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龙象相处之道在于保持安全距离
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是不幸的,但不应构成中印关系恶化的分水岭。相反,它应带来有用的警示:要想龙象相安无事,共存之道是保持安全距离。[全文]
-
当包容的印度文明不再包容,暴力和流血便愈演愈烈
虽然传统印度社会是一个宽容的社会,但向现代转型中,不同民族、宗教间的冲突日渐暴力。究其原因是印度根深蒂固的不平等。当传统影响力大的时候,不平等可通过宗教观念加以合理化而被容忍,但对于步入现代的印度,这种传统合法性正越来越受到挑战。 [全文]
-
印度为何“屡败屡战”?
中国在喜马拉雅山北侧一带,战略地位居高临下,中印边界西段距离印度首都新德里并不遥远,因此,印度也感觉到自己时刻受到威胁,毕竟他志在成为南亚大国。其实这只是印度的“被害妄想”,中国军队从来没有主动越过实际控制线。[全文]
-
真想吸引中国投资,印度必须先做到这两点
一些中国企业在印度所受的是“三等”待遇,不仅享受不到印度的国民待遇,也享受不到一些西方国家企业和资本所受的待遇。我们是被印度人列入“另类”名单的,有些领域我们是进不去的。[全文]
-
正确解读中印第九轮军长级谈判成果
中印军长级会谈还会持续进行下去,这是一个良性发展势头,也是一场综合性博弈。在现实冲突中占不到任何便宜的印度会使用各种方法,不断尝试在舆论场上赢回事实上输掉的冲突与博弈;而中方如何将事实上占据的主动,以恰如其分的方式说清楚。这也是对中国网民网络能力与网络素养的全面挑战与考验。[全文]
-
抹黑中国,印度还有哪些新动向?
印度人运用英语方面的优势,常常编造一些小道消息,并通过一些门户网站大肆散播。比如在Google搜索中巴经济走廊(CPEC)的时候,排在前面的几乎全是负面消息。[全文]
-
2020年,中印关系走上了不归路?
印度在过去几年伸张本国在该地区的利益才是两国爆发冲突的肇因。实控线地区的军事化进程现正以空前速度向前发展,出现这种情况的部分原因是印度在该地区拥有了更好的基础设施,印军的巡逻也更加高效——驻扎到了中国军队此前不常见到印军的地区。[全文]
-
印度在不丹:没有大英帝国的实力,却有大英帝国的野心
不丹与以色列两国建交,为何会在印度首都,由两国驻印大使签署协议?如果我们回忆2017年的洞朗事件,也会有类似的疑问,明明是中国和不丹两国的边界纠纷,为何与中国军队对峙的反而是印度军队?[全文]
-
“亚洲小北约”不可能搞起来,印度放不下上合与金砖
无论如何当前印度还是积极参与上合组织,也已经感受到了危机。稍早前,普京在瓦尔达大会上公开点了它的名,普京表示,印度近况让我很担心,美国在拉拢它,印度是上合成员也是金砖成员,但它仿佛在跟着美国走。印度对这个表态很紧张,毕竟不愿意一边倒,希望两头都能沾。[全文]
-
美印真的要结盟?
中印的实力差距,由原来量的差距,变成了现在质的差距。印度赶超中国的希望变得越来越渺茫,嫉妒的心理越来越大过羡慕的心理,对抗的忧虑越来越大过合作的期望。而这种心理转向悲观的具象化表现则是,对中国越来越呈现出一种敌对行为。[全文]
-
“四国机制”最好的下场,就是和平无声地失效
四国机制最好的下场就是和平无声地失效,而不必像最初的2007-2008年四方安全对话那样轰轰烈烈地垮台。由于缺乏美国和印度的坚定支持,第一次四国机制分崩离析。四国本就反对中国扩张,成立第二次四国机制已无新意,四国应该吸取教训,发表一份崇高宣言,宣布取得胜利,然后解散。[全文]
-
印度为何对华示强?莫迪执政的两大“引擎”失速
印度教民族主义色彩浓烈的宗派议程和聚焦发展的经济议程是印度人民党的两大招牌,互为补充、交替施力。然而,印度经济未见起色,还因新冠疫情出现断崖式下跌,同时宗派政策取得众多突破后已趋于饱和。两大“引擎”失速,迫使莫迪为获取增量政治支持寻找内政新议程。[全文]
-
为什么中印冲突后,西方不愿支持莫迪?
莫迪和他的人民党高层同志似乎常常以激怒对手和煽动支持者为乐,即使这么做也会招致西方媒体的指责。他们可能相信,蔑视西方的指手画脚会使他们赢得更多的国内选票。也许这么做真的能使他们赢得选票,但却不会在中印发生冲突时赢得西方的支持。[全文]
-
印度人自封“世界第二强国”,我们需要害怕吗?
