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 康洪雷:15年了,为什么我们忘不了《士兵突击》?
最后更新: 2021-03-13 18:58:23果不其然,在后面的拍摄中我们的每一个演员,像李晨啊、邢佳栋啊、张国强啊,张译就更不用说了,他本来就是军人,拍《士兵突击》的时候还是现役,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在剧组发挥了部队里老兵传帮带的优良作风。我们的摄制组不仅仅是摄制组,还像是一个准军事单位,给演员提供了这样一个环境,再加上演员体验生活,剧本本身写的也是这些,几位一体就很好地体现了兰晓龙剧本中的场景。我想这就是《士兵突击》使人信服的内在因素。
观察者网:那您作为导演,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了解军旅生活的呢?
康洪雷:我们是每年都在了解。每年我都会找机会到最基层的连队里去,哪怕走马观花也要去走一走。我的目的就是我想写他们,想讴歌他们,这是我多年来一直想做的事,既然想做就要提前做很多准备。
就像这次中印边境在加勒万河谷的冲突,那是最远最远的边疆,陈红军、肖思远、陈祥榕这些烈士靠什么,靠的就是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优秀的精神传承、集体主义和保家卫国的责任。如果没有这种担当和责任感、没有长期以往的训练,关键的时刻你可能是冲不上去的。
中国军人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种血液、一种胆识,是融入到灵魂里的责任。必须来自长期以往的训练和长期以往的人和人之间的信任,你才可以产生这样一种让你在关键时刻拿得出手、顶得上去的勇气。这样的感情你不到最基层去体验,怎么能看得到,怎么能找得到呢?坐在家里肯定是不行的,必须到基层部队去,因为那里的生活是火热的。当演员们体验生活的时候,我已经准备好了。
“流量”只是赚个吆喝,没有质量凭什么看你?
观察者网:然而我们看到现在的娱乐圈商业浪潮中,这样一种扎实的创作越来越稀少,取而代之的是流水线式的“速食”产品,您会不会担心上面您提到的那种工作方式和文艺工作传统被抛弃,被高度商业化,甚至是“流量经济”所取代?
康洪雷:我一点也不担心。我认为随着商业化的成熟,行业会更加需要“工匠精神”——十年磨一剑,才能做出最优秀最精准的产品,它绝对不会浮光掠影。现在的老百姓要的是货真价实的东西,对于艺术作品也是一样的,尤其是电影。随着时间推移、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工业化要求要精准,如果没有丰富的经验、扎实的底蕴和高超的工艺,你凭什么能作出一部让如今这些受世界电影滋养的青年人认同的作品?你觉得靠“抖机灵”就能让青年观众认同你?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觉得青年导演可能比我们那时候更加艰难。因为他们必须更加懂得深入生活,到第一线去掌握第一手资料,然后用他们的技术手段来呈现一部让今天的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甚至世界观众认可的中国影视作品。
你刚才说到的那些现象,我认为是短暂的。一个国家在转型期向市场迈进的时候,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觉得不要慌张,美国当年大萧条的时候,不是也出现很多令人不耻的事情吗。我们的社会在发展,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骗人是无法长久的,骗子会被列入“失信人名录”的,逼着你要诚信。
艺术创作是同样的道理,逼着青年导演去掌握一手资料,逼着青年编剧投入到一线火热的生活中去,你才能采集到和我们心灵深处紧密相连,扑面而来鲜活的生命。现在电影的票房越来越高,这些票都是观众用兜里的钱买的,凭什么看你的电影?凭流量?不见得。
观察者网:但是我们看到的情况是,现在的电视剧市场网剧成为主流,市场下沉,流量成为指挥棒。可能你花了很多精力、很多时间去做一个好作品,不如一个情节比较幼稚无脑的剧能赚钱?就导致好像“烂剧”越来越多,而好剧出现的频率越来越低了。
康洪雷:我一点也不担忧,我认为我们要允许这样的现象。我们的社会在发展,互联网是一个新型的载体,你总得允许有一个开始,总得有“流量”吧;但是也不要忘了,拼到最后,进入“耐力赛”的时候,拼的永远是人格、是人物、是故事。就像一个新产品出来,一定会有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但存活下来最重要的还得靠品质。
现在只是一个时代的开篇,开篇我们总得开好吧,赚个吆喝,吸引大家往这里看。网剧才刚起步几年时间,互联网会不会完全取代传统媒体我们还要再看,但毫无疑问互联网是年轻人的平台,年轻人也希望获得有营养的东西,而且这种营养应该是持续的。艺术产品一定要是有营养的,因为它是一个精神产品。
除了养眼球,还得养思想、养内心、养人格,对吧?一定是这样的。现在年轻人很辛苦,谁愿意996干12个小时的活儿、回家躺在床上连上wifi拿起平板看一两个东西,结果还乱糟糟的——你这里面的苦难还不如我生活中的,我凭什么看你啊?你对人生的阐述还不如我大一的认识,我凭什么看你?
