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中国人的货币叫“人民币”,它不该是为资本服务的
货币能不能有效履行它的职能,取决于能不能有效地掌控货币部类构成,也就是社会货币总量分流到虚拟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部门。以今天美国而言,等于是清一色地发展虚拟金融经济去了,这是一个金融立国的战略,最后变成了一个空手套的战略。[全文]
-
小小的口罩产业里,藏着中国经济超预期的秘密
受制于疫情,不少原来计划外出务工的普通农村居民,只能就近寻找就业机会。大量医疗物资工厂的出现,大大吸收了当地剩余劳动力。[全文]
-
长三角一体化的核心是版图再造,当下需要赋权赋能
一体化,就是经济发展的整个版图需要再造,这才是核心。当下必须逐步化解完全不同行政区域议事困难的问题,所以一体化要赋权赋能。另外,时间要抓紧,示范区要有时间限制,内容明确,及时复制,及时推广,更要强调辐射。我曾多次呼吁,要共同放弃“浙江人,江苏人,安徽人,上海人”这样的称谓,应同为长三角人。[全文]
-
我的义乌外贸小厂,如何在疫情中生存
虽然整体订单没有受到影响,但人民币升值还是产生了损失。长期来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不是朝阳产业,产业升级是未来的大趋势,传统的手工制造业也很难留住年轻人。我的工厂一定会被淘汰,我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全文]
-
1.7%和6%,对上海意味着什么?
我们现在等中央给浦东的新政何时发布。假以时日,自贸区和新片区的所有努力推及整个浦东,那就是可与世界最高水平相媲美的开放区。至于叫自贸区还是自贸港,都不是问题。[全文]
-
中国大而不强?这个数据告诉你中国强在哪
FDI流入中国创纪录,跟过去有个很大的区别,现在它们是真正在看好中国。[全文]
-
看看今天中国的成绩单,别再污名化4万亿了
无论是奥巴马,还是特朗普,过去十几年来,美国政府都意识到要搞基建。特朗普也提出过一个1.5万亿美元的基建计划。可是他实际干了什么?就花钱修了个墙,其它啥也没干,因为他干不了。[全文]
-
拜登的1.9万亿美元未必能撑到夏天,但对人民币的影响……
如果美国刺激经济靠对外发债,转嫁危机,同时能保持零利率或负利率,刺激买车买房,则美元可能继续贬值,刺激大量投机资本到中国和东亚市场寻求出路。这可能刺激中国的通胀和房地产泡沫。[全文]
-
病毒+特朗普,剧透了美国后续剧情,中国看到了
4年来,已经习惯了特朗普每天现身说法给中国全国人民讲解何为美国、何为美国总统、何为美国政府、何为美国政治,再换一个言不由衷、陈词滥调、套话连篇的虚伪总统上来,不习惯了怎么办?特朗普的课还没听够怎么办?[全文]
-
中国应追求尽可能高的经济增速
我们不知道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速到底是多少;只要存在通缩压力、剩余产能,就应执行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争取获得尽可能高的经济增速。若先入为主认定中国经济已进入5%或4%的阶段,并据此制定政策,最后可能真的只能实现这一增速,即所谓预期的自我实现。[全文]
-
站上100万亿元大关后,下一步怎么办
在充分肯定这一突破性战绩的同时,我们要对增长进行结构性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承前启后,把握好2021年的发展路径。[全文]
-
突破百万亿大关,中国发展攻破新自由主义资本积累逻辑
如果没有中国走出去,世界发展本来会怎么样?众所周知,华盛顿共识主导了全球化的政策信条。中国作为一个特例,透过内部的积累跳出了这个限制,这是全球范围的特例。[全文]
-
世行副行长:全球债务规模前所未有,我们该怎么办?
