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伍麦叶的熏笼精:印度为何爱做“国际组织滚刀肉”?你得先看懂印式“独立自主”
最后更新: 2024-08-11 19:33:02【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伍麦叶的熏笼精】
在观察者网题为《印度大使回应:同时参加金砖和美国主导机制,“不矛盾”》的报道里,中国读者见识到印度驻华大使罗国栋(Pradeep Kumar Rawat)的高论。
罗国栋在北京参加第十二届世界和平论坛,于小组讨论会“金砖扩员及其影响”上声称,“金砖国家和‘四方安全对话’(Quad)拥有共同利益,比如保护主权和法治”。很多人大概纳闷,他有什么底气说出那样的话。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在《阿拉伯新闻报》上,一位印度前外交官通过专栏一再阐述同样的理论,没想到罗国栋的话与那位作者的文章互为回声。不过那位作者解释得更为详细,足以帮助我们理解罗国栋的话意,理解当今印度政治精英言行的底层逻辑。
印度政治精英的自我矮化
《阿拉伯新闻报》是沙特背景的英文大报,没有阿语版,所以,报纸面向的是熟悉英语的精英群体,语言的门槛把普罗大众挡在了外面。
该报的长期专栏作家之一,塔尔米兹·阿赫马德(Talmiz Ahmad),曾先后任印度驻沙特、阿曼和阿联酋大使,现为印度浦那共生国际大学国际研究讲座教授。今年7月3日,他发表了《印度对华关系的下一步为何?》(以下简称“下一步”),就让我们从这篇文章谈起。
《印度对华关系的下一步为何?》文章截图
该文先是回顾既往,然后预测莫迪第三届任期内的中印关系。文章当然是按照印度方面的一贯说法,存在着各种的歪曲。文中谈道:
“除了领土争端,印度还担心中国在其南亚邻国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以及中国军舰不断增强其在印度洋的存在,这两处领域都被印度视为其关键战略空间的一部分。
最重要的是,印度对中国与其邻国巴基斯坦的结实关系感到担忧。……在印度与中国的抗衡中,两边形成了严重的不对称,由于这种情况,在过去十年中,印度加强了与美国的安全关系,包括增加国防采购,制定多种实质性互操作协议以促进军事合作,以及创建外交和国防部长级的制度化对话平台,所有这些都有频繁的峰会级别会议予以支持。但是,印度通过与俄罗斯保持密切关系,并积极参与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国家和上合等组织,保留了其战略自主(strategic autonomy)的承诺。”
文章的最后部分则论述:
“还有一个问题。正如印度前外交部长顾凯杰(Vijay Gokhale)所指出的那样,中国习惯的做法是,把美国对它(中国)自己采取什么策略作为前提,由此形成思路,然后按照那些思路去塑造与印度的关系;它几乎从未将印度视为一位独立的参与者。因此,顾凯杰得出结论,自2013年以来,印度与华盛顿日益增长的关系让中国担忧,有可能是这一情况造成了边境紧张局势的加剧。
以美国对待中国的策略作为棱镜,透过那样的棱镜去看待印度,否认印度自成一家机体,能够制定自家的政策以确保其利益,这种方式是错误的,也是无益的。……印度和中国之间在能力上的差距正在缩小,因此可以确定,未来的军事挑衅可能会给双方带来高昂的代价。
中印之间的隔阂绝不是不可避免的。唯一需要的只是中国承认,印度由于历史使然,不会加入任何安全组织。印度将广泛参与,从而提高国防能力,但是仍然将致力于战略自主。假如中国人能够在观念上发生这样一种变化,那么,在莫迪第三届任期内,中国人思维上的变化就能够成为双边关系显著改善的基础。”
这几处段落让我们非常惊异,感觉有必要重新审视印度的政治精英群体。
印度人的思路是唯有他们能够创造的迷宫,轻易就把别人绕晕了,很难建立起一条逻辑的脉络。我们尝试一下厘清阿赫马德的理论路径,此君的意思大致如下:
印度有自认的势力范围,那就是南亚和印度洋。不过,近年来,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日益鲜明,让印度人感到,他们自封的势力范围难保。印度试图与中国形成抗衡,可二者在能力方面的差距很大。
是中国面对印度的优势,迫使印度加强与美国的关系。但是,那绝不意味着印度投靠美国!证据就是,印度与俄罗斯也保持密切关系,还去同中国参加一样的重要国际组织,这样,印度就达成了一种在战略上的自主性(也可以翻译为战略上的自治),并不受美国控制。
作者就这样做到了印度式的自洽,一个拐弯连着一个拐弯,没毛病。
然后,阿赫马德一下跳到了中国方面的问题,一步步地推进印度特色的“逻辑”如下:
中国人根本意识不到,印度是一个能够自主的国家。中国人只重视美国的对华策略,把印度当做中美博弈里的一项变量,在那样一个框架里去看待印度,制定对印政策。
正是中国人的这种错误,造成中印关系的种种问题,造成了边境冲突。只要中国人不明白印度是个主权国家,中印关系就无法改善。
所以,在莫迪的第三届任期,双边关系的决定因素不在莫迪的能力,也不在印度的能力,全在于中国是否能够自我校正,树立起正确的印度观。
只要中国无法认识到印度是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那出什么事就都不能赖莫迪了。
也就是说,接下去,两个亚洲大国关系的好赖,中国人负全责。
是不是圣雄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制造了某种模式,使得这位国际研究讲座教授轻车熟路,把责任一股脑儿转化成对方的道德压力,甩给对方?