所以流量一定是暂时的嘛,最后还不是得靠真才实学?演员同志们不都是这样吗?你流量演员的青春容颜能有多少年,能跟你一辈子吗?最后还是要靠实力说话。实力是什么?是你对丰富生活的认知,是你艺术技能的精湛,是你演员与演员之间合作的和谐。
“流量经济”的现象确实存在,但咱们不着急,我们应该有包容心。但是我特别相信,它最终一定会回归到内容,回归到艺术创作的本性上来。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和流量对撞,我们始终低头走在现实主义的道路上,当我们回来的时候,可以讲出更加至纯至美的故事,手法会更加精纯。
“士兵系”为什么牛?因为我们只选对的,不选贵的
观察者网:咱们回到《士兵突击》,这部剧不仅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时代经典,也向中国影视行业输送了一大批优秀演员,不仅主角王宝强,还有陈思诚、张译、段奕宏、张国强、邢佳栋等一批配角也都随之走红,成为中生代男演员的中坚力量,这批人当年被称为“士兵系”。您觉得是什么造就了“士兵系”男演员群体,他们有哪些共性和个性?
康洪雷:这批通过《士兵突击》成名的演员,我觉得他们的共性首先是他们通过自己精湛的演技诠释了中国文化自信,赢得了无数的中国观众们对他们的最高认可,成为了他们的拥趸。要说个性,我们每个演员都有个性。在选演员的时候,我们当时坚持“只选对的,不选贵的”。
“士兵系”成为了一批优秀演员共同的名字 (图片来源:网络)
比如王宝强,我们当时给选角导演组提供的演员要求就一句话“唇红齿白,一笑一口大白牙”,所以王宝强来了。第二,王宝强的成长经历和许三多有极高的相似度,于是演员和人物在某个节点突然接近的时候,这就是一个不得了的事情,艺术的闸门和生活的闸门会突然同时打开,两股洪流汇聚在一个渠道里,成为大家想要看到的有营养的涓涓泉水。许三多就是这样诞生的,演员和人物极度弥合,所以王宝强就贡献了这么好的一个人物,非常高级的一种表演。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戴苏越 
-
张旭东《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出版
2021-03-09 14:27 -
韩方明委员:应以此特殊时期为契机,大力推广和弘扬拱手礼
2021-03-06 12:23 2021两会 -
“观传媒年度作者”名单出炉啦!
2021-03-05 14:13 -
感动中国丨陈陆:誓言“守好庐江”浪尖上逆行的他用生命兑现承诺
2021-02-18 17:48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2021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破百亿
2021-02-16 10:37 中国电影 -
“牛”转乾坤之二:春晚里的中国故事
2021-02-13 15:48 春晚 -
春晚节目《非洲歌舞》背后的故事
2021-02-12 14:27 春晚 -
他怎么做到“二指禅”的?
2021-02-12 09:29 春晚 -
牛年春晚究竟有多“新”?听听总导演怎么说
2021-02-11 15:01 春晚 -
劣迹艺人如何认定?如何判定是否假唱?溯及过往吗?专家回应
2021-02-06 15:16 明星那点事儿 -
中共中央:党和国家领导人担任全国少工委名誉主任
2021-02-04 09:23 -
人文社就五福错字致歉,公布补救赔偿措施
2021-02-02 08:45 节日谈 -
2021年春晚举行首次联排
2021-02-01 20:22 春晚 -
贾平凹女儿诗歌引质疑 陕西作协回应
2021-02-01 19:50 文化 -
苏宁易购拟使用最高10亿元回购股份,约占总股本0.98%
2021-01-30 09:12 大公司 -
8集新疆历史纪录片开播,《清乾隆内府舆图》首次荧屏亮相
2021-01-26 10:49 -
在新的征程上始终走在改革发展最前列!李强今天参加浦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这些期待
2021-01-25 00:00 上海观察 -
联播+丨开业五年 习近平推动这家银行“点石成金”
2021-01-16 12:04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石家庄、邢台累计检出阳性304例
2021-01-08 15:15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习主席书架上的21张照片
2020-12-31 19:56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相关推荐 -
“无论谁赢,欧洲已输” 评论 48市场疯狂下注特朗普,真金白银比民调更准确? 评论 85看!中国人的双航母编队 评论 519无论谁胜选,华裔科学家们都担心再遭迫害 评论 316“欧盟将派特使赴华探索关税替代方案” 评论 324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