!
-
“没有中国参与,解决方案难以想象”
-
埃尔多安怒了:再也不指望他们
-
美参议员强行加戏:这样做等同于对台湾宣判死刑
-
iPhone 15热到不能碰?苹果回应
-
英国将首次向乌部署军队?苏纳克急为新防长灭火
-
又一个北约国家,立场要反转了?
-
“生日快乐,中国!”华春莹连发11组对比照片
-
投票关键时刻警铃炸响,“我寻思这是门呢…”
-
“在全球南方,几乎每个人都认为有替代西方的选项”
-
拜登回应政府“续命45天”:拿不出钱也得援乌
-
欧盟能做,中国做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