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思杰:加拿大大学教育的几点不爽之处
关键字: 加拿大加拿大大学中西教育中西教育比较加拿大留学留学加拿大【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邓思杰】
大学同学群和高中同学群,应该是刷屏族热衷网上社交的两大动力群。这种动力,源自与人生和社会开始建立关系的关键期,青春校园的相逢相交。日后同学散在四海八荒,走在风景各异的路上,仿佛总还觉得共同在一起行走着,彼此守望着。
而我认识的一位前辈,他六十年代在成都读书时的老同学们,退休后,干脆走下手机屏,相约一起郊外踏青、农家乐喝茶、走山路,生活上互帮互助。那涤荡了风雨的“恰同学少年”的热情,隔洋电话也挡不住。
这是中国式同学缘的美好之处。
我内心里拍手,为祖国人民叫好,也因为同学群,事实上让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还有额外福利——谈天说地无话不聊的PARTY氛围,弄得自闭症逃之夭夭。
推己及人,一转念,我不禁为加拿大的吃瓜群众们操心起来。
问一位六十年代读过Queens university的妇人,还记得你一位大学同学的芳名吗?你跟他们还联系吗?妇人眼皮翻了翻:忘了啊,没有啊。
再问一个读过多伦多大学的中青年:你们有毕业10周年20周年30周年的同学聚会吗?
厉害了!他甚至没有听说过!
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加拿大大学生活创造的集体经验和回忆本来就少,西方式大学生活的个人精彩,也全靠着自我发挥。
我开始替他们感到遗憾。虽说自古圣贤皆寂寞,可大部分加拿大同学既非圣也非贤,这样的他们容易吗。
尽管加拿大大学也在各城市设有校友会,但校友会代替不了同学会,一是参与的广度深度没法比,二是励志与感情醇厚度慰藉度没法比。
那么,加拿大为什么很少听说同班同学群?为什么英文网络上和现实生活中,看不到听不到隆而重之呼朋唤友,10周年20周年30周年的同学聚会消息?
这很激励我吐槽嘛!尽管加拿大最近被US News评为“全球教育质量最佳国家”。
开学迎新虽然热闹,但10年、20年后呢?
1. 集体生活的经验和回忆少
加拿大大学寝室只提供给部分一年级新生,绝大多数是单间,并且租金奇高,三观却比不上外面同类的公寓。明摆着,它只是让新生暂时过渡。第二学年开始,不论志愿与否,学生们赫然发现已经站在了大街上,需要走门串户,到外面租房,跟房东讲价签协议。
有人认为早跟社会接触,锻炼能力。但是证据呢?租个房就培养出学生的自力能力了吗?不能一遇老外的事就往高大上说好吗。
我们大学四年,学校围墙围着,同学们吃住学在一起,好处却是显而易见的:从此养成梁山伯与祝英台式的同窗情意(这里不是指男女情缘),理想与感情的相互激荡生发,寝室关灯夜谈的住室私谊…….
相较上述好处,在加拿大,到大街租房的读书郎,跟到外地做小买卖的小贩一样,各处散居的方式,怎么让我感觉青春作伴的美好读书生涯,被人为阻隔了呢?
除了住,还有食。这里的大学校园伙食,贵得离奇,即使选择加入捆绑销售的Meal Plan , 也好不到哪儿去。那伙食价格,对无收入来源的学生,简直是一副落井下石的样子。因此,很多学生散到大街上觅食,或者,窝在出租房内生火。
想到我们在国内读书时,学校伙食价格的亲民。即便如此,还有幸欣逢其盛,几次遇上吃得不怎么爽的学生,一时怨气爆表,一扬手,掀得食堂饭桌四脚朝天,前仰后合,最后搞得校长出面整顿食堂。那自由民主的范儿,我隔着几十年都觉扬眉吐气,只是内心隐隐不安。
一所校园一群人,既能被校园食堂的地方菜系熏出特色味蕾,还因食堂日夜相逢而添加友谊的份量,这种福利,加拿大大学校园哪有啊。
2. 同学缘分薄弱
在加拿大的本科阶段,尤其是大一大二,很多科目是上大课,数百人一起,上大课!
一进阶梯教室,就淹没在同学们的蓝海之中,你很难能分辨谁跟你是同级同专业!
何况同级同专业的正品同学,选课可能不同;同一科目,选教授又可能不同。
课堂相逢的次数和机会有限,再加上散居街巷里弄出租房内少互动,加拿大大学的同学称号,听起来已经很勉强,有沾亲带故之嫌。
我们在国内,大学四年,几乎算得上同吃同住同学,其后熟悉一点的,“知君何事泪纵横”,或考试失败,或情场失意,或人生遇挫……
但在加拿大,这份同学缘,极可能是奢望呢。
缘结大学时代,然后关系无论生疏,能够彼此关注与守望,持续一辈子,这种中国教育体制意外结出的人文情怀和成果,美加教育体系能找得到吗?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轩甫
-
欧洲车企被警告:这场争夺,中美遥遥领先 评论 14以色列宣布将地面行动扩大到加沙地带全境 评论 215为防中国芯片,美商务部长要求“加钱” 评论 214“来自美国的压力越来越大” 评论 86谈判陷入僵局,以总理:将继续开展行动 评论 116最新闻 Hot
-
这场选美是“推翻尼政府的阴谋”?
-
为了明年国会选举,尹锡悦开“猛药”
-
欧洲车企被警告:这场争夺,中美遥遥领先
-
白宫敦促国会:打钱!不然乌克兰...
-
“以色列定居者威胁我们,不离开就会被杀”
-
“美国利用‘不成文规则’,强迫企业在新加坡而非香港注册”
-
以色列宣布将地面行动扩大到加沙地带全境
-
“淘汰化石燃料,就会回到石器时代”?气候大会上争议不断
-
“一艘美国军舰出于自卫开火”
-
以驻联合国代表抨击犹太裔索罗斯:可耻!
-
“美国防部称,我们的军火工业难以跟上中国步伐”
-
美国三位“中国通”发文呼吁赖清德“冻结台独党纲”
-
北约秘书长:要为来自乌克兰的坏消息做好准备
-
“芬兰希望得到中国帮助”
-
“英国直接不想还了”
-
“令人发指”!菲律宾总统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