尽管近些年印度在软件与制药等产业取得了突出成绩,其经验也值得中国借鉴,但由于没有一个致力于现代化的强势政府,印度未能克服如土地改革与妇女解放等制约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想从整体上赶上中国并不容易。[全文]
-
印度对华示强是心理诉求,也为彰显其“民主”
我们惊讶印度敢在边界鸣枪,是因为中国也身陷“1962情结”。印度对华示强,除了转移疫情爆发和经济下滑的焦点,更要凸显其“民主”,当作加入“印太战略”的投名状。比邻中国,印度的大国情怀情有可原,但狭隘的格局和好高骛远的民族性格,阻碍着印度的长远发展。[全文]
-
印度崛起还有多少障碍?可不只是“种姓”
40年代末的时候,印度人均收入是高于中国的,预期寿命、识字率等指标和中国比较接近。后来两国选择了不同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最后两国发展结果也大不相同。今天的中国远远领先印度,这种差距可以概括为“2、5、10和不可比”。[全文]
-
印度:中国凭什么不拿我当大国?
印度真的是个大国。为了迎合“有印必火”,非主流的局部事件往往被放大后反复炒作,反过来加强了中国人对于印度的刻板印象和错误认知。如果从中国的优势角度俯瞰,中国人自然对这种“迷之自信”不屑一顾,但如果代入印度角度,就会发现这种自信其实并非自大臆想。[全文]
-
印度对中印关系有两个误判
不知妥协、不懂交换是印度一贯的外交做派,在具体的对华政策及手段方面,印度对中国也是一味提要求,一味施压。[全文]
-
经济下滑,就怪中国?
印度需要明白的是,中国在核心利益上是绝无可能做出任何一点妥协的,中国面对美国是如此,面对印度也是如此。印度如果不知进退,继续过分挑衅中国,后果将非常严重。[全文]
-
莫迪的野心:借中资让印度伟大
从纵容民众公开打砸中国产品,到官方封杀多款中国App,印度政府可能给外界留下全面打压中资、中企的印象;实际上,对于不同的中资、中企,印度政府的相应策略也是有区别的。[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印药企:减少对华依赖任务艰巨,政府投的12亿卢比微不足道
-
王毅同印外长通电话:是非曲直十分清楚
-
配合完成加勒万河谷侦察任务,无人机公司公开表彰两员工
-
那个先动手的印度军官“火了”,背后可真讽刺
-
“为对抗中国,印度悄悄成立个太空机构”
-
中国取代美国,重新成为印最大贸易伙伴
-
路透社:印度将批准45项中国投资案
-
中印边境冲突是否影响金砖合作?外交部回应
· 中印边境有新进展 -
中印举行第十轮军长级会谈
-
中印边境有新进展
-
四位卫国戍边英烈遗属优待抚恤细节公布
-
印媒:中印脱离接触取得新进展
-
戍边烈士遗体交接现场:运20专机护送 战士鸣枪致敬
-
消息人士:印方丢下大量伤员,中方优待俘虏已仁至义尽
-
视频:中印边境冲突现场画面首次披露
-
向英雄致敬!他曾怒斥外军“不想打仗就滚!”
-
外交部回应中印边境报道:公布事实真相,还原是非曲直
-
军报:天下并不太平 一旦发生严重情况必将迎头痛击
-
印战区司令首次公开谈论班公湖对峙
-
陈祥榕日记:我们顶着石头攻击,将外军赶了出去
-
-
· 龙象之间 ·
-
机密视频会议遭黑客袭击 印度竟甩锅给中国
-
我们为什么不会抵制印度货?
-
印度右翼竟称:我们会挨家挨户去搜中国货,然后烧了它
-
哈佛预测8年后印度赶超中国 印度人自己可能都不信…
-
印媒:抵制中国货很幼稚 亏的是我们
-
青藏铁路将延伸到尼泊尔,印度网友不淡定了
-
“莫迪总理你自拍躲那么后,在黑我们家强哥哈”
· 自拍首秀 -
迎莫迪国宴菜单现拼写错误?
-
晚上请莫迪吃了什么?来看菜单!
-
我从西土天竺而来 求东土真经
-
印度的雾霾太严重 莫迪不得不宣战
-
在华印度人体验中印差距 想给上海颁“安全奖”
-
刘铁生:我在中印、中越前线拍摄战争
-
毛派强硬 尼泊尔议会“打”起来了
-
担心泄密 印度空军禁用小米手机
-
我军西藏边境巡逻队将不再“邋遢”
-
习近平会见柯棣华家属并颁发友谊奖
-
柯棣华医生和他的中国夫人
-
彭丽媛正在“悄悄地征服印度”
-
莫迪招待宴:150道菜 全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