我们该注意的是,这篇文章暴露了一种情况,即,印度政治精英作为一个群体,坚信中国根本看不起印度。
对很多人来说,这肯定难以置信。我们的普遍印象是,印度人极度自信,莫迪上台以来,更是成功激发了民众无限的信心,近来,印度已经是“发达国家”和“超级大国”的观点都开始流行了。印度政治精英居然还有不自信的一面,会坚信中国人不把他们放在眼里,就让人非常意外。
甩锅大师
澳大利亚记者兼历史学家内维尔·马克斯韦尔在1970年出版的《印度对华战争》中表达了一种观点:
印度独立前后,尼赫鲁、潘尼迦那一批政治精英觉得,中国认为印度更低一等,他们甚至有种幻觉,觉得中国把印度看做臣属国,有种统治者的傲慢。
新中国建立以来,“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成为我们的基本信念,因此中国读者根本读不懂那本著作中的这部分内容。没想到,几十年过去之后,印度政治精英的内心确实存在着一种自我矮化,而且那种精神上的自我矮化竟然形成了代际传递,以至于到了阿赫马德这一辈,他仍然真心认为,“中国根本不把印度放在眼里”。
60年代在“对华战争”一线作战的印度士兵
上述情况的成因很复杂,涉及文化分析的课题,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清。因此,在这里,我们不涉及往昔的情况,单以阿赫马德的文章为例,看一看,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崛起怎样影响着当代印度人的心态。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戴苏越 
-
被判须返还铜牌,美国“深感震惊”
2024-08-11 19:30 巴黎奥运会 -
韩国首尔市长:将申办2036年夏季奥运会
2024-08-11 18:13 三八线之南 -
韩国:超八成微针化妆品涉虚假夸张宣传
2024-08-11 17:30 中国游客 -
塞尔维亚爆发大规模抗议,武契奇曾称“有人酝酿政变”
2024-08-11 15:27 欧洲乱局 -
他首次承认:正将战争“推向俄罗斯领土”
2024-08-11 14:53 乌克兰之殇 -
担忧特大地震,日本民众抢购物资,东京超市限购瓶装水
2024-08-11 13:15 日本 -
马斯克死盯不放,英国官员破防:键盘侠等着!
2024-08-11 12:24 不列颠 -
以色列坚称:这是“精确打击”,学校里没有妇女儿童
2024-08-11 11:46 巴以恩仇录 -
“理工学生比例高、舍得投资研发,让中国在电池等领域腾飞”
2024-08-11 10:07 中美关系 -
席琳·迪翁:特朗普,侵权!
2024-08-11 08:50 -
俄军称在库尔斯克州边境地区摧毁乌军指挥所
2024-08-11 07:59 乌克兰之殇 -
胡塞武装宣布组建“新政府”
2024-08-11 07:13 也门局势 -
“中国成为美国奥运主要对手,正是全面崛起的反映”
2024-08-10 22:11 中美关系 -
菲律宾空军飞机非法干扰中国演训,南部战区:警告驱离
2024-08-10 20:01 南海局势 -
“布林肯打电话给他:不查了,也不制裁了”
2024-08-10 18:25 -
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首度就骚乱发声
2024-08-10 18:03 不列颠 -
“美国决定解除对沙特禁令”
2024-08-10 15:50 美国一梦 -
满是血痕!中国队长甩图反驳澳球员:谁也别说谁
2024-08-10 15:31 巴黎奥运会 -
以军再次悍然轰炸学校,致超100人死亡
2024-08-10 13:45 巴以恩仇录
相关推荐 -
“他想快意恩仇,实现帝国梦?返祖罢了” 评论 9“我们不投资,钱就会流向中国” 评论 137鲁比奥刚换“新马甲”,就冲中国来 评论 313特朗普又“退群”,为中国创造机会? 评论 128“你被炒了!”首批名单出炉… 评论 195最新闻 Hot
-
“我们不投资,钱就会流向中国”
-
发币赚了几十亿美元?特朗普笑了笑...
-
“泰国总理将亲自来华作保证”
-
圣公会主教呼吁特朗普手下留情,共和党议员:把她驱逐出境
-
特朗普“随口一提”,韩国紧张了
-
“骄傲男孩”前首领出狱,呼吁特朗普“报复”
-
“过度关注多元化”,美国首位女性军种司令被特朗普解职
-
“当初你说要2000亿美元搞AI,现在我带来5000亿”
-
印度想让特朗普“息怒”:人我们接走,高抬贵手吧
-
鲁比奥刚换“新马甲”,就冲中国来
-
特朗普:马斯克愿买TikTok,我就支持
-
14次提及中国,“她想告诉美国:我们还有其他选择”
-
特朗普又“退群”,为中国创造机会?
-
特朗普扬言:考虑2月1日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
-
特朗普罕见批普京
-
特朗普:你是金砖国家,该100%征税 西班牙:???
-