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国产工业机器人崛起,但三大技术仍被国外垄断
近日,平安证券出台了名为《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大起底,国产品牌于大浪潮中崛起》的行业报告,该报告显示,中国的机器人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三大核心零部件”方面,国际巨头的技术壁垒依然很高。[全文]
-
习近平: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多个场合都曾强调过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他还多次提到要掌握核心技术,并指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最大的隐患,而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只有自力更生。我们要顺应这一趋势,大力发展核心技术,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完善网络治理体系。[全文]
-
4500米级“潜龙三号”潜水器首次亮相
【观察者网 综合报道】4月15日,我国科考功勋船“大洋一号”驶离厦门现代码头,开始执行2018年综合海试B航段任务。 其中,4500米级“潜龙三号”潜水器将首次亮相,这是我国目前最先进的自主无人潜水器,以深海复杂地形条件下资源环境勘查为主要应用方向,它将成为我国大洋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调查的“利器”。[全文]
-
扶持“中国芯”,这类集成电路企业免税5年
集成电路(芯片)行业是中国发展的痛点之一,2017年贸易逆差达1932.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121万亿元)。同时,没有自己的“中国芯”,也是国家安全的重大隐患。近期,中国在扶持芯片产业上继续发力。财政部网站3月30日消息,财政部、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发布《关于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通知提出,2018年1月1日后投资新设的集成电路线宽小于130纳米,且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或项目,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25%的法定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并享受至期满为止。[全文]
-
我国首台“超级显微镜”建成
据《羊城晚报》报道,25日下午,中国散裂中子源工艺鉴定和验收新闻发布会在东莞召开。据悉,建在广东东莞的我国“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已按期、高质量完成了全部工程建设任务,并于当天通过了中国科学院组织的工艺鉴定和验收。建成后的中国散裂中子源成为中国首台、世界第四台脉冲型散裂中子源,填补了国内脉冲中子应用领域的空白。[全文]
-
ARJ21客机明天开通新航线,只飞4天但意义不小
据微信公号“航空物语”消息,从明天(2018年3月20日)开始,成都航空的国产ARJ21喷气支线客机将执飞内蒙古呼和浩特-乌兰浩特往返航班,机票已经可以在网上买到,不过票务系统显示,排班只延续到3月23日(据网友补充,月底可能会再安排几次飞行)。[全文]
-
世界首列加长版“复兴号”正试验
作为新时代中国一张“亮丽的名片”,“复兴号”迎来世界首列加长版编组列车,时速350公里。据唐山环渤海新闻网消息,3月9日,记者从中车唐山公司获悉,该公司研制的我国首列时速350公里长编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已经开始型式试验。[全文]
-
“钢铁大王”丁立国:处理过的污水就被这么一饮而尽了
二十几岁创业,第一桶金就是二三千万,30岁时拥有亿万身家……作为商人,“钢铁大王”丁立国的创业经商道路无疑是令人艳羡的。然而,当市委书记抓环保、钢厂要拆之际,他也真的掉过泪。 扛起环保的大旗之后,他每天往里投入100万,就在钢铁形势那么艰难的情况下把环保做过来了。[全文]
-
中国正研制新一代“空天飞机”:能从普通机场起飞
正在研制的“空天飞机”被称为“腾云工程”,它是一种可执行航天发射任务并多次重复使用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飞行器,可在地面机场水平起飞,航天科工集团三院院长称,它能够带来航天运输方式的一种革命。[全文]
-
打破依赖进口,中国核燃料贮存和运输材料实现国产化
据中新网2月7日报道,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7日发布消息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中核集团科技专项“龙舟-CNSC乏燃料运输容器研制”项目原型样机通过验收,这意味着中国核燃料贮存和运输材料实现国产化。[全文]
-
-
· 中国精造 ·
-
中国企业给ARM打工才是阳光大道?眼前就有一个反例
虽然很多人一再表示自主研发、自建生态是死路一条,只有投靠ARM阵营,给洋人当马仔才是正途(如果Intel也像ARM开放授权的话,这些人恐怕会唯X86是从)。但从ASR转型物联网,以及全志、瑞芯微、新岸线等公司的发展情况看,给ARM当马仔的道路并非一些人想象的那样是一片坦途。[全文]
-
把中国极限制造带入世界一流的国之重器
工信部组织专家组在天津赛瑞对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CKX53280超重型数控单柱移动立式铣车床进行了验收。这标志着在经过近五年的实际生产考核之后,研制圆满成功;同时这也标志着我国的极限制造设备迈入了世界一流行列。[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