发达经济体的债务规模上升到1970年代以来从未有过的水平,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规模1980年代以来未见。全球债务危机在疫情前就令人担忧,而现在,汽油桶被点燃了。[全文]
-
外企要是能帮中国做一件事,就能感受到政府的支持
如果完成了工业化进程,还能保持2.5%~3%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这种先例还没有过。中国有没有可能创造第二次经济奇迹?[全文]
-
新发展格局下琼州海峡通道建设再思考
在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启动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建设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不二选择,更是破解长期制约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咽喉瓶颈”、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海南自贸港的紧迫举措。[全文]
-
疫情改变了世界,但中国有个目标仍要坚定推进
在长期的比较政治研究中,我们观察到一个现象,即工业化、现代化发展走向成功的临界点是:城镇化率达到65%以上,这些国家和地区都经受住了工业化最后阶段的冲突考验;而城镇化率在65%以下的国家和地区,在出现动荡之后就遇到了很大的问题。[全文]
-
年增1.9%,既是经济也是政治指标,但归根到底是一个政治指标
随着疫情对于整个世界持续的冲击和改变,“后疫情时代”将会以更加不同以往的面貌出现,而各国的经济发展道路也将大大不同于此前。这也就意味着,发展经济学理论中的大部分内容在2020年之后将成为过时无用的东西。[全文]
-
广东模式和江苏模式,哪个更普适?
粤苏的范式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高度重视发展工业,尤其是江苏更加重视基础工业的发展。落后省份不发展工业,靠旅游业和特色农业甚至房地产,可能短时期内在局部会有一定的效果,但长期和全局来看是富裕不起来的。[全文]
-
2021年怎么干?四季度政治局会议传递重大信号
在五中全会之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夕,12月11日召开四季度政治局会议,总结今年,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会议首次提出“需求侧改革”、“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等,传递重大信号。[全文]
-
“中国生产-美国消费”的旧平衡难以为继
即使疫情结束,我们还要面对经济反弹之后的货币超发问题。美联储、欧洲央行将来会不会快速地退出现在的量化宽松政策?欧美央行一旦回归货币政策的正常化,往往会导致大量资本回流。这意味着我们可能会面临新的资本外流和货币贬值压力。对此情形,我们也需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国家统计局:2020年,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
商务部:已同CPTPP一些成员进行非正式接触
-
国资委回应地方国企债务违约
-
31省份定下今年GDP增长目标:湖北、海南在10%以上
-
中国首超美国,成欧盟最大贸易伙伴
-
十大人均收入最高城市在哪?县级市为何超一线?
-
1月猪肉价格同比降3.9%环比涨5.6%,啥原因?
-
刘鹤与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通话
-
央行: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
-
发改委同意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江苏安徽共同推进实施
-
东南四省地市GDP比拼:广东省内差距最大,12市之和低于广州
-
去年全国地方收入下滑0.9%,津鄂下滑20.2%、25.9%
-
国常会提到的RCEP“原产地累积规则”有何用?专家:有排他效应
-
李克强主持国常会 听取RCEP生效实施国内相关工作汇报
-
李克强: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
-
中办、国办印发文件: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
1月制造业PMI为51.3%,连续11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
-
31省份2020年GDP数据出炉,20省增速超过全国增速
-
北方全境失守?这些城市不同意!
-
央行就SLF利率谣言报警后,A股和债市尾盘双双回升
-
-
· 中国经济 ·
-
深圳粤海街道火了!上市公司市值超江苏全省
-
十省份2018年GDP数据出炉 首现“9万亿俱乐部”
-
近半5A景区门票超100元 专家:高票价制约旅游发展
-
“地方政府目前很难通过基建拉动经济,开始转向实体”
-
预告|这周六,看陈平老师如何对话经济学的诸位大佬
-
林毅夫人民日报撰文:2023年中国可成高收入国家
-
从现在到2050:一路狂飙的中国经济
-
建成罗马要多久?中国人只需两周!
-
日本精英认了:“中国崩溃论”正走向崩溃
-
北大教授靠知识付费收入赶上明星,papi酱们却在退坑?
-
港媒:中国单身成年人口相当于俄英两国人口总和
-
日本权威经济杂志:对中国,日本人应该消除的几个误解
-
凭阿里和腾讯实力,怎么今年才进世界500强?
-
马云和我们一样 英语巅峰都在16岁
-
是什么“神秘”力量让国外各种“中国崩溃论”落空?
-
国家邮政局长:快递业还未嵌入制造业 潜力巨大
-
成为网红我挺骄傲 因为格力发展得好
-
外媒:贵州奇迹靠什么?老干妈茅台还有……
-
你不得不看的十本G20研究著作
-
财富福布斯FT,到底谁家的500强才是真的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