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秀被指“神棍”,中医界为何沉默?
这个圈子,也像个江湖,有大佬,有门庭,有路线,有故事,不过也仅此而已。江湖里的一个个人,原本也会按照规矩,从小熬到大。有了风口之后,事情正在起变化。反正在风口上,什么都能飞起来,聪明的新秀为何不另辟蹊径呢?[全文]
-
网友一讨论,原来北方供暖还有这么多改进空间
我特地请教了单位里新来的内蒙萌妹,人家表示,家里确实是20多度,回家进门后就脱到单衣,如果室温只有15度可能缓不过来。我又问,那如果家里备着家居厚衣服,回来后就换上,也缓不过来吗?萌妹想了想,表示大概还是缓不过来……[全文]
-
澳总理“委屈”?我这么回答澳大利亚朋友
有个澳大利亚朋友跟我说,他觉得总理莫里森,还有点委屈。这个委屈在哪里啊?因为在事情发生之前,莫里森拍了个视频,把中国的扶贫工作狠狠地夸奖了一番。应该是期望得到中方比较好的回应吧,没想到等来了……[全文]
-
澳总理您真“聪明”,那些站队的西方国家也“聪明”
莫里森这种“捡到宝”的行为,包括西方其他国家政府媒体的迅速站队,反而充分暴露了“我可以,你不可以”的种族主义、西方中心主义。但是,很多西方民众真的吃这套。所以西方国家可以借此事站队,却完全不需要顾及舆论影响,因为在内部根本就不会有多少负面影响。[全文]
-
拜登胜选就能欢呼“民主胜利”?先看看选举的本质是什么
本届美国大选前,在太平洋两岸都有些人憋了四年的气,只等拜登胜选,就准备欢呼“民主胜利”,赞美“拨乱反正”。另一拨人则只等特朗普胜选,便嘲讽所谓“民主纠错能力”根本不起效。然而,单凭一两次选举,断言一种制度的胜败,显然是意气用事、逞口舌之快。[全文]
-
专访基普·索恩:中国缺少诺贝尔奖,但人们对此过于关注了
诺贝尔奖并不是衡量科学成就是否伟大的好的标准,因为未能得奖的伟大发现,要远远多于得奖的。哪个发现能得奖,哪个不能,常常有点“随机性”。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主要原因是伟大的发现有很多,而不是因为诺贝尔奖基金会的失败。[全文]
-
专访诺奖得主:中国有很多出色的合作者,但整体科研质量差异大
科学家通常具有类似的动机:追求美与真理,并造福人类。因此,成为科学家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在应对像气候变暖和新冠大流行这样的全球问题时,尽管国家之间有各种问题,我们还是需要开放的全球合作。[全文]
-
主流医学变风向?中医药有个大机遇?
最近,医学界已讨论多年的“真实世界研究”终于渐渐进入民间医学爱好者的视野,有些中医爱好者“恍然大悟”:似乎“真实世界研究”可以为中医药“背书”?“真实世界研究”的推广,确实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但如何用好这个工具,并不简单。[全文]
-
我来给小姐姐补两句
小姐姐很美,“生态园儿”般的种业中心,也很美,这里只是想补几句,稍微谈谈后面宏大、长期、艰苦的治理、研究与实践工作,有曲折的历程,思维的调整,也有漫长的积累,这些在种业中心里,一下是看不出来的。[全文]
-
“共和国重大前沿创新理论成果奖”,还要祸害多少人?
刘尚林的那些停食疗法、“灌顶”、隔空治疗、拍手舞,在医学上当然不值一驳,不过看了些详细的报道,发现个有趣的细节。他自称得过个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前沿创新理论成果奖”,听上去那叫一个高大上,带着好奇搜索一下,觉得还值得说道说道。[全文]
-
哈佛新冠论文的漏洞,你以为就那么几条?
作者声称搞了一个全面的武汉医院名单,但排除专科医院,以及没有卫星图像的医院,选定了6家医院用于图像分析。从一个“全面”名单,砍到只剩6家……6家啊,这能有什么代表性?至于卫星图片,你们猜每家医院每个月有几张?[全文]
-
“穿山甲通乳”到底是不是“胡说八道”?
不加研究就武断否认历史,或者把任何有问题的东西,都归为“不是正经中医”,只是玩弄话术,对客观认识中医,对中医的去芜存菁,毫无帮助。传统医学受到时代的局限,牵强附会之处不可避免,完全没必要藏着掖着,大方承认不足才能更好地往前走。[全文]
-
钟南山领衔的连花清瘟论文,到底说了些啥
钟南山领衔的关于连花清瘟胶囊的论文,最近正式发表了,不妨把每一部分都好好学习一下。另外,再讨论下一些热点问题,比如:连花清瘟能有多大作用?连花清瘟的应用是否不讲辨证?钟南山的研究是否存在“废医验药”的嫌疑?研究人员与制造商以岭药业是何关系?[全文]
-
牛尿啤酒都有人吹,谁能帮中药脱颖而出?
新冠病毒轻症多,自愈多,真要用上什么牛尿、啤酒,“治愈率”那也是杠杠的啊。你说你治愈多?大家“治愈”比例都很高。你说你见效快,喝牛尿、喝啤酒的人里,也能找到自愈快的案例。中药如何脱颖而出?还得靠老朋友——现代统计学。[全文]
-
钟南山都说连花清瘟有效,瑞典人为什么敢说不
钟南山说连花清瘟对“轻症和普通的”新冠患者有效,可瑞典人不让这药过海关,说它无效,甚至说里面“只有薄荷醇”。这把我逗乐了,我是经过专业训练的,一般不会笑,除非忍不住。如果里面只有薄荷醇,咱怎么不叫薄荷清瘟?这事确实有点过于离谱。[全文]
-
《美国科学院院报》“反水”了?
我都怀疑作者是不是写错了,在那张圆圈大小代表的样本数没有具体标注、T子簇与C子簇也没有标注的烂图上,根本看不清楚啊。我干脆下了数据表格看……美澳的“主要”是指A类中的C子簇中的非东亚样本中的“主要”。可一些媒体和自媒体,竟然直接把中间内容全部砍掉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